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知名歌手薛岳多年前罹癌過世,他死前的代表作「如果還有明天」,感動了不少人,甚至到現在,不少人聽到這首歌時,還會感傷落淚。
大多數人不會想到自己是否還有明天,甚至以為有永遠過不完的明天。
「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日前有一集談「治療癌症要花多少錢?」來賓之一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執行長邱仲峰醫師,特別提到安寧照護是目前癌症治療當中,不能忽略的問題。
在錄影休息時間,我請教邱醫師,難道各種癌末病人都會因為疼痛,而需要非積極治療的安寧照護嗎?
邱醫師告訴我,其實大多數癌末病人在肉體上的疼痛或不適,都可以靠藥物獲得不錯的緩解,真正困難的是面對死亡。
當確知自己來日不多,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難以面對。不論身分、地位、學歷、貧富,此時都是軟弱與不安。因此心靈與心理照護的難度,遠高過病痛本身的控制。
他說,在國外,很多癌末病患的家屬,甚至會因而暫離職場,在安寧病房陪伴至親走完最後一程。
關於安寧照護,我在以往的節目中,曾多次聽到不同醫師談過,但我的認知,僅止於讓癌末病人沒有痛苦、有尊嚴的走完人生。原來,這當中還包括幫助病人和家屬平安地面對死亡。
我相信,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萬般困難的事。
死亡雖是人生的必然,「不知何時」卻是最神秘的「天機」。只是這個過去千百年沒有改變過的道理,如今因為醫療科技進步,使得天機不再不可洩露。
這對病患本人或家屬,的確都是沉重的打擊;恐懼與抗拒,想必也都是本能上的反應。
難怪邱醫師說,如何幫助癌末病人面對死亡,才是最困難的事。
預知死亡固然令人悲傷,但突發的意外,也不會讓親人好過。
幾天前,有個朋友的親人起床時自覺身體不適,到門診就醫時卻毫無癥兆地猝死。親人哀痛欲絕,除了太過震驚之外,還有「甚麼話都沒說」、「甚麼都沒交代」的慌亂。
如果人生能在最壞的狀況下往好處想,在已經預知的最後時日,利用時間完成一些未了的事,就像「如果還有明天」那首歌的歌詞一樣,或許可以少些遺憾。
至於死神來得突然,雖然已經沒有明天,但是至少沒有時間恐懼,或許也沒有痛苦。
不過,大多數人必須面對的還是「明天,你不知道」。
雖然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至少我們應該知道今天該怎麼過?該把甚麼事情做完?該對甚麼人說甚麼話?該為甚麼人做甚麼事?這樣,至少可以比較無悔、無愧、無慮吧!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保險科技新趨勢 台灣做了哪些?近年來保險圈最常討論的名詞,不外乎保險科技(InsurTech)。金管會新任主委黃天牧上任三個多月,... | 人壽保險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台灣第一、第二大病 患者如何保平安
與三高有關的死因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占了五席,2020年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 |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用知識翻轉弱勢,前進偏鄉推廣金融教育隨著現今的金融商品日趨多元複雜,民眾選擇雖然更多,卻也容易因為金融知識的落差,造成個人或家庭財務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