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金管會同產險公會成立「防疫險防詐欺專案小組」,但業者無感?
近日傳出有電商平台販售「確診」的快篩陽性試劑,藉此詐領防疫險理賠。對此,金管會開始著手介入調查,會同產險公會成立「防疫險防範詐欺專案小組」受理檢舉,民眾遇可疑個案時,可向產險公會通報,若確認事由及事證,將交由檢調機關偵辦。
截至11月1日止,防疫雙險合計理賠逾360萬件、高達1,441.03億元,理賠速度不但未見趨緩,甚至開始出現販售「新冠快篩陽性試劑」的詐保亂象。其中,有多少比例是造假?光靠「防疫險防範詐欺專案小組」的檢舉調查,真的能有效遏止防疫險詐欺問題嗎?
對此,有產險理賠主管表示,幫助恐怕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有二點。
第一,防疫險理賠申請文件中的「確診證明」(診斷書、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均是由醫院診所、衛福部開立,因此辨識「疾病確診」真偽權力,並不完全在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僅有審閱、辨識「申請文件」真偽的能力。
也就是說,保戶提供的申請文件,既是合法醫療院所開立,又是政府機關核發的確診通知證明,保險公司要介入查證的空間不大,若持續以現行的確診認定方式,恐怕依舊無法揪出潛在的道德風險(詐保),進而控制防疫險的風險損失。
第二,防疫險保單是一次性給付的保險金,之後就不會再賠付第二次,即使業者想揪出造假者,也難以從資料庫中,找出有理賠浮濫的數據。
以往業者揪出疑似的詐保案件,主要是透過自行跟監調查,然而,申請防疫險理賠的案件數量極為龐大,但每件的理賠金額僅幾萬元,每件申請案幾乎大同小異,不但無從找出可疑案件,人力難以支應,調查效益不敷成本,要揪出真正的防疫險詐欺事實,難度非常高。
金管會察覺防疫險詐欺風險,會同公會設立「防疫險專案小組」立意良善,然而,從實際執行的成效面來看,想要以揪出大量的詐保案,來降低或遏止防疫險的道德風險,恐怕仍有難度。
想遏止防疫險詐欺,還是需要從源頭開始,主管機關或許應重新檢討「快篩陽即確診」的融通方式,是否仍符合時宜?而對保險業者來說,將保險條款與政府防疫政策綁在一起,是否可能因為「政策變動的不可測」導致風險評估的結果失衡?若無法從源頭改善,僅設立詐欺檢舉管道,就來抑制防疫險詐保犯罪行為,恐怕只是水底撈月,一無所獲。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中華郵政:郵政壽險為減緩疫情衝擊 提供保單借款優惠利率紓困方案中華郵政公司自110年7月1日至110年9月30日提供保單借款優惠利率1.28%之紓困方案,協助生活...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暖心行動再一波 霖園員工樂捐 挹助公益團體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衝擊經濟,讓原本就需外界伸出援手的社福團體雪上加霜,為此霖園集團的員工發覺了社福... | 調查&排名 從成長高峰走向碎片化挑戰當前全球保險業正步入成長趨緩的新階段。根據瑞士再保險(Swiss Re)最新發布的sigma二○二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