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面對癌症該有的知識與態度
文/馬瑞璿 | 2008.07.01 (月刊)

每個人都有罹患癌症的可能,只是,該用什麼態度面對?

對抗癌症,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正確的知識與觀念。日前由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企劃製作的「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邀請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治療中心執行長邱仲峰,為讀者解惑,癌症是如何引起的?如何透過正確飲食預防癌症?萬一不幸罹癌,該如何面對處理。以下為精采內容整理:

癌症會遺傳?能預防嗎?  Q:癌症可以預防嗎?

A:癌症的成因中,有70%是來自於菸、酒與飲食,而在另外30%的原因中,基因僅佔了5%,病毒感染、輻射線等原因則佔了25%。因此,只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就可以很有效地預防癌症。

Q:癌症會遺傳?

A:很多人都以為家族擁有癌症病史者,就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癌症。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癌症生成的原因中,來自基因的僅佔5%。只是,家中若有多數人罹患相同的癌症,就必須特別注意,並定期做健康檢查。

Q:癌症會傳染?

A:癌症並非傳染疾病,癌症是由體內細胞發生病變所致。也就是說,即使把癌細胞放在正常人的傷口上,也無法存活,癌細胞並不容易種植到人類體內,癌症並非傳染疾病。

Q:罹癌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A:以台灣地區而言,某些特殊癌症的確正在急速地年輕化,最明顯的就是乳癌,此外,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等,都有年輕化的趨勢。

Q:國內的癌症存活率是否有提升?

A有。根據最新資料,國人癌症5年存活率,男女分別由83年的37%與59%,提高至目前的40%與63%;而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也由91年每10萬人口144人降至95年的139人。

其中,男性以胃癌降幅最高,達16%,而女性則以子宮頸癌的降幅最高,達31%。

Q:癌症形成的期間約多久?

A:恐怕要10幾年。一般癌細胞生長週期平均為2至6個月不等,如果這樣的週期算一代的話,則要不斷增生到第30代,才會變成癌細胞。通常,1公分的腫瘤,生成時間約在5到10年左右。

油煙是女性得肺癌主因  Q: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最容易導致癌症發生?

A:抽菸在所有致癌因素中排名第一,很多人誤以為抽菸僅會導致肺癌,其實,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咽喉癌、胰臟癌、胃癌、腸癌、攝護腺癌等,都與抽菸有關。

最主要原因,在於香菸吸進體內時燃燒不完全,在體內會產生一些化學作用,這就是一般醫學上所稱的自由基導致過氧化脂質產生,這些成分都會破壞細胞,剛開始,人類的身體還能夠抵抗,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

另外,乳癌跟大腸直腸癌與飲食習慣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乳癌的生成和脂肪攝取有極大的關係,脂肪成分高的食物,會造成人體女性賀爾蒙,變相地刺激乳房受體,導致罹患乳癌的比例相對增高。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因為纖維素飲食量不夠,或者是太喜歡食用精緻的食物,或燒烤、醃漬等食物有關。

Q:抽淡菸,罹癌機率可以降低一些?

A所謂的淡菸,指的是尼古丁含量較少。很多人誤以為抽淡菸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尼古丁含量多寡,僅會影響抽菸時的感覺,但癌症真正的成因,並不在於尼古丁含量多寡,而在於菸的燃燒不完全,產生化學變化,影響正常細胞。因此,不管是一般香菸還是雪茄,只要是抽菸,都一樣會造成致癌作用。

Q:為什麼女性得肺癌機率這麼高?

A:台灣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就是肺癌,主因是廚房油煙。國人飲食喜歡熱炒,不過,熱炒會產生化學變化,對身體不好,且有致癌成分在。

建議民眾如果真要熱炒,最好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譬如橄欖油,因這種油比較安定,不太會有油煙,相對也比較不會對身體產生化學反應。

巧妙飲食  遠離癌症  Q哪一類的飲食,可以讓人更健康?

A:醫學界目前正在推廣地中海式飲食,因為使用此種方式進食者,不但很少有心血管疾病以外,罹癌率還大幅降低。

所謂地中海式飲食,是以蔬果類為第一優先,強調的是不直接熱炒或者油炸食物,而是在水煮完食物之後,用各式各樣的橄欖油加油醋進行佐料,不僅保存了食物原來的鮮美口感,也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

Q:微波會致癌嗎?

A:目前並沒有證據證實微波食物會致癌,不過,很多醫學報告卻指出,在微波爐加熱的瞬間,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早已被破壞了。

Q:維他命可以防癌嗎?

A:維他命的防癌效果,要看吃的是天然維他命,還是人工維他命。

人工維他命,雖然也有營養素,但在對抗癌症的功效上,卻是大打折扣。舉例來說,天然維他命E和合成維他命E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是5比1,也就是說,必須吃5顆加工後的維他命,才能夠達到1顆天然維他命的效果。

用正確態度  找回生命動力  Q:如何早期發現癌症?

A:平常多加注意身體狀況,要早期發現癌症,並不困難。任何癌症都有一些潛伏癥兆。以鼻咽癌為例,大多數到醫院檢查的鼻咽癌患者,都說自己已經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很久了,經過2~3個月還無法痊癒後,才到大醫院作檢查。

以大腸直腸癌來說,如果大便習慣改變,如原本1天上1次廁所,後來變成1天上2~3次或者變成3天上1次,或是大便的粗細改變等,都代表身體發出警訊。

Q:民眾如何自我預防?

A: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人應該至少每2年要做1次,5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都做。

如做較簡單的健康檢查,像X光、超音波等,價格不過3、4千元。如果要做比較精密的檢查,包括胃鏡、腸鏡等,則費用約在1萬到1萬5千元左右。

Q:有必要做侵入性的檢查項目嗎?

A:一般來說,如果僅是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不大需要做侵入性項目。除非已經發現癌症,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病變,才需要做侵入性健康檢查。

目前也有越來越多人用高科技的精密療法來取代侵入性檢查,如利用正子斷層、64切電腦斷層、高階的核磁共振攝影(MRI)等,這些高科技檢查準確度高很多,不過,花費也相對貴很多,約在5萬到10萬不等。

Q:萬一罹癌,該用何種態度面對?

A:任何人聽到自己罹患癌症心情都是很糟,第一個反應也常是「為什麼會是我?」,甚至有人開始尋求偏方,或求神拜佛,但這些作法只會拖延治療時間,甚至讓疾病越嚴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查資料了解病況,且找醫生討論,找出最好的治療方式。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登山客違花蓮登山條例 遭罰18萬元!
本月初,有三名登山客從南投縣入山攀登「馬博橫斷」,然而途中逢暴雨、溪水暴漲,受困多日,昨日由空勤總隊...
市場訊息
<電視節目預告>這個平台讓他們成為「百萬所得稅俱樂部」會員
主計處的統計資料顯示107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大約65萬元,比起20年前39.8萬元雖然更接近...
市場訊息
台灣人壽:獎助學金開放申請 總金額逾百萬元
中國信託金控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灣人壽」)長期關懷並鼓勵優秀青年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