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世界各國逐漸解封,景氣經濟看似逐漸活絡,但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全球物價飆漲,讓通貨膨脹成為全球首要挑戰。如何不被通膨巨浪吞噬?
理財工具的選擇,成為強化個人財務韌性、穩固資產及保障健全的核心關鍵。
通膨危機還沒結束 升息力道持續加碼
為對抗通膨危機,各國央行無不展開升息。美國聯準會(Fed)今(二○二二)年九月底已升息三碼,預計將在年底升至四‧四%,並於二○二三年達到四‧六%的高峰,而十一月的第四次升息,幾乎已經可以篤定。我國央行九月底也跟進升息,但重貼現率來到一.六二五%,今年累計已升了兩碼、○.五個百分點。
金融市場被通膨、升息兩大病灶壓得喘不過氣,全球貨幣供給增加,加上供應鏈瓶頸導致商品與服務供需失衡、疫情趨緩後造成消費力道增強,以及烏俄戰爭帶來原物料供給的不確定性等,讓全球通膨壓力雪上加霜。
美國暴力升息帶來的匯率壓力、經濟景氣下滑,以及全球央行祭出貨幣緊縮政策,將成為台灣在通膨大怪獸下,必須面臨的情勢挑戰。市場預期,貨幣政策依然會維持「緊縮」基調,恐怕得到後(二○二四)年才有機會降息。
全球市場「鷹」霾不散 消費者如何降低通膨衝擊
「升息」是對抗通膨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但卻得付出經濟成長減緩、失業率提高的代價。升息過頭,恐將經濟推往谷底,反之,太晚升息或升息力道不夠,通膨危機就會像大怪獸一樣,繼續猛攻貨幣市場,導致貨幣貶值。
專家指出,最理想的狀況是「軟著陸」,也就是成功抑制了通膨,且經濟仍維持正成長,失業率也僅小幅上升;而「硬著陸」則是,成功對抗了通膨,卻付出經濟負成長及失業率飆升的昂貴代價。最慘的狀況是付出高昂代價,通膨卻沒有被抑制,形成通膨與衰退並存的「停滯性通膨」。
面對通膨大怪獸的襲擊,全球市場「鷹」霾不散持續升息,消費者該如何應對?大方向是掌握兩大因應原則,一是「減持現金」,因為當通膨持續升溫,貨幣越來越不值錢,就不再是「現金為王」的時代,此外,也必須「減輕債務」,避免升息加速資金周轉的風險。
現金愈多 貶值愈慘 「保本、還本」不再吃香
「現金為王」的時代過去,當通膨成為經濟新常態,把現金全放在銀行裡,定存利率低,再怎麼升息都抵不過物價漲幅,將錢握在手上的結果,就是貶值。
此外,由於適度通膨有利股市,因此適當的投資決策,也是通膨時代下的因應方式。然而,相較於短期套利,長期投資才是比較穩健的做法,以定期投資來平均投資成本,或透過專家代操降低投資失誤的風險,透過穩健的理性方式累積財富、對抗通膨。
另一方面,台灣大多數保險消費者過於重視「保本」、「還本」的概念,在高通膨時代下,應更準確掌握符合需求且足以因應環境變動的保險商品,才能發揮長期複利、穩固保障的效果。
如何選擇保險商品? 抗通膨又兼顧保障
保險一買就是好幾年、甚至一輩子,如果不希望保障縮水,就要將「通膨」納入保險保障的計算。
假設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即通膨率),以每年一.七%的速度成長,那麼二十年的成長為三十四%,也就是說,如果保險無法抗通膨,二十年以前買的一百萬元保障,以現在的幣值換算實質購買力,相當於僅剩不到七十萬元。
因此,想要保障不被通膨吞噬,除了投保時超前思考,買足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保障額度之外,選擇具有抗通膨功能的保險商品,也可以讓保障隨著通膨一起「水漲船高」。
整體來看,以下四大保單,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通膨效果!
