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許多人懼怕死亡,卻忽略了「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人生最後一堂課不是只有行將就木者需要學習,家屬更要能夠坦然面對,才能夠生死兩無憾。
如何讓病人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以及協助家屬在病人臨終前、臨終時與臨終後面對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對臨終病人與家屬都一樣重要。
重症與安寧病患靈性關懷,是你我都必需修的一堂課。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昨(23)日邀請財團法人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董事長邱仲峰、靈性關懷師施仁誠牧師,以及同時也是病患家屬的靈性關懷師蕭立智和大家談談,病人有哪些臨終知覺?安寧療護與靈性關懷是什麼?病患及家屬可以獲得哪些幫助?
身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癌症中心負責人的邱仲峰行醫多年,竭盡所能幫助許多病人,但他發現,無論醫師做了多少事,盡了多少力,很多人在最後一刻、嚥下最後一口氣時靈裡並不平安。
台灣過去強調身、心健康,而忽略靈性關懷,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西方國家則很看重心靈照顧,醫院皆設有「院牧」。近幾年,國人也逐漸看重靈性關懷,政府已著手制定相關法令,要求醫院、安寧病房、長期照護機構等需聘任「靈性關懷師」,協助癌末與重症病患及家屬,在面對死亡時得到心靈上的平安。
凡是宗教信仰,不論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都重視靈性關懷,施仁誠表示,靈性關懷的焦點集中人的身上,已經超越宗教範疇。許多人在健康時會談論生活品質,但對於死亡品質卻不知該怎麼辦,透過宗教儀式,可以協助臨終者面對靈性議題。
陪伴癌末母親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的蕭立智表示,母親在臨終前有不甘心與不捨,最後在寬恕和愛當中獲得靈性平安,安詳離世,家人則在過程中獲得很好的學習。
進行靈性關懷時一定要讓家屬有機會去付出,如果只有陪伴沒有對話或做出行為表現,將會留下遺憾。蕭立智指出,關懷師會鼓勵家屬在這段期間把握最後機會,勇敢說出我愛你、我接納你,讓彼此的靈性獲得平安。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公平待客績優保險公司 哪幾家上榜?
【本文重點】金管會公布8家公平待客績優的保險公司,這是主管機關第二次公開表揚... | 財經時勢 7年傷害險被通知不續約 自動續保≠保證續保
【本文重點】一年期傷害險每年時間一到就自動續保,不少保戶更是透過戶頭轉帳,或... | 市場動態 好險!有南山 不變的承諾
「路遙知馬力」經歷AIG金融危機事件後,南山人壽執行副總經理陳潤權信心十足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