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用關心、服務打動人心
文/顏真真 | 2008.03.01 (月刊)

擔任過會計、幼稚園老師的張綺華,自認個性內向、有些孤僻,只要家裡有人來訪,她就會躲在房間裡。這樣的個性,很難讓人相信,她竟然能在保險業闖出一番事業,甚至還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業務員。

張綺華說:「我的親朋好友都跌破眼鏡,不敢相信內向的我,竟然會去做保險,而且一做20年」。

張綺華很清楚自己並不適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她說,在民間企業工作,想要升遷就得踩著別人往上爬,而她的個性並非如此,總覺得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努力一定會被大家看到,但現實環境卻不是這樣,因此,她在聯華實業擔任會計多年之後,還是決定辭去眾人眼中還不錯的工作。

與保險結緣

辭去工作後,她原本在家人的服飾店幫忙,直到愛釣魚的姑丈因為車禍意外失去生命,留下3名年幼子女及1名遺腹子,她因為協助姑姑處理壽險理賠事宜,認識了當時帶領她進入國泰人壽的長官,從此踏入保險業,而且一做就是20年。

雖然當時要成為正式的保險業務員,並不容易,但可能與保險有緣,張綺華在短短1週內,就成交了10件保單,達到公司規定的條件。即使現在回想起來,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張綺華表示,當時她是以「勞保觀念」,鼓勵沒有勞保的家庭主婦,藉由投保儲蓄保險來獲得保障,由於只要月繳600元保費,滿期就可領回100萬元,獲得不少家庭主婦認同,也讓她順利進入國壽服務。

突破個性的弱點

「雖然我的個性內向,但因為善於觀察,知道客戶需要什麼及關心什麼?從觀察中找話題,一旦打開話匣子,就容易與客戶互動,加上把服務放第一,保險放第二,很快就獲得客戶的信賴。」張綺華這麼說。

她說,有服務才有業績,從事保險事業20年,她對客戶的服務從未中斷過,而且範圍不僅限於保險相關的服務,甚至會幫客戶規劃公司員工旅遊、年終尾牙活動等,至今每個月定期舉辦1、2場企業聯誼活動。

用關心、服務打動人心

張綺華說,一代女皇武則天最令人欽佩的地方,就是她虜獲人心的方法,不是從高官顯要下手,而是先抓住屬下的心,進而達到她的目的。

所以張綺華做保險業務時,也是先與警衛、總機小姐等基層員工打好關係,再透過小禮物或賀卡,向企業主管及員工表達關心。她說,只要服務夠好,透過口耳相傳,即使未曾謀面,企業主管或老闆也能透過員工了解她的為人,進而跟她買保險。

張綺華回憶,有位從未謀面的客戶,有天卻突然來電,和她約好隔天體檢,而且夫妻兩人還各買了300萬元的儲蓄險及年金險。

她起初也嚇了一跳,但客戶告訴她:「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已觀察你很久了,發現你從不會打擾我的員工上班,都是利用中午休息或下班時間才來公司,加上你在保險上的專業,我決定跟你買保險。」

後來,這位客戶又向張綺華買了保額2,000萬元的保險。

此外,由於她也幫客戶規劃公司的旅遊活動,連客戶公司的員工,都有不少因此變成她的客戶。

張綺華指出,要與客戶維持長久關係,就要找到方法,協助規劃員工旅遊,就是維繫關係的方法之一,她會請整個業務團隊繼續做下去。

從營業單位轉入展業單位

由於結婚生子,原本在營業單位待了10年的張綺華,在民國85年決定轉至展業單位,並擔任主管職。

對於兩者間的差異,她認為,營業單位以業績為導向,必須自己去開發客戶,較適合個性活潑外向、企圖心旺盛的人,而她的個性較內向,有耐力、喜歡傾聽、喜歡服務人群,反而很適合需定期拜訪客戶,收費兼招攬的展業工作,也在展業單位找到更廣闊的天空。

