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你吃對食物、做對運動了嗎?
文/邱建文 | 2014.04.01 (月刊)

短短六天農曆春節,讓家鄉年味放縱自己的脾胃,滿滿的幸福漲到最高點。然而隨著鞭炮聲遠去,走出了人群鑽動的熱鬧,走進了辦公職場,正襟埋首於電腦螢幕之前,不禁擔憂起春天飛花滿城即將到來,身上厚重大衣也將換上薄衫短裙,當下的腰身腿臂可要如何修飾出優美的線條,才不會辜負了春晴多佳日的好風好景,也照映出一身的輕盈?

娟娟趕在年前披了嫁紗,當時好不容易為擠進二十五吋腰的婚紗禮服所做的減肥努力,如今連著喜宴歸寧,又成了夢幻泡影,這回只好求助於少為人知的「辟穀點穴法」。

辟穀點穴兼顧減肥與養生

「辟穀」顧名思義即斷絕五穀雜糧,為《黃帝內經》十二類養生術之一。以結合「天人合一」哲學思想,認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則身心得以調和,能擺脫煩憂,即使粒米不進、滴水不沾,亦能通過天地間的能量傳輸,養足一身的精氣活力。

辟穀師李易即透過道醫的氣功點穴,讓關竅開啟而能吸收到天地自然之氣,維持身體機能的運作。

「辟穀」非絕對的「斷食」,而是要與「食氣」搭配進行,古籍所謂的「食氣」,除根據春夏秋冬不同節氣特點所進行的呼吸鍛鍊外,也可以藥代食。選服高營養成分的中藥,補充人體必須的蛋白、糖和多種微量元素,以達補氣、養血之效,由此循序漸進,等吐納食氣的功夫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做到真正的絕穀(也就是禁食),並由人為辟穀臻至自然辟穀的境界,氣足自然而不思飲食,故也被道家引為修身養性的神仙之術。

這種獨特的自然療法,在古代即引為淨化臟腑,讓腸胃休息,達到治癒疾病、延年益壽的功效。而這也正好符合現代醫學專家的研究實證,人體約有90%的疾病與腸道清潔有關,現代人常常飲食過量,以致臟腑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並於腸中積成宿便,汙穢濁氣充塞體內而未排出時,這些毒素和有害菌叢即會透過吸收作用,再次進入血液,循環到身體各器官,以致引發頭痛、肩酸、目眩、癌症、動脈硬化,以及過敏性皮膚炎等疾病。

只是在分秒必爭的職場上,勢必要以充足體力應戰,輔以食氣的「辟穀點穴」真能應付日常所需嗎?

李易表示,一次辟穀約三至七天不食,且必須視辟穀者的身體健康狀況而施以全辟或半辟。全辟期間,僅以水抿口,或每餐吃一匙蜂蜜、一顆小番茄、三顆葡萄乾、三十西西烈酒或紅葡萄酒,半辟則一天飲用一杯蔬果汁即可。他強調,辟穀還必須配合正念心法,放下雜念,尋求身心靈的潔淨與安寧,此時再加上宇宙磁場的效應,就算不吃不喝,也不覺飢餓,精神良好,無礙於一般事務處理。然不可諱言的,首次辟穀者較覺虛弱而難以適應,但久之即覺自然舒暢;而辟穀期間也不宜勞動粗活,故上班族最好選擇周五開始進行,在無所事事的周末假期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養。

早無醣、晚無油

相對於古老的傳統醫學,現代醫學則持不同看法,姑且不論神秘的食氣功法,但「水」就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而短期少吃絕對能瘦身,但長期不食,則可能頭暈、乏力,甚至血糖過低而昏迷。至於日本最新瘦身法「戒鹽」,訴求只要三天不食鹽,即可排除水分消水腫,變成不容易發胖的燃脂體質,營養師楊承樺認為,儘管不吃鹽,但吃進的食物不少本身就含有鹽分或含鹽份中的鈉離子,因此鹽並未完全杜絕,而鈉、鉀離子等等這類的電解質也都是全身細胞傳導訊息的媒介,必須取得平衡才能活動自如。

「總之,體重管理是一輩子的事,要想健康減重,除以五穀蔬果為主外,最好把握『早無醣、晚無油』的長期飲食控制原則,再配合正確的運動。」楊承樺強調,吃對東西比吃多少東西重要。例如早餐提供一天的活力,就要以蛋和肉等高蛋白食物為主,或選擇好油,如起士或堅果,比較不易產生饑餓感。然而,一般人的早餐卻充滿了三明治和燒餅等等的澱粉食物,反而使人容易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覺吃飽就想睡的原因。

