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邁向癌症醫療國際重鎮
文/邱建文 攝/劉振豐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3.01.01 (月刊)

在台北繁華的信義區,一棟帶著微笑曲線的簇新大樓拔地而起,且以亮潔的皎白外觀點綴繽紛的色彩,很難相信這就是為抵抗癌症強敵所設的醫療研究中心,完全跳脫一般醫院方正而冰冷的印象。

 

流動微笑曲線的癌症大樓 樓層功能規劃獨具特色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表示,北醫癌症大樓的玻璃帷幕錯落各種癌症的代表顏色,串連成巨型的癌症絲帶,而建築本體以蜿蜒活潑的微笑曲線打造,並延伸至花園和內部裝置,流動愉悅的色彩,給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挹注一股親和溫暖的心流。

北醫早於二○一三年即已成立臺北癌症中心,並著手規劃癌症大樓,一直到大筆的資金募款到位,才於二○一八年動土興建,「感謝長期關注生技醫療發展的鑽石生技慨捐新台幣兩億元,因此,以創立股東、同時也是富邦金控蔡明興董事長與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的父親之名,定名為蔡萬才癌症大樓。」

該大樓冠名揭牌儀式甫於去(二○二二)年十月十一日舉行,同時宣告重量級的質子中心正式啟用,「引進全台首座超導型質子機而建造的質子中心,為先進武器的象徵;而癌症大樓將整合這項關鍵性的尖端設備,成為台灣臨床醫學研究的領航指標。」邱仲峯強調,該癌症大樓不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癌症治療服務,更重要的是深化精準醫學,強化癌症研究,打造國際級的重鎮。

 

綠建築舒緩癌症壓力

為癌童打造友善空間

蔡萬才癌症大樓以「友善醫療環境」為建造主軸,處處傳遞綠建築的設計精神,不僅擁有四座戶外花園,治療室也以通透的玻璃引進陽光,誠如邱仲峯所言,「環境是讓一個人生理和心理達到平衡的重要因素,而化療往往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時間,包括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希望透過戶外觀景,舒緩病人的身心壓力。」

最常使用的門診診間也寬敞如小型會議室,可容納病患和家屬一起聆聽醫師的詳細診斷和治療方案,或有心理師和營養師加入,進行桌邊互動。

邱仲峯侃侃述說該大樓的硬體設施,其中以兒童腫瘤中心最具特色,不僅二樓有專為癌症兒童規劃的看診空間,親子候診區也有新穎的AR互動裝置,並可安排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課程和親子衛教活動,讓病童與家屬擁有舒適的就醫環境;五樓亦有專屬癌童的友善化療空間和個人化療室,提供多媒體影音的播放,緩解治療過程中的不適。

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人數不多;台灣每年新增五百多位癌童,扣除腦瘤,則有三百多名,若論商業利益遠不如成人,因此大部分醫院並未規劃特定空間。

「兒童癌症兩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值得投入更多資源救治。」邱仲峯看重癌童未來漫長的成長歲月,但卻相對弱勢,因此不僅大量釋放硬體空間,在軟體上,也特別邀請來自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醫學中心前院長梅傑斯教授(Dr. James S. Miser)、亞洲首屈一指的兒童神經外科黃棣棟教授,共同推動兒童腫瘤的精準醫療與全人照護。

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邱昭華強調,兒童腫瘤大多和基因相關,精準醫學即是從基因切入,為病童尋求最佳治療方案,降低復發率。

北醫兒癌團隊自二○一五年起診療將近三百位癌童,因此引起獅子會的關注,發動全國捐款一千萬元建置兒童腫瘤專屬空間,進而爭取國際獅子會(LCIF)贊助,成為全球第一家申請成功的癌症醫院。去年再發動第三波募款,為黃棣棟教授開了一千七百例的兒童腦瘤,建置完整的資料庫,以支持下一代教育發揮更好的成效。

 

精準醫學對焦個人化治療 臨床試驗試用新藥有希望

隨著「精準醫學」時代來臨,該癌症大樓也以一整層樓的規模成立精準醫學中心,而其特色就在於基因檢測平台和分子腫瘤團隊。

北醫精準醫學中心主任林佩瑩表示,癌症治療進入到後期,並無標準治療可言,而是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平台,進入資料庫比對,找到對應的治療方式,以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提高治癒率和生活品質。換言之,個人化醫療是最終目標,精準醫學則是過程。

此外,基因檢測也由跨領域分子腫瘤團隊執行,包括整合腫瘤外科、藥物、護理、遺傳諮詢、生物資訊和臨床試驗等各專科醫師,以針對特殊病例和基因資訊達成決議,具有歐美大型癌症醫學中心的國際規格。

