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消化器官的癌症與保險
文/沈玉芬 | 2008.02.01 (月刊)

人體器官中最容易受癌症侵襲的是消化器官,而導致國人死亡的前10種癌症中,就有6種與消化器官有關,包括第2位的肝癌、第3位的大腸直腸癌、第5位的胃癌、第6位的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第9位的食道癌及第10位的胰臟癌。消化器官癌症不但是國人的痛,也是亟需醫界努力防治的目標。

針對這些威脅國人生命與健康的消化器官癌症,該如何預防、如何早期發現、如何有效治療?防癌險、醫療險及重大疾病保險,又能發揮甚麼樣的功能?由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企劃製作的「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日前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執行長邱仲峰、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理賠部經理陳澄洲及ING安泰人壽保險公司理賠處資深副理張素萍,分別從醫學與保險的角度,探討消化器官癌症的治療與保險安排。

哪些消化器官易發生癌症?

消化器官有哪些?邱仲峰解釋,從口腔、食道、胃、肝、胰臟、膽囊、小腸、大腸到直腸都是,它是人體非常多器官的組合,所以是一種系統,又分狹義與廣義2類。狹義的消化系統是指消化道,即食道、胃、小腸、大腸,廣義的消化系統則除了消化道外,還包括肝臟、胰臟及膽囊。

邱仲峰表示,消化器官癌症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大腸直腸癌,因為大約15年前大腸直腸癌還排名很後面,如今卻發展成為國人的第3大癌症。

至於消化器官癌症的罹患率,是否與保險理賠一致?張素萍表示,大致一致。她說,依照該公司的理賠記錄,因消化道癌症身故的人數,近幾年明顯增加,在91年時才389人,96年就增加到758人。

而在癌症險的理賠件數上,消化器官癌症的佔率也不低,陳澄洲以新光人壽的經驗為例,僅是直腸癌的理賠件數佔率就約佔14%,口腔癌約佔6%,兩者合計就佔了20%。

消化器官癌的先期症狀為何?

消化器官癌症有哪些前期症狀?要如何發現?陳澄洲表示,從診斷書或醫療報告都可看到,消化器官癌症患者在確定罹癌前,都有一些自覺症狀,譬如口腔癌會有口腔潰爛或長白斑,食道癌會吞嚥困難,大腸癌則會有血便的症狀等。

針對口腔癌,邱仲峰表示,就廣義來說,口腔當然屬於消化器官之一,只是口腔的結構與治療模式,與其他消化器官不大一樣,因此醫學分類便是把口腔癌獨立出來。邱仲峰說,口腔癌是很容易發現的,因為口腔會潰爛、長白斑,只是一般人都太大意,以為潰爛、白斑會自己痊癒,甚至有些牙醫在治療牙齒時,也沒有幫忙留意口腔內膜的變化,因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檳榔族容易罹患口腔癌

比起其他國家,國內口腔癌的罹患率也特別高,對此,邱仲峰表示,主要是嚼食檳榔文化所導致。他說,理論上口腔癌很容易早期發現,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惜的是,嚼過檳榔的口腔黏膜,對放射線或化學治療的反應很差,手術後傷口也不容易癒合,所以治療很容易失敗,一般第3期或第4期的口腔癌,2年存活率不到一半。

至於在保險的理賠上,陳澄洲表示,口腔癌的理賠件數約佔該公司的第5位,比率並不低。

而國內口腔癌的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常列中年男性的10大癌症之一。這主要與國人不能遠離致癌的ABC(即Alcohol 喝酒、Betel-nut 吃檳榔及Cigarette 抽煙)因子有關。

40~50歲族群最易罹患消化器官癌

有些癌症好發在特定的年齡或族群,消化器官癌症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邱仲峰表示,絕大多數消化器官癌症都發生在40到50歲之間,沒有特別年輕或年長的,主要是因為消化器官癌大都是後天形成,消化器官經過長時間使用慢慢產生變化所導致。從事壽險理賠10幾年的陳澄洲,也證實在他所處理的癌症給付案件中,多以40幾歲的中年族群居多。

哪些是消化器官癌的危險因子?

