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財經時勢
【出刊精選】18歲業務員賣保險 有隱憂?學者這樣說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2.11.22 (新聞)

明(2023)年元旦起,保險業增員對象下修至18歲,有望提升保險公司前進校園挖掘人才的潛在機會。

雖然多數專家學者看好這項新制為保險市場帶來的正面效益,但對可能伴隨而來的一些隱憂,也提出提醒。

「站在保險業的立場,總是要顧及保險品質。」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盧榮和說,賣保險需要專業,也需要人生歷練,當年輕業務員的人生經驗、專業度、職業倫理道德通通齊備之下,就可以幫消費者做一個客觀的保險規劃;然而,如果沒有具備這些條件,只是因為身分、資格允許開始賣保單,對於保險業長期的形象而言,恐怕未必是正面的。

此外,年輕人很容易因為高收入就想加入保險業,卻不清楚保險的意義跟功能。「例如我們吸引年輕人進來,你跟他說做保險多有意義、可以幫助人,問題是他們腦中沒有這個畫面,也不太清楚這個工作的價值在什麼地方。」一名資深保險業務員表示,當缺乏核心價值,久而久之,一旦銷售遇到挫折,就會讓人擔心他能否走得下去。

當高齡金融剝削事件層出不窮,為了公平待客,相關保險規範愈來愈多。然而,年輕業務員在專業知識及判斷力不足的情況下,同樣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誤踩紅線。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提醒,初踏入職場的年輕業務員,很有可能為了衝業績、拚佣金,在招攬話術上碰觸到法律禁忌。

不過,郝充仁認為,可從國中、小學開始給予學生風險管理跟保險的知識跟訓練,讓風險管理跟保險學成為通識課程,做提前教育。打下基礎之後,未來若有意進入保險業,就可以銜接保險公司提供的專業培訓,而非從零開始。

盧榮和則認為,即使已開放十八歲當要保人、業務員,仍應該有配套的輔導或複核機制。建議未滿二十歲的業務員進行業務招攬時,保險公司應該配置一位「業務輔導專員」陪同協助,以免後續爭議發生。

建立足夠的配套措施,降低社會大眾的疑慮和隱憂,相信「十八歲賣保險行不行?」這件事對台灣保險業人力市場,依舊將帶來值得期待的正面影響。

 

延伸閱讀:

三十世代業務將帥 如何成功進擊保險業?

十八歲業務員賣保險 產學界專家這樣看

 

yes更多完整的精彩文章,都在最新出刊的《現代保險》雜誌!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萬事達卡:攜手Samsung Pay 辛辣引領行動支付浪潮
地表上最辛辣的相遇!萬事達卡今宣布支援Samsung Pay,為台灣持卡人帶來更快速、便捷且安全的支...
醫療、健康保險
「類癌」奪命爭議多 新版重大疾病理賠明確
台灣資深影星馬如龍去(2019)年中,因神經內分泌腫瘤擴散到脊椎、肝,後來因腸破裂引發敗血病而過世,...
市場訊息
澳門金沙度假區:全方位一站式會展服務 亞洲優選會議展覽場地
2016年9月,澳門金沙度假區迎接一場Ultra Life(尚達國際有限公司)全球年會,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