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從菜市場囡仔到 團保天后
文/盧志高 | 2007.12.01 (月刊)

平常只要繳一點錢,發生意外時就可以領到一大筆錢!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不會是騙人吧?」

回憶初次接觸保險時的印象,英國保誠人壽業務副總經理劉月桂還是不禁會心一笑。

劉月桂曾在88年以逾4,000萬元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創下該公司歷年高峰會長業績的新高紀錄,至今仍享有南台灣「團保天后」的美稱。這令人很難想像她當初與保險「相見不相識」的過程。

自小就立志要脫離貧窮

不過,保險終究扭轉劉月桂這個「菜市場囡仔」的人生,不但讓她如願脫離貧窮,更成為終身的志業。

劉月桂對貧窮的體認,似乎特別早熟。箇中原因,除了家境原本就不寬裕之外,也與看多了周遭社會中低階層的困頓有關。

她至今仍清楚記得,陪母親在市場賣菜時,總會看到一位老婆婆,為了溫飽,即使刮大風、下大雨,都還要到處撿拾別人丟棄的瓶瓶罐罐、廢紙。而這個始終難以磨滅的印象,讓她從小就立誓將來一定要成功,而且在行有餘力時,盡可能去幫助別人。

此外,看到菜市場內,有人三代都在賣醬菜,有人則是三代都是在開雜貨店時,她也經常忍不住心想,難道自己真的也要賣菜賣三代,無法擺脫這種宿命嗎?

踏入社會,從事會計工作之後,劉月桂這種希望成功、賺大錢的欲望,似乎也變得更加強烈了。

前途茫茫,哪才是自己該努力的方向呢?

離家遠一點,成功的機會就高一點

為了突破,劉月桂不久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離家出走」。

拎著簡單的行囊,劉月桂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毅然從基隆南下高雄打拼。

雖然她在高雄人生地不熟,而且一樣從事會計工作,待遇又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但劉月桂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離家遠一點,成功的機會或許就會高一點。

因為離開家,既可以避免有依賴的心理,節省每天往返基隆、台北通車的時間,也可以更下定決心,專注在工作之上。何況,高雄也是一個大都會,機會應該很多,不愁沒有施展抱負的空間。

但與其說是機會自己找上門,不如說是她主動去發掘機會。

對保險原本毫無概念

由於工作關係,劉月桂要負責經手工作單位的保費繳交事宜,因此開始接觸到保險從業人員,也從原本對保險毫無概念的情況,進展到逐漸產生興趣,然後認定這是一個能夠獲得成就感,並且創造財富的途徑。

在高雄工作一年左右,劉月桂毅然決然做出人生另一個重大的決定:投入保險業。

她主動打電話到一家外商保險公司謀職,開始邁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萬事起頭難!當然不可能沒有遇到過挫折。但劉月桂說:「我把挫折當做還沒有找出方法解決的問題。」

「面對挫折,要永遠樂觀且正面的思考。要懂得找良師益友,因為找答案永遠比面對挫折更重要。」

但要獲得成功,可不只有面對挫折而已。劉月桂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之道?

或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劉月桂說,她當時要成功、要改變生活現況的欲望,格外強烈,幾乎只要能力所及,就一定全力以赴,所以除了吃飯睡覺,她幾乎就是不停的工作、努力的工作,根本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當然更沒有時間去感受挫折或壓力。

以「同理心」模擬客戶需求

另外,則要歸功於「同理心」的行銷。

劉月桂指出,她一開始先鎖定團體保險市場,面對的幾乎都是企業客戶,在市場及客戶都是陌生的情況下,她先以「同理心」,假設自己如果是客戶,在心裡預先模擬。

比如她會事前評估客戶最希望知道什麼?最需要什麼?如何才能不浪費客戶的時間?簡報時要說什麼?然後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客戶的特性,找出客戶的需求,準備好客戶想要知道的資訊。

如此「有備而來」,加上本身因國文素養還不錯,簡報時能夠很順暢的表達,劉月桂很快就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她記得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個月,便成功接下一筆高雄加工出口區3000人的案子,保費20萬元,光是填寫客戶資料,就寫到手軟。

以「差異化」爭取認同

當然,團保市場競爭激烈,7、8家業者同時搶案子的狀況也經常出現,她又是如何因應同業的「殺價」手段?

