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RBC試算不及格 財政部為壽險業解套
文/孫中英(報社記者) | 2003.07.01 (月刊)

今年七月,保險業新的財務監管機制、「風險資本額制度」(RBC),正式上路。為了能讓保險業儘快適應這套新辦法,幾經協商及修正,最後定案的風險資本額制度,條件真的放寬許多。

第一年可二擇一

財政部在六月十七日公布——考量今年下半年,新舊制度交替下,為了能有效解決保險業增資問題,保險業者可以在新制RBC與舊法(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三條)之間,採「從新從寬」原則,二者擇一適用。

六月十七日當天,財政部保險司請壽險業負責人到財政部,與部長林全舉行早餐會,早餐會後,財政部次長張秀蓮公布RBC新制相關實施原則。不過,根據財政部官員沒有公布的一份資料顯示,保險司的確為「部分壽險業」在RBC試算時,資本適足率偏低的問題感到困擾。

試算過關的沒幾家

為了實施這套RBC機制,過去一年,整體保險業經過二次試算,結果不盡如人意。財政部保險司司長魏寶生在當天早餐會的報告中指出,「依據二次試算的結果,部分壽險業因資產配置、利差損、長期健康險業務等風險偏高、或自有資本略嫌不足現象」,導致公司算出來的資本適足率相對偏低。

魏寶生的說法,已經很保守,事實上,在二次試算RBC後,壽險業「過關的」,即資本適足比率達到「法定」標準二○○%者,沒有幾家,而且業界「有頭有臉」的大型公司,幾乎都沒有過關。因此,財政部改弦更張,在七月九日RBC機制正式上路前,緊急提出「從新從寬」原則。魏寶生指出,這套制度依法是今年七月公布施行,但是距明年首次依「全年度」財務報表計算資本適足率之間,仍有調整空間,財政部希望保險公司,能在這半年間,以此制度檢視公司的真正風險。

從打五折變成打四折

但針對今年保險業的增資問題,財政部要求各公司在六月底,仍先依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計算公司增資金額;但這個舊辦法並未考量風險因素,因此,在七月份實施RBC新制後,保險公司可依照今年六月底,經簽證後的財務業務半年報資料,來計算資本適足率,不足者辦理增資。

魏寶生解釋,在即將實施的RBC制度中,保險司以「K值」做階段性的放寬控管,本來在第二次試算時,保險公司算出來的「風險資本額」(分母)是乘以○‧五(K);但因為太多壽險公司無法過關,保險司決定K值將降為○‧四;換句話說,保險公司算出來的風險資本額從打五折變成打四折,分母越小,整體適足率超過二○○%的機率變大。

景氣不佳只好從善如流

魏寶生說,國外實施的RBC制度,也是由寬變緊,未來保險司會階段性調高「K值」因應發展趨勢。

由於先前很多保險公司抱怨,經濟不景氣,股市、房地產低迷,讓保險公司手中握有的資產價值大幅滑落,但這些投資標的,又有「過高的」風險係數。因此,保險司從善如流,此次又再度降低投資房地產的風險係數。

同時,在保單業務風險中的「利差損」定義,也改為,保單平均成本與過去五年(原先是三年)投資報酬率比較,大部分壽險公司的過去五年報酬率都高於保單平均成本,所以,反而等於處在利差益的狀況。

全面調整,才能接納新制度

對於這項新的制度,業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國泰金控策略長李長庚認為,RBC是一個風險控管機制,但不是萬靈丹,是主管機關監理的參考;不過他表示從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走到RBC這個階段,對台灣的保險監管功能是一個進步,但大家也不要把RBC當做特效藥,它只是監理上的一個工具。

一位外商保險公司的高階精算主管則認為,全台灣已經有三千多萬張保單,未來RBC數字應該公開,讓保戶有知的權利;他認為保險司為了讓大家過關,一再調整風險項目及係數,但現在看來,有些風險係數不僅是「不保守」,而且已經相當放寬。

台灣資本市場比美國、日本都小,各種投資工具報酬表現起伏較大,因此,有些風險項目及係數,的確要從嚴格面來設定。對保險公司來說,未來RBC的實施,不僅是資金面、經營面的調整,保險公司的心態也要全面調整,才能完全接納這套新機制。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病主法》上路 就能安樂死?錯!
不瞭解的人常常會把《病主法》、安寧療護與「安樂死」混為一談,其實完全不同。 「與其稱『安樂死』...
市場訊息
全球人壽:年後上班族開啟新職涯 建議保單調整攻略
根據人力銀行在2019年初公布「年後轉職與國外工作調查」註1指出,有9成1的上班族想在農曆年...
市場訊息
中信銀行:託力挺中信兄弟!主場中信卡現場購票平日買一送一 憑簽單兌換紀念品
中華職棒27年例行賽開幕戰於19日開打,中信兄弟隊首場主場賽事則於後天(3月20日)在新北市立新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