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二大會計師事務所視角 解析台灣保險業的未來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5.01.01 (月刊)

二○二三年對台灣保險業來說,是一個療傷期,許多企業在面對內外部挑戰的同時,逐漸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的波動。二○二四年保險業的復甦逐漸顯現,並對未來發展抱有較為樂觀的預期。特別是二○二五年的展望,業界普遍預估保險業將會有不錯的表現。

二○二五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保險業可能面臨哪些挑戰?而二○二六年即將接軌國際財報制度,保險業是否都已做好準備?

為深入了解保險業的狀況,【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特別邀請國內二大會計師事務所專家,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保險服務產業」主持會計師李逢暉以及勤業眾信管理顧問公司「保險與精算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暨精算師陳冠宇,請他們分享對保險業的觀察,並探討保險業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保險業接軌IFRS17
會計師事務所扮演的角色

在討論台灣保險業面臨的挑戰時,最為緊迫的一個議題便是如何在明(二○二六)年順利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17)。這項保險業多年來努力的重要任務,會計師事務所也參與其中,到底在這過程中他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李逢暉首先表示,會計師事務所不僅是為保險公司提供審計服務,還包括管理顧問、稅務、法律服務以及新興議題如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和人工智慧(AI)的應用等,透過多方面提供支持,幫助保險公司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框架。

陳冠宇則表示,IFRS17被形容為「大魔王」一點都不為過。「這個準則從構想到實施歷時二十多年,牽動保險公司的整體經營模式與財務策略,我們的角色就像導航系統,幫助保險公司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盡量避免陷阱。」他還提到,新的財務報導準則除了要合規要求,還涉及到產品設計、投資規劃及如何向投資人和消費者溝通財務數字等多重挑戰。「這些都是我們在跟保險公司合作的項目。」

       

 

新財務報導準則上路
將帶給消費者哪些影響?

隨著IFRS17的即將實施,保險公司將迎來全面的轉型,這跟消費者有關係嗎?會對民眾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項準則的實施有助於提高保險公司的財務透明度。過去,保險行業因長生命週期的特殊性,財務報表的數據較難反映實際經營績效。新準則將改變這一點,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清楚了解保險公司的賺錢能力與未來成長潛力。」李逢暉強調,過去保險公司的財報資訊可能不夠直觀,消費者難以理解產品背後的資金運作;而現在,新的準則要求更高的披露標準,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知情權。

陳冠宇接著補充,透明度的提高不僅有助於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產品,也讓市場風險更加可控。「這種變革讓保險市場更加成熟,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進一步加強。」他舉例表示,消費者可從保險公司的財務報告中看到資金的運用效率和風險承擔能力。這些資訊雖然專業,但經過簡化後,就能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參考。

 

保險業運用人工智慧
風險與規範應並重

在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逐漸成為保險業的核心技術之一。李逢暉觀察到:「保險公司的數位轉型已深入日常業務中。例如,消費者在銀行APP換外幣時,系統會自動推薦旅遊平安險等商品。」此外,AI還被用於風險控管、理賠流程的自動化,以及精準的商品行銷。

陳冠宇則引用該公司最新的調查顯示,在北美市場,七十六%的保險公司已經導入一項或多項AI專案,至於台灣,金管會於去年五月針對三七○家金融機構的AI應用進行了解,結果顯示,二十九%的金融單位已導入AI技術。在保險業,產險有五○%,壽險更達六十二%,相較於其他行業,保險業在AI技術的應用已處於較為成熟的階段。