劉月桂指出,她從來不打「價格」戰,而是以「價值」戰來取勝。如何在「價值」上高人一等?這就牽涉到「差異化」的問題。

劉月桂表示,銷售保單不能單靠價格,提供更好的理賠條件、更迅速便捷的核保、理賠等服務需求、真心關懷客戶,這些「差異化」的做法,其實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甚至更能夠打動客戶。

因此,當一般業務人員比較容易忽略這些因素的同時,她卻是不斷在這些地方突顯自己的優點,客戶自然也樂於給她機會。

這種「就是要比別人多一點、好一點」的態度,不但讓劉月桂迅速在保險業站穩腳步,順利跨足個人壽險領域,第二年前9個月的收入就達到103萬元,更讓她一路順利升遷,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不畏挑戰,尋求再突破的機會

或許一切都太順利,劉月桂有天突然警覺到,自己才30出頭,居然就已經看不到未來努力的目標,每天只是不斷重複一些駕輕就熟的工作。

加上公司策略上的問題,職位已經「到頂」的她,除了收入優渥,很難再有什麼突破,似乎又到了考慮新方向的時候。

沒有多久,為了成立自己的通訊處,已進入保險業滿6年的劉月桂,決定進入一家小型本土壽險公司,但既未帶走一位工作班底,也沒有帶走一名老客戶,只找了一個助理,然後一切重新做起。

劉月桂說,大型外商壽險公司和小型本土壽險公司之間,不論是知名度或客戶信心度,確實存有不小的落差,但靠著以往累積的經驗,還有做什麼都要成功,絕對不能被打倒的毅力,儘管初期非常辛苦,她還是在沒人、沒錢、沒資源的情況下,順利讓通訊處迅速走上正軌,甚至成長茁壯。

另一方面,「學然後知不足」,劉月桂指出,要獲得客戶的信任,和客戶「志同道合」,本身的專業能力也必須獲得肯定。所以她幾乎從不錯過任何公司內的培訓及公司外的進修機會,並且很早就取得有關的證照,對工作自然有很大的幫助。

堅持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通訊處至今成立已超過10年,光是劉月桂個人的客戶就已經超過萬人,整個系統現有9個分支單位,8位區經理,業務範圍涵蓋整個大高雄地區,她又是如何帶領這一個團隊?

劉月桂表示,她自己是做業務出身,很清楚以身作則的重要,所以不論是業績、工作習慣或公司政策的落實,她一定先要求自己。其次,她也不時提醒自己及同仁,對客戶一定要有同理心,並且善待每一位客戶,因為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必須先那麼對待別人。

至於在增員上,劉月桂則是採取「慎選」的態度。她指出,在保險業,確實有必要適時增員,但她始終堅持要找「對」的人及做「對」的事,除了要求增員對象必須具備學習成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她也希望上品通訊處能夠永遠是一個「對」的單位,吸引更多好人才,願意在這個行業成功,理想相同的事業夥伴。

劉月桂說,保險是「人」的事業,更是可以和「助人」結合的事業,所以要在保險業成功,一定要懂得關懷及幫助別人,並且認同和尊敬保險。而保險正是國父口中「可以服千萬人之務」的行業,她相信,只要努力經營,不但自己能夠成功,對社會也會有所貢獻。

「比別人多一點,好一點」的態度,不但讓劉月桂迅速在保險業站穩腳步,更讓他一路順利升遷,名利雙收。

劉月桂堅持找「對」的人,做「對」的事,她相信,只要努力經營,不但自己能夠成功,對社會也會有所貢獻。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新推出美元終身壽險商品 幫助年輕人建構基本保險保障 打造美滿康順人生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國人壽險平均保額約新台幣56萬元,相對主計處公布同年度國人平均所...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回饋保戶 體驗金融服務抽iPhone
新光人壽致力於落實公平待客與提升ESG價值,從各方面打造金融友善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為感謝新壽保戶...
市場訊息
南山產物:「我的南山產物時代」微電影徵選大賽開跑囉! 即日起至6/30熱烈徵件 首獎獎金30萬元
「我的南山產物時代」微電影徵選大賽即日起至6月30日受理徵件,只要拍出產險服務的暖心故事,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