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保險商品創新與變革
文/張秋蓮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4.03.01 (月刊)

近來,保險業掀起一股商品創新風潮,除了推出新興商品,還包括既有的商品結構轉型及銷售策略改變。從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揭示的保險商品六大發展方向,便可看出端倪,包括分紅資訊揭露完善的分紅保單、高保障成分的利變型保單、提高壽險保障的投資型保單、落實損害填補原則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異業結盟的創新商品及永續保單。

然而,背後推動保險商品進行一連串改革的原因為何?為了搶奪市場商機,面對席捲而來的商品創新浪潮,保險公司如何拿出因應對策? 
 

保險商品創新
四大驅動力


牽動保險商品改革、創新的因素眾多,大致上可從外在環境、新制接軌、法令變革與趨勢創新四大面向解讀。

❶外在環境
近年受美國急速升息、通膨等大環境影響,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連年衰退,二○二三年更是下探至新低點、僅六七一三億元,迫使保險公司不得不調整商品策略、另尋商機。

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游乃穎觀察,近來保險業因疫情、通膨、升息、俄烏戰爭而產生挑戰,但同時也帶來機會。他舉例,疫情提升健康意識和醫療科技發展,使民眾更積極檢視現有保單是否足以因應新興治療,增進添購誘因。

❷新制接軌
保險業將於二○二六接軌新制--IFRS17、TW-ICS,為有利於保險公司符合新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及清償能力要求,保險銷售主力漸往保障型商品靠攏。

「政策導引絕對是商品改革的最大趨力之一。」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暨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表示,在新制導引下,未來保險商品會朝向保障型發展,當保險公司銷售擁有更高合約服務邊際(CSM)的產品,對績效會帶來正面幫助;此外,也將偏向短期型、低保證等商品類型發展。不過,他強調,這是為因應新制而導引出的商品趨勢,從對公司經營有利的角度出發,但民眾不見得會買單。因此,如何在經營策略與民眾需求間取得平衡,將是保險公司未來的重要課題。

台灣人壽商品一部部長陳逸萍協理指出,「保障型商品比較能夠降低新會計制度的衝擊,因此會是保險公司的銷售重點。」她表示,為接軌國際新制,台灣人壽的商品策略已逐漸轉向銷售保障型商品為主,以減緩新制接軌帶來的衝擊跟影響。

                  
 

❸法令變革
金管會近來祭出多項法令變革,如投資型保單禁止連結槓桿型及反向型基金、投資標的不得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等新制上路、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分紅保單不再揭露高分紅等,皆牽動保險商品進行變革轉型。

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賴庭宇分析,投資型商品法令變革基本上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出發,長期來看對於商品銷售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至於實支險,他解釋,隨醫療科技進步,自費醫療成本增加,早期的保障額度無法滿足需求,民眾便投保多張實支險補足缺口。然而,實支險終究有限額天花板,「如果回歸商品設計初衷,也就是填補原則,是否擁有三張就不是那麼重要,反過來應該檢視額度夠不夠用,這就會提供改變的契機點,對保險業的未來是正向發展。」

           

❹趨勢創新
隨市場趨勢變化,多項創新商品也應運而生。例如,ESG、永續等綠色風潮下的綠色保險商品、因應高齡化社會推出的醫療險,以及在數位科技助攻下孕育出的異業結盟商品。

其中,又以高齡商機最為熱門。賴庭宇觀察,今年保險商品的趨勢會從整體人口結構以及經濟環境變化做出因應,尤其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期專為高齡者設計的保單會愈來愈多。他舉例,未來的銀髮族商品,「將採用定期險或者是碎片化的方式設計,讓銀髮族的保費負擔相對低一點。」

游乃穎則認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從而衍生出的風險,衝擊著每一個世代,因此,「長照險商品逐漸成為民眾因應長壽風險所需的保障標配之一。」 


保障型商品成為主流
碎片化設計 補強保障缺口


那麼,順應商品創新浪潮,未來保險商品將呈現哪些趨勢?綜合壽險商品部主管的觀察及其公司今年的商品策略來看,可歸類五大走向:

❶主推「保障型」商品
回歸保險保障本質 「回歸保險保障本質」是南山人壽今年的商品策略之一,游乃穎表示,包括推動壽險保障型、意外及健康險或長期照顧險等商品,提升保障額度、補足醫療缺口。 台灣人壽的保障型商品則以高保障、具資產傳承效果的商品為主力,訴求預留稅源,讓下一代有足夠現金支應遺產稅;在退休理財商品方面,陳逸萍解釋,由於儲蓄型受IFRS17影響較大,將以美元利變型商品為銷售主軸。 