AI在保險業的使用雖然帶來許多效益,但也伴隨潛在風險。「美國United Healthcare(聯合醫療保險公司)CEO去年十二月四日被槍殺的事件,據了解就與該公司運用AI理賠工具的爭議有關。」陳冠宇舉例說明,美國聯合醫療保險公司在理賠過程中大量使用AI系統,卻出現高達九成的錯誤率,拒絕了原本應該批准的賠案。多數民眾認為AI系統存在偏向拒賠的問題,且缺乏透明度,於是進而對此提出訴訟。據了解,該槍殺案的調查人員在案發現場發現彈殼上刻了「Deny、Depose、Defend」(拒絕、罷免、辯護)等字樣,這些字眼與AI理賠系統的運作方式相符,進一步揭示了AI應用中的潛在風險。
「這一事件引發了對AI算法透明度和公平性問題的討論。」陳冠宇強調,在涉及健康和生命的領域,AI的決策過程必須是透明和公正的,避免算法缺陷或商業利益導致不公平決策。李逢暉也指出,資安風險是當前AI技術面臨的一大挑戰。她強調保險公司應加大資源投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避免因模型設計不當或數據偏差引發商業與法律風險。


面對極端氣候挑戰
保險業應對措施為何?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出現,對全球產生了顯著影響。在保險業中,是否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李逢暉表示,極端氣候已成為保險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尤其在財產保險領域。隨著氣候變遷的加劇,保險公司必須重新評估其風險模型,特別是在自然災害的預測與承保方面。她表示,極端氣候不僅增加了保險理賠的頻率和金額,還迫使保險公司必須加強風險管理,並建立更精確的風險評估系統以應對未來可能的災害。

她進一步指出,僅二○二三年,全球因氣候相關天災帶來的保險損失已超過一千億美元,這對保險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精算壓力,迫使他們必須重新評估風險模型並調整產品定價,而為了分散風險,許多保險公司已經推出了農業保險及綠能相關保險產品。「在台灣,農業保險的投保面積也已從四%增加至五○%,顯示台灣保險公司在應對氣候風險上的積極作為。」

陳冠宇則強調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根據刺胳針期刊的研究顯示,夏季溫度每上升一度,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將增加二.一%。而根據我國國務院之前的調查,在台灣,氣溫每上升一度,相關死亡率增幅達二.九%,連帶的醫療支出也將提高一.四%。可見氣候變遷的影響是保險業未來的重要議題。」他強調保險業應努力推廣「外溢保單」等創新商品。「這類保單鼓勵消費者採取有益健康的行為,從而可減少理賠風險,實現雙贏。」

 

高齡銀髮海嘯來襲
是危機也是契機

面對已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保險業又該如何應對?

李逢暉表示,高齡化社會對保險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保險公司面臨著更高的理賠風險,特別是與健康相關的支出將大幅增加。她指出,許多國家已經開始考慮針對高齡群體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產品,並調整保險條款來應對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所帶來的財務壓力。

陳冠宇則強調,保險公司需要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價格設計,以適應高齡化社會的變化。包括開發專門針對老年人需求的保險產品,如長期照護保險、老年醫療保險等。「保險業應該加強對老年市場的開發,並根據這些群體的特定需求設計更加精細的保障方案。」


把握時機積極應對
始能開創新局

隨著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17)的接軌,保險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對保險公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除了適應新準則帶來的財務透明化要求,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極端氣候的風險管理也成為關鍵議題。在這個過渡期,保險業必須調整風險模型,開發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創新保險產品,並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隨著市場需求日新月異,未來的保險業將更加精細化、透明化,並以科技驅動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保險業若能把握時機,積極應對外部挑戰,始能在未來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編輯推薦
投資理財
人兩腳、錢四腳 保單也能紓困
有句順口溜「小孩暢過年,大人苦無錢」,說的正是當家捉襟見肘、缺錢度日的苦境。對於手頭拮据、年關「難過...
調查&排名
台灣幸福指數6.51分 世界排名前20% 亞洲第4
你幸福嗎?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19~2021年我國主觀幸福感指數,在146個國家、滿分10分的評比...
市場訊息
富邦產險:力挺稻農 發揮保險功能穩定社會 109年度一期水稻保險賠款估逾8,800萬元創新高
富邦產險水稻保險自106年推出,承保範圍涵蓋天災或病蟲害導致的收穫量短缺,當農民所在地區實際產量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