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最近,實支實付醫療險出現「改革」、「搶購」、「停售」的浪潮及現象,聽到停售,民眾紛紛擔心以後會不會「買不到」?改革之後,對消費者會造成什麼影響、如何因應?
按現行規定,實支實付醫療險每人限投保3張(含副本理賠),然而近年卻出現過度理賠、甚至靠保單賺錢的亂象。為了讓保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去(2023)年底金管會宣布將進行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包括建立損失分攤機制、落實核保通報機制,重點在於「理賠上限不得超出實際醫療費用支出」,但不溯及既往,確切作法仍在研議中。
消息一出,市場掀起實支險副本理賠保單搶購潮,迫使多家公司相繼將該商品下架停售、調整核保機制。據了解,市面上銷售實支險副本理賠保單的8家壽險,包括保誠、全球、台灣、遠雄人壽已陸續停售,凱基、台新人壽宣布只接受從未買過實支險的客戶投保(即只能作為第一家);而安聯則限縮理賠條件,預計1月12日起副本理賠限縮為2張,而臺銀人壽暫時沒有異動。
對此,金管會澄清,停售的是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的實支險商品,而非實支險;此外,市面上也另有日額型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等多種醫療險選擇,供民眾規劃健康保障。
那麼,這些變動對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實支險改革絕對是好事,可以讓民眾重新思考保險的真諦,並將保險預算作更有效的安排。
郝充仁特別以橫向、縱向的概念來解釋實支險改革前、後的差別。他說,保險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可能有些民眾買到3張實支險,等到理賠的時候許多項目無法給付,「才發現原來買到的商品都是同一個保障範圍,就失去花這些錢的意義。」而改革則可以讓實支險的買法跟規劃朝縱向發展。
他舉例,以保險公司來說,可以在原有的實支險版本之外,推出更高額、更加值、涵蓋更多新式醫療給付項目的保單,以符合消費者需求,也創造出誘因跟商機;對舊保戶來說,假如原本已經有1張實支險,可將第1張實支險作為基本盤,檢視缺口之後,再購買第2張作為加強版。
由此可知,未來實支險不再是過去買第2張、第3張等於加倍給付的概念,而是在原有的保障基礎之上,疊加涵蓋範圍更廣的保障內容,這樣一來,不管是對於保險公司或消費者都會是更有利的走向,也能杜絕道德危險。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2015亞洲10大最貴建築近年來,許多亞洲國家開始興建摩天大樓,成為全世界矚目的象徵性地標,這些高聳的摩天大樓,除了令人驚豔的...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閃電颱風來襲! 南台嚴防強風豪雨! 國泰啟動關懷機制中央氣象局已於昨晚(5日)20時30分發布閃電颱風陸上颱風警報,其暴風圈正逐漸進入巴士海峽及台灣東南...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台灣疫情嚴峻前線醫護暴於高風險 提供確診關懷慰問金 涵蓋所有醫護與防疫人員 保戶3~5萬元、非保戶3萬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全台第一線醫護與防疫人員疲於奔命,同時也暴露於高風險環境之中,富邦人壽有感前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