❷碎片化保單設計 補足「高齡」保障缺口
隨著台灣高齡人口愈來愈多,保險公司看準商機及保障缺口,陸續開發高齡健康險商品,像是長照險、失智險。陳逸萍舉例,「全國中重度失智者約二十六%,輕度失智者卻高達三十四%,可見許多輕度失智者的需求長久被忽略。」因此,台灣人壽近年推出「輕度就賠」的失智症保單,就是為了讓輕度失智者能夠獲得保障、有能力提早治療。

賴庭宇也觀察到,許多長輩過去為家庭打拚、忽略自己的保障,「等到想增加健康保障的時候,可能已超過最高投保年齡、體況無法通過核保標準,又或是已經退休沒有穩定現金流負擔高額保費。」為此,全球人壽也透過碎片化設計銀髮族專屬保單,直到八十歲都能投保,有體況、病史的高齡長者也有機會補強健康保障,保障範圍包括癌症腫瘤、肝腎等身體相關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三款特定疾病。 

❸健康意識抬頭 力推「外溢」效果保單
此外,健康管理意識升溫,也讓外溢保單逐漸成為市場焦點。例如台灣人壽近來持續研發具外溢效果的健康商品,陳逸萍說,「透過設計樂齡專屬的醫療險,同時展開更多異業合作,提升民眾的身體健康,進一步減少社會的醫療支出與保險公司的理賠支出。」 

❹走入「分眾」行銷時代 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
「南山人壽今年將持續透過創新、客製化商品擴大客戶群,並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開發符合不同族群、不同生命週期及不同風險偏好的保險商品。」游乃穎舉例,例如近年推出針對癌症新式醫療的補充包,鼓勵客戶在癌症險上加選自己所需的項目.即可將新型檢測、療法更具彈性地納入給付。

❺投資型商品 朝「去保證化」趨勢發展
陳逸萍表示,為避免接軌新制對保險公司造成的衝擊,未來的投資型商品將朝「去保證化」或者是保證最低身故給付投資型保單(GMDB)的商品策略為銷售主軸,預期這類型的商品將會取代部分傳統型商品儲蓄險的需求。
 

學者專家看實支險變革
如何牽動未來走向?


而在多項保險變革當中,又以實支實付醫療險引發最多討論,也迫使金管會研議落實損害填補原則。彭金隆認為,損害填補絕對是保險最基本的道德原則,然而,他重申,「損害填補不是一個金額,而是一個原則、一個道德標準。假如開刀支付十萬元,實際損失只有帳面上的十萬元嗎?事實上不只如此,傷口是一輩子的,後遺症也是一輩子的。」他強調改革是必要的,只是重點在於如何防範刻意的不當得利或醫療資源浪費,同時避免因極端個案,讓很多人想透過保險獲得保障的功能無法發揮。

陳逸萍則提出未來業界實支實付險改版可能的走向。第一,未來將改以正本理賠為主;第二,仿照國外增加自負額;第三,仿照產險公司,採非保證續保;第四,設置年度總限額或降低年度總限額;第五,降低個別給付項目限額或針對部分疾病的必要性治療採取較高的限制。

事實上,去年底多家保險公司已停售實支實付副本理賠保單,而部分保險公司也提供「自負額」的給付設計,或者有設計年度總限額,但損率不佳、需再改版,皆可見實支實付醫療險的變革是現在進行式。

整體來說,新制接軌絕對是近年引發保險商品進行一連串變革的重中之重,保險公司為了帳面上的經營績效,紛紛順勢改變商品行銷策略;然而於此同時,在高齡、少子化以及醫療科技,甚至是通膨的影響下,民眾更迫切的保障需求能否被滿足,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逐的關鍵點。

 

 




編輯推薦
市場動態
RBC試算不及格 財政部為壽險業解套
今年七月,保險業新的財務監管機制、「風險資本額制度」(RBC),正式上路。為了能讓保險業儘快適...
市場動態
偵查保險犯罪刑事鑑識技巧大公開
相關的保險金詐領案件時有所聞,其中保險詐欺犯罪經常與命案、交通事故及身體傷害等有密切關係,偵查...
市場訊息
法國巴黎人壽:推出二年期台幣及外幣分紅終身壽險 陪伴客戶彈性配置資產面對市場不確定
2025年全球關稅戰、貿易戰引發經濟不確定性,多元保障資產並追求額外收益成為國人的首要財務目標。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