邱仲峰表示,消化器官癌症的危險因子很簡單,就是「病從口入」。他說,像是食道癌,全世界罹患食道癌比例最高的就是韓國人,主要與韓國人喜歡吃泡菜與辛辣食物有關;喜歡吃醃漬食物的日本人,罹患胃癌的比例則是世界第一;大腸癌罹患率最高的是喜好速食的美國人,台灣也不落人後,大腸癌已經排到國內癌症的第3名。

邱仲峰表示,許多速食都不是天然的,連肉都在缺乏天然纖維素下,便容易導致大腸病變。不過,邱仲峰也坦言,像胰臟癌、膽道癌發生的原因,就至今仍然未明,不但不容易發現,危險因子也不容易找到,治療效果當然很不理想。

至於消化器官癌症的治療,邱仲峰表示通常以手術為主,因為消化器是屬於空洞式的器官,除非已經失去手術治療的黃金期,否則很難達到治癒的效果。

消化器官癌的平均理賠金額

在各項消化器官癌中,保險的平均理賠金額為何?越難治療的癌症,保險理賠金額就越高嗎?張素萍以ING安泰的統計資料表示,在各類消化器官癌中,平均理賠金額最高的其實是罹患率較低的膽道癌,罹患率較高的直腸癌與肝癌,平均理賠金額反而比較低。

是不是越難治療的癌症,保險理賠金額就越高?邱仲峰認為不一定。他說,有些癌症治療效果很好,延長了患者的存活期,因而使得患者接受治療的期間拉長,總計下來的治療費用反而更可觀,有些難治的癌症,病患可能連基本療程都還沒結束就撒手人寰了,根本花不到甚麼錢。

癌症保險給付項目的演進

有些保險給付會針對某些癌症做特別設計,像提供乳癌保戶義乳重建手術等,對於消化器官癌症,保險公司有沒有特別的設計?對此,陳澄洲與張素萍都表示目前沒有,邱仲峰則建議,保險公司或許可以考慮給付人工造廔口(即人工肛門)的耗材費。

他說,某些腸癌患者必須透過人工肛門排便,單單排便袋子的耗材費,一個月就要上萬元,長期下來的負擔不輕,如果癌症保險也能提供這項給付,相信會讓保障更周全。

至於癌症保險給付項目的演進,陳澄洲表示,國內早在70年代就推出癌症險,一開始僅提供住院、出院療養、手術及癌症死亡4個理賠項目,80年代才增加初次罹癌與癌症門診給付2項,近幾年又陸續增加骨髓移植、義乳重建、義肢及義齒裝設及豁免保費等設計,現在連安寧病房都包括,給付項目已經相當完備。

抽煙、喝酒等習慣需要告知?

國內癌症險損失率年年創新高,為控制損失率,保險公司是否會將消化器官癌的危險因子,列為投保時需告知的事項?或是會影響癌症險的承保條件?張素萍表示,在要保書的設計上,業者只能就既往病症詢問,至於抽煙、喝酒等生活習慣,目前無法要求保戶告知。陳澄洲則補充表示,壽險公司即將可以推出優體保單,對於身體狀況或生活習慣優於一般人的保戶,將可提供更優惠的價格,達到間接鼓勵的效果。

消化器官癌的理賠爭議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對於保戶接受一些新型藥物或治療,保險公司在理賠上會不會刁難?陳澄洲表示,問題不在療法的新舊,而是在於對項目的認定。他舉例說,像治療肝癌比較常見的肝動脈栓塞或熱寧療法,不論是門診或住院,癌症保險都會給付,但在手術的認定上卻有爭議。

爭議的原因是因為肝動脈栓塞或熱寧療法,在健保是屬於「處置」並不是「手術」,而且一個療程往往要做好幾次栓塞或電燒,因而就產生栓塞或熱寧療法到底算不算「手術」項目?如果算,應該提供幾次手術的給付呢?

對此,邱仲峰表示,在醫學上,肝動脈栓塞或熱寧療法,確實不被認定為手術,他也遇過病患要求在診斷書寫上「手術」,他只能耐心跟病患溝通。因此,他建議保險業,應該從條款上做更明確的規範,以杜絕類似爭議。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男性的中年危機 攝護腺癌
攝護腺反覆發炎恐致癌 7大症狀自我評估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排名」,攝護腺癌發生率高居...
財經時勢
國保遺屬年金可補發 僅3,300人申請
立法院通過《國民年金法》修正案,日前經總統令公布實施,2016年2月29日前死亡的被保險人遺屬年金都...
財經時勢
年輕人必看!保險精準配置3步驟
談到保險,大部分的年輕人是「不聞不聽不問」,一是沒錢,「自己都養不活了,哪有多餘的錢買保險?」;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