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調查&排名
一年花730億買再保險 保險公司如何選再保人?
文/編輯部 | 2007.09.01 (月刊)

上(8)月20日,從當華航波音737客機在日本那霸機場起火爆炸的那一刻開始,近7、8成的機體損失,已經透過再保險的運作,轉由世界各大再保險公司共同承擔。

再保險是保險公司背後最強而有力的靠山,可分攤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讓保險公司在拓展業務的同時,還可以維持穩定的獲利。尤其台灣這個蕞爾小島,保險公司所承保的危險十分集中,對再保險的依賴,也更遠勝於其他國家。

產險近4成保費、3成賠款 分給再保險公司

國內產險業的自留比例一向偏低,對再保險的仰賴很深,再保比例曾高達7、8成,國內產險業還被笑稱淪為「再保險公司的經紀人」。

為改善這樣的情況並提升產險業的經營能力,主管機關一再呼籲、要求產險業提高自留比例,近年來雖已略見成效,不過再保險公司除了提供分散風險、分擔損失的功能外,從核保、報價、危險管理、理賠、法律意見、技術移轉及人才培訓等對產險業者的協助上,即可看出產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的密切關係。

以去(2006)年的情況來看,產險業的簽單保費為1,141.06億元,加計再保費收入及扣除再保費支出後,自留保費708.91億元,自留比例為62.13%,換句話說,有37.87%的簽單保費,分出給再保險公司。

另外,產險業去年度的簽單賠款為551.53億元,扣除再保賠款支出及加計從再保險公司攤回的賠款後,自留賠款為377.26億元,自留比例為68.4%,亦即有31.6%的賠款,其實是由再保險公司分攤的。

壽險業分保率不到2%

至於壽險業,除了保費佔率不到2%的團體險外,在長期個人壽險部分,一來承保的標的各自獨立,風險相當分散,因同一事故或在同一年度發生重大傷亡的機會很小,二來無論是年金或儲蓄型壽險,在儲蓄部分的保費,都是由壽險業依法提存的準備金因應,而近年來熱賣的投資型保單,投資部分的保費風險則完全由保戶承擔,因此,壽險業對再保險的需求很低。

以去(2006)年為例,壽險業總保費收入約為1兆5,637億元,但再保費支出才297.93億元,分保率僅1.9%。

雖然國內壽險業再保比例不高,但產、壽險業一年花在購買再保險的保費上,合計也高達730億元,數字相當可觀。

為了解國內產、壽業者選擇再保險公司時的考量因素,以及對各再保險公司的滿意程度,做為各再保險公司的參考,本刊今(2007)年第4度(壽險第3度)執行「國內產壽險業再保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調查」。此外,不少業者反應,再保險的安排多委由再保險經紀人,再保險經紀人的意見,也很值得參考,因此,今年的調查首次增列再保險經紀人。

產險業選擇再保公司 最重視信用評等

問卷共分二部份,第一部份是調查產、壽險業者及再保經紀人選擇再保險公司時最主要的5大考量因素。問卷中提示了(1)信用評等(2)提供的服務(3)報價速度(4)核保效率(5)理賠效率(6)協調能力(7)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了解(8)過去合作關係(9)再保險公司的專長(10)資本/資產的大小(11)再保人員的素質(12)國際知名度及(13)其他。

調查結果顯示,產險公司選擇再保險公司時,最重視「信用評等」,勾選率高達95.2%;這項因素自本刊4度執行此項調查以來,便一直位居榜首。

主因是再保險屬於國際性的業務,再保公司的財務能力與其能否履行攤賠責任,息息相關,因此再保公司在財務、經營及風險承擔的能力,極為重要。而除了實際接觸外,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對再保險公司的評價,便成為各產險公司選擇時的重要參考資訊。

理賠效率、服務與合作關係同列第2

「理賠效率」、「提供的服務」及「過去合作關係」這3項因素,在今年的調查中,同時獲得14家公司的勾選,勾選率達66.7%,同列第2。

買保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萬一發生事故後的理賠,再保險既是保險公司的保險,攤賠的效率當然重要。

「提供的服務」與「過去合作關係」兩項,在去(2006)年是分居3、4名,今年都紛紛晉級。

再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除了核保、報價、危險管理及理賠外,還包括法律意見上的服務、技術移轉及人才培訓等,不一而足。對產險公司而言,各項服務都是很重要的附加價值,當然重視。

