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保險業還深陷防疫險理賠黑洞,因應通膨的貨幣緊縮大升息,更讓保險業經營雪上加霜,尤其資產總額龐大且與國際經濟環境高度連動的壽險業,更是面臨牽一髮動全身的緊張局勢。
全球央行大升息 壽險業淨值比慘跌
因應眼前的高通膨危機,全球央行已進入升息循環,但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造成壽險業淨值跟著減少。
眼前的危機,不只升息造成的淨值下滑,受俄烏戰爭及海外局勢不穩等利空影響,也使得高達近七成資金都投入海外投資的壽險公司,面臨投資績效不彰的財務風險,海外股債市及匯率只要一個風吹草動,就會讓壽險業淨值掀起滔天巨浪。
今(二○二二)年九月底壽險業自結淨值為八二八五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六十八%,淨值比僅約二.六%,創八年以來新低。截至今年九月,聯準會累計升息十二碼,導致包含壽險龍頭國泰在內的七家壽險公司,都觸碰淨值比最低標三%的監理紅線,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壽險業都面臨財務危機,其中南山淨值比更出現負數,情況堪憂。
防壽險業「負現金流」 金管會祭政策紅利
美聯準會連續強勢升息,帶動美債殖利率衝破四%,導致壽險業債券資產評價減損持續擴大,衝擊第三季淨值。為拯救壽險業淨值危機,金管會祭出「金融資產重分類」拯救淨值的政策紅利,但僅限因升息衝擊導致資產負債不匹配而受影響重大的壽險業適用,預期最快將有四家壽險公司在第四季財報採行資產重分類。
金融資產重分類 目前金融資產分三大類,損益依市價衡量的金融資產(TPL)、透過綜合損益依市價衡量(OCI)、及依攤銷後成本衡量(AC)。前兩者會受市價波動衝擊淨值,僅AC不受影響。 |
若把投資部位歸在OCI帳上較多,則對當期淨值影響較大;若放在AC部位較多,對淨值影響較小。一旦重分類,淨值比偏低的業者可將部分OCI資產移到AC,即有助於挽救淨值。
然而,這項被視為政策紅利的措施,卻引發正反兩方論戰。
現行壽險業財務報表的「資產」,是依IFRS9 按公允價值衡量,利率上升,債券資產價值就會反向下跌,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但「保險負債」因尚未實施IFRS17,所以不是以「現時利率」衡量,導致「資產價值下降反映於財報,負債價值下降,卻未反應在財報」的「會計配比不當」狀況。
反方認為,美國升息導致債券市價的劇跌,非屬經營模式變動的範圍,不得辦理重分類,資產重分類等同破壞會計制度。支持資產重分類的正方則強調,美國罕見大幅調升利率,壽險公司有足夠理由決定是否改變管理金融資產的經營模式,只要獲得簽證會計師認可,資產重分類與現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並無不相符之處。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資產重分類後導致的另類效應:保單解約壓力。
金融資產重分類爭議,讓升息趨勢下的保單解約情況變得嚴重。「壽險公司深陷財務壓力,所以才需要動用資產重分類」的輿論興起,影響保戶對壽險業的信心,加上美元保單變貴,買氣轉向美元存款,都讓壽險公司保單解約的「負現金流」壓力大增。
對此,金管會要求壽險公司必須「每天回報」保單解約的件數與金額,避免壽險業短期內出現大量解約導致「負現金流」。未來是否出現解約潮,有待觀察。
新契約保費衰退 恢復成長有難度
壽險業止不住瘋狂升息造成的資產評價持續流失,卻也無法從增加最直接的現金流「保費收入」來穩固今年營收。
去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重返兆元規模,今年市場變動加劇,面對美國升息、通膨升溫等不確定因素,前三季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衰退二十%,九月單月僅五六三億元,創十五年來單月最慘業績。市場預估,今年壽險新契約保費恐怕難恢復成長。
去年壽險業靠投資型保單撐腰,但今年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全球經濟局勢前景不穩,導致投資風險相對增加,消費者對投資型保單趨於保守,上半年投資型保單保費衰退二十五%,下半年仍然沒有起色。
而吸金力頗優的利變型商品,則在主管機關的嚴格監理下,宣告利率趨於平穩,今年八月金管會大動作勒令停售二十張利變保單,利變壽險新契約保費立刻下滑,九月單月僅二一四億元,創十五個月新低。
在美元強勢升息下,以往最熱賣的利變型保單不但變貴,面對市場動盪導致投資面的衝擊,壽險公司可能必須再提責任準備金,導致財務負擔加重,在主管機管緊盯宣告利率、經營層面的資產負債包袱兩大夾擊之下,「宣告利率要不要升」變得更棘手。
因應聯準會升息,調高宣告利率,將使壽險公司財務成本上升,但如今全球市場持續波動,投資報酬率可能下降,未來就得面臨宣告利率和投報率的「死亡交叉」;宣告利率要不要調,又會變成「若調升,財務成本增加」,「若調降,保費脫退流失」的兩難。雖然部分壽險公司年底陸續推出新的利變商品,但是否有機會拉抬壽險業業績,還有待觀察。
壽險業是特許行業,更是「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但歷史上,壽險公司也並非真的大到不能倒,一九七○年代國光人壽,成為台灣第一家破產的壽險公司,二○○八年金融海嘯,國華、國寶、幸福、朝陽等四家壽險公司,也陸續面臨接管局面。
如今,美國央行掀起的升息風暴尚未停歇,引發一連串的巨浪波瀾,依然強勢衝擊台灣壽險業,沒有人願意走到「有保險公司」被迫接管這一步。
面臨堪稱近年來最大的經營危機,不只考驗主管機關的監理格局,對向來以「業績掛帥」的壽險業,也是重新改革經營思維、翻轉保險商品布局的契機。
利變保單「宣告利率」怎麼算?保險局擬訂範本 金管會大動作勒令13家壽險公司共21張商品停售,堪稱史上最大規模停售! 勒令下架原因,是由於業者在宣告利率的訂定上,涉及將同業競爭、市場預期的利率趨勢作為考量因素,且未具體設定宣告利率公式參數。為此,保險局9月底召開利變保單座談會,並承諾盡快公布新的利變保單應注意事項,訂定利變型商品的宣告利率公式「範本」。 保險局對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的4大要求: ①宣告利率公式要明確:固定收益須扣掉信用成本、避險成本、費用率及利潤率,且不應藉由利潤率、費用率來拉高宣告利率 ②宣告利率平穩化:將新增「平穩結餘」機制,即保單有超額獲利時,可先存下來,以維持未來市況不佳時,宣告利率不會急速下墜 ③不得納入宣告事項:不得含未來預期升息或同業競爭考量 ④新舊保單宣告利率:同一區隔帳戶,應同步調整方向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榮獲ISO 14067及環保署減碳雙認證 每件保單碳排量約2.8公斤 為全民轉嫁風險兼顧環境保護為響應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落實金管會綠色金融3.0政策,富邦人壽持續深耕對地球永續的社會責任... | 市場動態 中信人壽併宏利 金管會准了
金管會昨(19)日宣佈,核准中國信託人壽概括承受宏利人壽台灣分公司營業及特定資產與負債申請案。... | 市場訊息 富邦證券:2017年全球市場 由川普政策看全球投資展望2016年是劃下許多歷史與牽動全球經濟的一年,不論是年初中國股市觸及熔斷機制、國際油價下跌,到年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