相反的,晚餐接近睡眠時間,自然就要以澱粉為主,既可助眠,也少了油脂不易消化而囤積為脂肪的負擔;而麵包雖屬澱粉類,但摻多了酥油或奶油,還是不宜。此外,熬夜也會造成肥胖,「因為熬夜對身體就是一種壓力負擔,長期熬夜會讓身體的平衡機制轉為儲備能源的戰備狀態,因此會激發想吃的慾望,並降低脂肪消耗。」至於午餐,則盡量選擇低脂蛋白的瘦肉、魚和豆類食材,點燙青菜儘量不加肉燥,或直接改喝青菜湯,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對的食物也要搭配對的運動,只是一般人都以為時間愈長、運動愈激烈,就愈能燃燒脂肪,「其實不然,強力的運動健身會讓身體恐於戰備物資的不足,而更想緊抓住脂肪。」

楊承樺直指核心,減重就是要減去體脂肪,因此不妨運用瑣碎時間,將一天三十分鐘的運動拆成一天三次每次十分鐘,選擇稍喘但還能說話的強度運動即可,快走或騎單車皆可。「正確的運動會真正的燃燒掉脂肪,因此最好於運動後馬上進食,且於運動後四小時內最有效,進食的時間愈早與燃燒脂肪的速度成正比」,楊承樺進一步指出,正確的飲食搭配運動,可滿足

口腹之慾,又能消耗體脂肪,塑出美麗的曲線。而減肥也能促進健康,有效減輕或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

身心平衡、綠色健康生活

傳統醫學和現代營養學對瘦身的觀點或有不同,但不外乎都傾向於少食。日本醫學博士甲田光雄倡導「斷食」,也非絕對不食,而是長期少量的五穀蔬果,保持愉悅的生活。他曾說,「當實踐少食,通常體內會自然湧出一股想要生存下去的能量,然後身體變得輕盈,也逐漸變得有精神。」他強調這是「自然法則」,並直指疾病並非突然發生的,而是過著累積宿便的生活造成了生病的結果,且會影響心理健康。而斷食之所以能讓宿便排出,是因為消化管內的動能素(motilin)荷爾蒙,在空腹時會大量分泌;動能素又稱為「腸道的清道夫」,會讓腸道運動活躍,讓宿便儘早排出,進而使症狀好轉。

許小鈴也是辟穀點穴的少食實踐者,三、四年來持續維持每季辟穀一次,非但改變體質,增加免疫力而不易感冒生病,也治好了困擾多年的憂鬱症,她說:「每次在辟穀期間都有不同的身體反應,但結束後都覺身心舒暢,長期下來,飲食口味清淡了,身體似乎也產生了自癒的能力,會自我察覺身體缺乏的營養素,而產生食用某種蔬果的訊息。」她笑說,這有點像貓狗等動物遇到身體不適時,會到野外覓食特殊的植物,進而恢復健康的道理一樣。而最重要的是,她十分享受這種身體淨化、筋脈暢通所帶來的愉悅感。

不過,李易也提醒,年老、懷孕和體弱者皆不適合辟穀,而個人體質的不同,身體反應亦有好有壞,辟穀師會給予及時的關注和調整建議。而所謂的「一穴閉,百脈塞」,辟穀所輔以的點穴或經絡按摩,也如《內經》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臟腑安定了,經絡通暢了,氣血就流通,乃至擁有陰陽平衡的身體,再加上修心之道,自然精沛神足、輕鬆愉悅,百病消除而健康長壽。

楊承樺則強調,健康減重雖然傾向少食,但不信來源不明偏方,也不偏單一食物。事實上,在當前食物安全堪慮的環境下,以少食而過著節能減碳、綠色健康的生活似乎是安全的選擇。此外,現代人的壓力無所不在,而壓力也會觸發身體產生囤積脂肪的反恐措施,造成肥胖,因此紓解身心壓力將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課題,只有當身心達到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減重之道。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富蘭克林:寬鬆貨幣加持,中國債市迎向長多
中國人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5.35%和2.5%...
健康醫療百科
颱風遠離後 小心登革熱(詳全文)
去(2014)年高雄氣爆過後,因連日大雨,加上積水未退,引發嚴重登革熱疫情。而這次蘇迪勒颱風也為台南...
財經時勢
南方澳斷橋 5死1失聯 保險責任待釐清
本文重點:南方澳跨港大橋昨(1)日上午發生斷橋意外,造成5死1人失聯,保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