至於「過去合作關係」這項因素,得票數從去年的8票(總票數是20)增加到今年的14票(總票數是21),名次也連升2級,這是因為長期合作所產生的共識與默契,往往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功能,譬如臨時有特殊CASE需要再保,或發生理賠時需要各方協助等,如果雙方默契夠,在許多方面就可以更得心應手。

「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了解」越來越受重視

至於「再保險公司的專長」、「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了解」與「核保效率」,今年則分居3、4、5名。

產險公司經營的各險種,在技術上的差異性很大,必須具備某一險種或技術的專長,方能提供優質服務,因此,再保險公司的專長受到相同程度的重視,也可以理解。

由於台灣只有中央再保一家本國專營的再保公司,其他皆是國際性再保險公司來台設立的分公司或聯絡處,這些國際性再保公司儘管擁有豐富的資源及專業經驗,可以提供全球性的再保能量以分攤風險,但因各國(產業)的文化特質不同,若對國內市場不夠了解,再保公司可能較無法提供符合國內產險業需求的服務,所以再保險公司對於台灣保險市場的了解,就相形重要,也難怪這項因素的排名,從前年的第9晉升到去年的第5,今年再進一級升到第4,成為產險業選擇再保險公司的前5大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以上幾項重要因素外,產險公司選擇再保險公司的考量因素,還包括排名第6~11名的「協調能力」、「報價速度」、「再保人員的素質」、「其他」、「國際知名度」、及「資本/資產的大小」等。

其中「再保人員的素質」和「國際知名度」的勾選率,較去年微幅下降,其他則大致相同。

壽險業 也將「信用評等」列為首要考量

在壽險業方面,選擇再保險公司的考量因素會與產險業一樣嗎?根據今年的調查,「信用評等」確實也是壽險公司的首選考量因素,勾選率達96%,得票數還從去年的22票增加為今年的24票(2年的總票數都是25)。

但是在產險業排名第2、勾選率達66.7%的「理賠效率」,在壽險卻排到第6,勾選率只有32%,這當然與壽險業的分保比率極低,透過再保攤賠金額有限有關。根據統計,2006年國內全體壽險業透過再保攤賠的金額,才68億元,僅佔當年6,483億元賠款總額的1.05%。

比產險業更重視「核保效率」及「報價速度」

不過,壽險業對「核保效率」及「報價速度」兩項因素,則遠比產險業重視,勾選率分別為52%、40%;這兩項在產險業的勾選率,才分別為33.3%、23.8%。

如果跟去年相比,「核保效率」還是得票數增加最多的項目,從去年的6票增加到今年的13票,排名更從第7晉升到第3。

壽險業除了當壽險契約的危險保費超過一定額度時,會安排再保之外,在團體險、傷害險或旅行險等險種上,通常比較會需要再保險,而這些險種往往具有低保費、高保障且核保時間短等特性,容易發生道德危機,因此對再保公司核保效率的要求,自然也比較高。

其他考量因素的排名與去年差異不大,但若跟去年得票數比較,明顯減少的有「過去合作關係」、「再保公司的專長」、「再保人員素質」及「協調能力」4項。

再保險經紀人最重視信評、理賠效率與專長

在再保險經紀人方面,優先順序與產險業比較相近,「信用評等」也是第一考量,勾選率達100%。排名第2的也是「理賠效率」,獲得83.3%的勾選率,但「再保險公司的專長」這項,排名雖與產險業相同都是第3,不過產險業的勾選率是42.9%,再保險經紀人卻高達75%。

產險公司除一般情況外,通常在有特殊險種的再保需求時,都會請求再保經紀人協助,因而各再保險公司的專長,當然會成為再保經紀人考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過去的合作關係」排名第4,「報價速度」、「對國內保險市場的了解」並列第5,「提供的服務」排名第6。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電視節目> 一紙代辦委任書 強制險黃牛200億元入袋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險從1998年開辦、機車隔年跟進,迄今給付金額約2,400億元,共理賠450萬人次。...
市場動態
用TEAM WORK發揮最佳戰力
俗話說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表示任何人在做事前,都應該先備妥準備計畫。 ...
財經時勢
川普當選搶買美元保單? 壽險行銷長:先冷靜
川普的當選是繼英國脫歐後,為全球投下的另一顆震撼彈,美元一路飆升,加上明(2016)年保費調漲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