增額型壽險
增額壽險的最大特色就是「增值」,隨著時間以複利或單利方式增值,保障金額會依約定穩定遞增,每年複利二~三%增值,就能達到抗通膨的效果,隨著年紀增長,保額增加,就不怕通膨吃掉保障。
不過,增額型壽險的保費也相對較高。以三十歲男性為例,投保二十年期增額型終身壽險,每萬元保費約為二七○○元,但如果投保一般終身壽險,同樣投保二十年期,每萬元保費僅三百元。
此外,雖然增額型壽險的保單價值會隨著時間增加,但通常是繳費期滿才保本,中途解約會損及本金,因此較適合短期內沒有資金需求、且相對保守的高資產族群。
另外,目前市場上也有類似增額型的長期照顧保險,除了給付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在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的部分,則按給付年度每年單利增加,減輕通膨壓力。
利變型保單
除了預定利率之外,利變型保單還多了一個宣告利率。「預定利率」可以確保保單的最低收益,而「宣告利率」則是來自保險公司依據實際投資情況,給予保戶「保單價值準備金」以外的回饋金,讓保戶有機會得到更高的報酬。
利變型保單顧名思義,保單利率是浮動的,當市場利率走升,保單的宣告利率就會隨之調整,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會跟著增加,也因此保障就不會因為通膨而受到影響。
利變型商品具有抗通膨效果,相較於台幣保單,在美元強勢走升的情勢下,美元利變型保單依然較具優勢。藉由時間複利及保險及高槓桿效果,利變型保單具有讓資產增值、財務傳承的優勢,在高通膨環境之下,還具有對抗通膨的優勢,是目前頗受市場青睞的保險商品。
投資型保單
隨著資本市場波動劇烈,投資型保單買氣大不如前。但其實投資型保單也具有抗通膨的效果,一方面可藉由專家代操,達到穩健投資績效,而定期撥回現金的機制,也具有類月退俸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擔心市場波動的投資風險,則可選擇附保證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提供身故或滿期時至少可拿回一定金額的保證,降低長期參與市場的投資風險。
分散投資風險的方式,就是採定期定額;但如果短期內仍然不想承擔投資型保單的風險,也可以考慮分紅保單。若保險公司管理分紅保單的經營績效良好,藉由保單分紅,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透過分紅機制獲得額外的紅利,或是直接增加保額,減輕通膨導致的保障縮水。
實物給付型保險
誠如前述,在通膨大怪獸的襲擊之下,「現金為王」的時代已過去,「減持現金」就能減緩通膨衝擊,因此,與現金給付脫鉤的「實物給付型保單」,可說是完全無畏通膨風險的保險商品。
實物給付型保單發展較晚,二○一五年問世至今,在市場上銷售不到十年,但隨著保險回歸保障的概念愈來愈普及,實物給付保單也愈來愈受市場青睞。
以往保險理賠的都是現金,但偏偏保險大多為長年期商品,遇到通膨就等於保障縮水,而由於實物給付型保單給付不是「現金」,而是直接給付「保障」,因此可以有效對抗通膨,現金增值或縮水都與給付無關,包括長期照顧、健康管理、老年安養、殯葬、醫療護理等,都可以是實物給付的範疇。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勞動部:發生公傷以職災身分就醫 可減免醫療費用勞工受僱工作期間如果遭遇職業傷病,可由所屬投保單位填發職業傷病門診單或住院申請書(以下簡稱醫療書單)... | 財經時勢 保險南向 我們走到哪了?越南導遊小馬經常接待台灣保險公司高峰競賽的旅遊團,與客人交流當中,他逐漸認識「保險」,也開始重視生活... | 市場訊息 明台產險:獲2020保險品質獎四優選
第19回「千大企業產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問卷大調查」結果出爐,《現代保險雜誌》2日於台北寒舍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