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公、勞、農、健保
媳婦離家兒子身故,爸爸可領勞保遺屬年金?
文/沈玉芬 | 2014.01.01 (月刊)

新營吳小姐問:我哥哥國中畢業後就到食品工廠上班,在工廠認識一位山東女孩,前(101)年年初兩人結婚,沒想到結婚才一年多,這位山東女孩就無故離家出走,再也沒有跟家人連絡。哥哥因為經常腹痛,上個月被安排到大醫院做全身檢查,才發現罹患末期胰臟癌,醫師表示存活期只有三個多月。

哥哥從工廠參加勞保已有十三年,萬一哥哥身故,勞保死亡給付的受益人是誰?如果是給配偶的話,現在那個女孩不知去向,爸爸有權請領嗎?可以領到多少錢?如果現在要求指定爸爸當受益人,可以嗎?

A:勞工保險是政策性保險,與一般商業性保險不同,為了謀求社會安定,保障被保險人及其親屬的生活,通常受益人是由法令直接訂定,而且勞保死亡給付的遺屬津貼或遺屬年金並非遺產,應依規定的受益人順序受領,被保險人不得自行指定受益人。

死亡給付的五大順位受益人

在勞工保險的五大給付項目中,只有死亡給付是由他人請領,因此,法條特別規定死亡給付的受益人及其請領的順序。根據勞保條例第六十三條,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死亡時,家人除了可請領五個月的喪葬津貼外,還可按月請領遺屬年金。但若在98年1月1日勞保年金上路前被保險人就曾參加過勞保的話,家屬也可不領遺屬年金,而改選擇一次請領遺屬津貼。

至於受領遺屬年金或遺屬津貼的順序,根據勞保條例第六十五條的規定為:

1. 配偶及子女

2. 父母

3. 祖父母

4. 孫子女

5. 兄弟、姊妹

其中,第四與第五順位的受益人還必須符合「專受被保險人生前扶養」的條件才可以。也就是說,被保險人身故時,若只遺有孫子女或兄弟、姊妹,那麼孫子女或兄弟、姊妹必須是靠被保險人生前扶養,才有資格請領遺屬年金或遺屬津貼。

此外,若是要請領遺屬年金的話,遺屬還必須符合規定的條件。如果被保險人身故時遺屬都不符合請領條件,或沒有遺屬時,則可由支出殯葬費用的人請領十個月喪葬津貼。

可由父母請領遺屬年金的情況

雖然勞保死亡給付設有請領的順序,而且條例還規定有前順序受益人存在時,後順序的遺屬就不得請領。但是,為了考量特殊狀況,勞保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三項還特別規定,如果第一順序受益人(配偶及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時,第二順序的父母就可以請領遺屬年金(僅限定在遺屬年金的部分,若是一次請領的遺屬津貼就不能由第二順位受益人提出):

(一)全部不符合請領條件。

(二)在請領遺屬年金給付期間死亡。

(三)行蹤不明或於國外。

(四)提出放棄請領書。

(五)於符合請領條件起一年內未提出請領者。

但若日後第一順位的遺屬主張請領或再符合請領條件時,勞保局就應立即停止發給,並改由第一順位的遺屬請領;但已發放給第二順位遺屬的年金不得請求返還,第一順位的遺屬也不予補發。

吳先生的父親可以請領死亡給付?

案例中的吳先生已經結婚,未來身故時,理當由第一順位受益人,也就是他的配偶提出遺屬年金或遺屬津貼的請領。不過,因為他的配偶離家出走不知去向,加上目前也可能不符合請領遺屬年金的條件,所以,吳先生的父親未來得以第一順位受益人「行蹤不明」(可先去登記失蹤再請警方出具證明)或「在國外」(可調查出入境紀錄再用切結方式)為由,主張改由第二順位受益人請領勞保遺屬年金。

只要配偶不出面遺屬年金可領到身故

吳先生參加勞保十三年,假設身故前六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是3萬6千元的話,未來身故時家人可領到五個月18萬元(36,000元×5=180,000元)的喪葬津貼;至於遺屬給付的部分,若選擇一次請領的話,則可領到三十個月108萬元(36,000元×30=1,080,000元)的遺屬津貼;若是選擇遺屬年金的話,假設吳先生參加勞保期間最高六十個月投保薪資平均為3萬元的話,則每月可領到6千45元(30,000元×1.55%×13=6,045元)的遺屬年金。

雖然吳先生在98年1月1日勞保年金上路前就參加勞保,家屬也可以不領遺屬年金,而改選擇一次請領遺屬津貼,不過因為法令規定第一順位受益人存在時,次順位受益人就無權一次請領遺屬津貼,因此他父親不能領一次金。不過只要吳太太有勞保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三項規定的情事,遺屬年金就可改由次順位受益人即父親申請。因此,未來吳先生身故後,他的父親除可一次領到18萬元喪葬津貼外,只要後來吳太太沒有出面主張,還可繼續請領每月6千45元的遺屬年金,直到身故為止。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打鼾又精神差 恐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如果你也經常打鼾,小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52歲牙醫診所負責人王醫師,身材不胖但長期有打鼾問題,...
市場訊息
和泰產險:資安威脅無所不在 防疫期間 提醒企業不忘加強資安防「駭」
隨著各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不斷飆升,許多國家接連採取了嚴格的管制措施,從自主健康管理、入境後須居家檢疫...
公、勞、農、健保
有理就賠!
「買了一堆保險,出事了,為什麼得不到理賠?」這種無奈,也許你我都曾聽過,甚至經歷過。隨著資訊快速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