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調查&排名
壽險行銷通路之爭誰將勝出?
文/吳秋蓉 | 2004.02.01 (月刊)

近年來,壽險行銷管道多元化之風盛行,民眾要購買保險,除了找傳統業務員之外,還可向保險經紀人、代理人公司投保、甚至透過網路、銀行、證券公司、DM、信用卡、電話等非傳統投保通路,都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保險商品。

而這個多元趨勢發展至今,消費者最倚重的是哪一種投保通路呢?

保險公司業務員穩居消費者最愛

一般而言,消費者購買保險商品時會考慮的,不外乎產品價格、商品內容、後續服務的品質、投保管道的方便性、安全性,以及保險公司的規模、形象、知名度、口碑、財務狀況等。然而,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消費者在投保時所接觸到的對象,是否能帶給消費者信任的感覺,因為只有獲得消費者信任的對象,才能讓消費者做出購買保險的動作。

那麼消費者最習慣的投保管道,有沒有隨著通路的多樣化而產生變化呢?根據2004現代保險年度壽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已投保的消費者選擇的投保通路,排名依序為壽險公司業務員、保險經紀人代理人公司的業務員、直接向保險公司投保(DM、電話行銷等)、透過銀行、證券公司,以及網路投保。

由此可知,雖然各種行銷通路不斷被開發,傳統業務員仍然是最受國人倚重的投保管道。然而,這項最受青睞的投保管道的得票率,在多元行銷管道盛行之下,已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前幾年高達84%以上的得票率,如今已降至八成不到。

這個現象與壽險公司的業務員登錄人數比例逐年遞減,似乎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依據壽險公會的統計資料(詳下頁表一),登錄於壽險公司的業務員人數,佔全部業務員的比例2000年底時尚有91.81%,次年底降為86.82%,至2003年11月底,只剩77.40%。依此現象看來,消費者接觸到其他管道的機會增加,使得接觸壽險公司業務員的比例相對下降,經由壽險公司業務員投保壽險的比例自然會跟著減低。

其他行銷管道的競爭無所不在

而知名度、規模、服務據點、後勤支援體系等都比不上壽險公司的保險經代人公司的業務員,得票率則明顯攀升,原先15%不到的得票率,今年硬是突破20%。

近幾年來,在保險業納入勞基法業務員雇用成本大增,及產銷分家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壽險公司開始重視並加強與經代業的合作。另外,國內銀行界在金融整合風潮帶動下,紛紛透過成立保險代理人公司,挾其豐沛的存款客戶資料,大做保險業務,也是導致民眾透過經代人業務員購買保險比率提高的主因。國內保險經紀、代理人漸受重視的程度,由主管機關為因應市場演變及監理實務需要,通盤檢討並於去年底修正相關管理規則可見一斑。

由表一可看出,經代人業務員的登錄人數,在最近幾年內也持續攀升,特別是代理人的業務員人數更是從2000年的5,907人增加到去年的46,989人,成長近8倍。經紀人佣金收入從1999年的29.2億,成長至2001年的32.4億;代理人代理費收入則由1999年的47.45億,增加到2001年的83.14億,可見經代人業務員日眾且活躍的狀況,已慢慢由本調查呈現出來。

至於透過其他金融機構投保、或經由銀行的信用卡、理財組合、或DM、電話等方式投保的得票率也漸次提昇,約佔一成三。目前業界普遍設立Call Center,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販售保險商品的風氣也沸沸揚揚,顯見這些通路即使不是主流,壽險公司在提供客戶更深廣的服務等考量下,也勢必努力開拓相關通路。

而近來掀起熱烈討論的網路投保,目前也有一成五得票率,顯示壽險公司為了節省展業成本競相採取的多元通路策略,已經慢慢為民眾所接受。

雖然未來相當時間內,業務員仍將是民眾最習慣的投保通路,但在各種投保管道越來越盛行、越來越便利的情況下,業務員仍將面對無所不在的各種通路的競爭。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苦等9個月 3壽險不動產禁令解除
因金檢缺失被主管機關禁止不動產投資的10家壽險公司當中,有8家將陸續放行,第一批解禁的是南山、...
財經時勢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臨終照顧的最後一哩路
二○一七年國民健康署提出「安寧靈性關懷人員培訓與宣導推廣」三年計劃,死亡與善終的議題日益受到...
醫療、健康保險
癌症確診後一年申請豁免保費 保費怎麼算才合理?
豁免保費特約所豁免的保險費,是指事故發生之後所應繳的續期保費,還是能夠追溯到事故發生日起已繳但未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