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也會進入臨床試驗;一整層樓的臨床試驗中心,也是國內少見。「當標準的常規治療走到盡頭,再也找不到出路時,就會幫助病患爭取最先進的臨床試驗。」邱仲峯說,癌症醫療一直有日新月異的突破,只是新藥和新技術必須經過臨床試驗,約三至五年才能確定效用而上市,對部分癌症病患緩不濟急,這時就會建議先行試用新藥。

然而,一般認為人體試驗如同白老鼠,但邱昭華嚴正表示,「臨床試驗須先經過動物試驗,最後經過人體;再者,白老鼠無法選擇,但人可以選擇,臨床試驗必須經過癌症病患的書面同意,醫師也要向獨立的人體試驗委員會遞交企劃書,審查通過後才能執行。」

臨床試驗不收取任何費用,受試期間所有的檢查費、藥費和住院費皆由藥廠負擔。此外,同意書載明受試期間若發生副作用,藥廠或醫院須負後遺症照顧之責;若試驗結果未符合個人期望、或有出乎意料的傷害,受試者亦可隨時退出,「一切尊重受試者的意願,除非臨時退出有生命危險之虞。」

總之,醫院要具備臨床試驗的條件,必須有專業訓練的團隊和先進的硬體設備,包括分別執行收案、登記和照顧的護理師,並足以評估過程中的傷害等,加上食藥署不定期查核,過程極為複雜繁瑣,但都是為確保在最嚴格、安全的狀態下進行試驗。

當窮盡所有治療方案之後,臨床試驗無疑是最後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推動臨床試驗是為了讓癌症治療走上更創新、更快速的道路。」邱仲峯補充道。

 

引進美國領航護理師制度 一路當癌症病患的代言人

除診療之外,北醫的「領航護理師」亦獨具特色。只要病患一踏進該癌症大樓,即可在領航護理師的陪伴下,一路從癌症預防、早期篩檢、診斷和治療、癒後照護,甚至到最後的安寧照護,皆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整合性、連續性的照護服務 。

就像「領航師」(Navigator)一樣,領航護理師必須主動的引導方向,處處都有觀察入微的關懷和安排,包括為病患評估需求、整合醫療團隊的資訊、召開多專科的討論或聯合門診、提供個人化的治療計畫、轉介醫師解決問題、安排後續的追蹤治療等,是病患和家屬的單一窗口,也是面面俱到的全人醫療領航服務。

「特別是情緒上的關照」,臺北癌症中心主任方慧芬表示,不僅因為癌症治療是一條漫漫長路,病程發展極為複雜,也因為副作用的不斷交纏,使得生理和心理、工作和生活都遭受巨大的衝擊,進而捲入無止無盡的情緒漩渦。

「較擔心的是影響就醫意願」,因此領航護理師必須具有偵測問題的能力,及時安撫徬徨並緩和焦慮,或調整不同的治療方案,讓病患願意繼續接受治療。她強調,「領航護理師是癌症患者的代言人,必須說出病人心裡的話。」

經濟也是一大壓力來源,領航護理師足以掌握各種社會資源,協助申請經濟補助、重大傷病卡或轉介社工團體,甚至保險理賠申請等。

誠如邱仲峯所言,「領航師是通才,並非專才,涉獵領域極為廣泛,必須經過整套系統的嚴謹訓練,才能核發證照。」儘管癌症醫學艱深而複雜,但他認為癌症治療最到位的精神就是領航師系統,因此北醫在二○一二年即已引進癌症領航護理師制度。

投入癌症醫學三十年的邱仲峯明確指出,未來將朝向「找出癌症預防的模式、走入精準醫學的模式」二大方向發展。而蔡萬才癌症大樓的落成,將整合北醫體系的資源和特色,將癌症醫療能量極大化,進而吸引更多的國際級教授和專家,將癌症治療提升到世界級的境界。

 

 

 

 




編輯推薦
公、勞、農、健保
外籍勞工無勞保 商業保險來幫忙!​
雇主可以替外籍勞工投保「商業保險」補足風險漏洞,但礙於其居留時間長短、工作環境等條件,保額、投保對象...
健康醫療百科
不想當四眼田雞 不是人人都能做近視雷射手術
近視比率日益升高,透過雷射手術矯正視力,恢復清晰視野,對於為近視所苦的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然...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1年03月04日
臺銀人壽:公平在心 待客如親 成立保戶服務新部門 三商美邦人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