不過,張綺華說,在展業單位,打的是團體戰,除了業績之外,還有增員的壓力,不像營業單位以業績掛帥。展業單位的競賽,強調的是單位績效,評比項目除了業績之外,還有增員(人數、穩定度、職級成長)、房貸、產險、信用卡等項目,而展業新店通訊處二課C區很爭氣,95年是國泰人壽整年度展業單位競賽(金馬獎)丙組(8人)全國第一,96年榮獲乙組(8-10人)全國第二,今年則要力拚甲組(10人以上)第一。

增員挫敗 讓她重新調整腳步

雖然目前單位成績亮眼,張綺華也曾在增員上挫敗過。

她說,本以為只要人多,業績就有好表現,卻因為不懂如何用人、帶人,加上新人成熟度不夠,不能適應展業單位要求業績,又得從事後勤收費等行政工作,結果單位人數在短短半年內從12人剩下3人,其中還包括經過她8年抗戰,才勸進保險業的老公。

但獅子座的她並不服輸,沮喪通常只有3分鐘,時間一過,就重新調整步伐再出發。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她說:「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她後來從其他區幹部的經驗中,找到帶人的方法。

她發現,帶人要帶心,要留住人才,就是要讓他們無時無刻都覺得有希望,才會願意付出。因此,已身為主管職的她,與同仁一起站上第一線,全力拚業績,而這樣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那年,她以最少的單位人力,榮獲展業單位全年度全國丙組(8人以下)的冠軍。

當然,她也沒有因此得意忘形,忘記她最弱的地方就是「增員」。她重新展開增員計畫,勸服所認識的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親朋好友都去考保險業務人員證照,並從中挑選優秀的人員。目前展業新店通訊處二課3C共有12位同仁,其中,包括已晉升業務總監(全國不到10人)的老公、2位業務襄理,還有3位即將升任的「準」業務襄理。

只要走出去 就有希望

雖然公司提供展業單位現成的客戶,但張綺華常告訴同仁,不能只想過安逸的生活,要出去打仗、開發客源。她說:「只要走出去、看到人,就有希望,因為只要親和力好一點、帶著微笑,誰都願意跟你講話。」

當然,也不能像無頭蒼蠅那樣亂竄。她說:「雖然保險市場逐漸飽和,有財力、人脈的企業主及中高階主管,就是我及單位同仁極力開發的客群對象,甚至也希望網羅他們成為業務伙伴。但我們也不會因此就放棄位在金字塔中低層的客群。」

合作代替領導 因材施教

由於展業單位相當重視團隊合作,張綺華說,她從不會用「領導」的方式來帶人,而是採取互相「合作」的做法;因為合作是創造雙贏,是大家手牽手一起跑,領導則是單一方面,像是拖著大家走,兩者完全不同。

張綺華強調,在團隊中沒有主管,更沒有批評,所有成績都是團隊共享。她更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缺點,應該要因材施教,發揮每個人的特質,找到互補的地方。

退休後要當永遠的壽險義工

曾經連一張床都買不起的張綺華,如今在保險業闖出一番事業,她除了感謝公司的栽培,對於父親過世前對她說的話:「稻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也一直銘記在心。她知道父親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越有成就,就越要懂得謙虛。

將20年的青春都奉獻給保險,張綺華說:「從事保險業是一個使命,而不是要賺多少錢,我一直希望透過保險,能讓每個人都無後顧之憂。」她希望在55歲退休後,還是可以繼續擔任壽險義工,幫助及服務更多人,不論是不是她的客戶。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產險:海外醫療嘸免驚 國泰產推「海外遊學打工專案」給國人最全面保障
隨著海外旅遊風氣復甦,許多人開始向出國留遊學、打工度假等旅居海外目標前進,為了給海外留遊學及打工度假...
財經時勢
遭海盜挾持5年 業者:遠洋漁船應強制投保
在台灣登記的阿曼籍漁船「Naham 3」,2012年遭索馬利亞海盜挾持近5年,22日終於獲釋,5年來...
市場訊息
富士達保經:奪下「亞太傑出企業獎」兩項大獎 企業體質及品牌形象獲卓越企業管理獎、優異勵志品牌獎肯定
由亞洲企業商會(Enterprise Asia)舉辦的「2023年亞太傑出企業獎(Asia Pa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