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搶標不要割喉
| 2011.01.01 (月刊)

相較於壽險業,產險業在各方面都較為低調,即使有產險公司發生經營問題,因為涉及的保戶人數少、契約責任期間短,也比較少引起討論或造成社會不安。

但這並不表示產險不重要,更不表示出問題的產險公司只是特例,或只是經營者個人的問題而已。在喧嚷經營困境方面,壽險業一直相當高調,產險業之所以相對靜默,或許只是有些問題無法搬上檯面討論。

包括幾年前被查獲的產險公司與代理人公司之間的做帳問題,雖然被稱為「歷史共業」,但造成的影響與後續問題仍然餘波盪漾。同業之間的以價衝量,也讓產險公司從流血競爭打成割喉戰,許多產險公司不便聲張,只能私底下大吐苦水。因為加入割喉戰局的多,得標的少,往往自己也身在其中。

預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保險業正是建基於「預測」的行業,產險公司最重要的經營成本—賠款,也必須仰賴預測。

產險公司所承保的某些險種,事故的發生率有相當的規則性可循,或者透過大數法則可以準確的預測,例如汽車險、住宅火險,但是這些不太容易偏離預測的險種,反倒沒有太大議價空間,面對有如一盤散沙的車主、屋主,產險同業對價格有相當程度的默契。

但有些險種則某個程度必須「看天吃飯」,尤其近年來普遍引起世人關心的氣候異常或重大天災人禍,賠款金額之龐大都超過保險業預期。這一類的保險,例如企業投保的火險與各種附加險,保費通常不低,議價或競價空間卻十分可觀,而依常態經驗這樣「先搶到再說」的客戶,不出險的機率也很高,因此割喉的結果往往只是少賺一點而已,嘗到甜頭的產險業因而一再試探價格底線。

不過,「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是很多人買保險的原因,提供保險保障的一方更應念茲在茲,尤其產險保費與賠款的收、付,時間差通常只在一到兩年之內,雖然有再保險做後盾,但是可用資金僅約一千九百億元的產險,相對於擁有近三‧五兆資金的壽險業,更應保守謹慎。

應付常態性的賠案,大多數的產險公司都游刃有餘,但若預料失準或有突發災難,有的產險公司就可能入不敷出又無力清償。每當重大天災人禍發生,全球各地就有產險公司應聲倒閉,就是歷史明鏡。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跨海邀請日本失智權威醫師 長谷川嘉哉提活耀老化新觀念 汲取日本高齡社會經驗 台日醫師專家共倡台灣失智照護對策
據推估資料顯示,台灣失智人口十年內將拉升近46萬人,屆時每百位國人中就有2位失智症患者,超高齡社會即...
財經時勢
中華信評:壽險業動能將趨緩 今明年保費增幅不到3%
中華信評昨(31)日發布「亞太區保險解析:台灣壽險公司面臨的趨勢與挑戰」報告指出,由於法規主導壽險商...
市場訊息
國健署:善用嬰兒黃金九色卡 「便」識正常與否 及早發現膽道閉鎖寶寶及早治療
新生兒的黃疸是為人父母掛心的一件事,通常在出生後的第3天出現,黃疸數值逐漸增加,約在第5天達高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