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近年來銀行利率持續走低,使得許多投資人將口袋裡或銀行裡的錢,轉放到其他投資管道上,其中投信、投顧、基金公司積極推廣的共同基金,相當受到青睞。根據統計,截至去(92)年年底為止,整體共同基金市場已經達到2.6兆元的規模,相信有很多人有過申購基金的經驗,或對投入躍躍欲試。只是,這種將募集自眾多投資人的錢,委由專業的經理人或機構進行投資管理與操作的投資方式,適合你嗎?投資基金時,又該注意什麼呢?
多數人都適合投資定時定額基金
以研究基金聞名,並受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委託,定期公布基金績效評比的台大財金系主任邱顯比教授認為,投資工具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共同基金算是比較好的投資工具,而定期定額購買法則是比較穩當的投資方式。
邱顯比這樣主張的原因在於,投資人個人的紀律很難維持;一般人投資基金時,還會注意基金績效如何,但卻很少人會討論自己做股票或其他投資的績效如何,而且自行做投資時,很容易時做時停,投資的時點也很難抓,更別提投資人常受心理因素影響,在非適當的時機做出買賣動作。因此邱顯比認為,除非投資人有辦法克服這些,否則還是交由專業人士來代勞比較好。
不過,「交由專業人士代勞」可不是指自己什麼都不管,邱顯比強調,投資人不管從事什麼投資,都應對投資工具有基本的認識。邱顯比建議,理財可由最簡單的長期配置工作開始,例如投資人手上若有一筆5~10年間可能用不上的閒置資金,就可以從銀行存款這類最安全的工具考量起,若不滿意目前的低利率,可以考慮撥出一部分做風險報酬高一點的投資,譬如風險與定存差不多,但報酬可多一些的債券型基金,或風險與報酬再高一些的低風險平衡型基金,甚至中高風險的平衡型基金。如此一路往上評估,比較精明的投資人,甚至可以設定投資比例,分別投資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會看波段的人,則可在看好股市時,提高股票基金的投資比例等等。所以邱顯比認為,基金對全無投資經驗的新手,或經驗老道的投資好手,都是很適合的投資工具。
投資前應先了解風險承擔能力與意願
當然,目前海內外的基金檔數不計其數,投資人在下手前,還是得先對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與意願有所了解。在能力方面,大體而言,年輕人、資產大於負債者、收入高的人,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大,這些都有一定的判斷標準。但風險承擔的意願,則是個人對「用損失的可能性去換取較高報酬」的主觀決定,意願低的人適合挑低風險產品,但對於只賺一丁點兒錢不能滿足的人,投資高風險產品的比例就可高一點。其實投資人對自我投資屬性的了解,或對風險的承受度,也不全然如自己所想像,想要測知,目前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都有提供相關問卷、測驗的服務。
不過,國內基金市場還不成熟是事實,基金界時常發生某位基金經理人出缺,就引起一連串的挖角動作,因而造成連鎖反應;基金公司也常因短暫績效不佳而更換經理人;更有基金經理人在同一集團中調動,但在不同公司表現卻十分懸殊,這些對於投資者而言,等於在將資金交給基金公司的同時,不僅要負擔證券市場上的系統風險,還要吸收基金公司經營管理的非系統風險。
投資人行動前應先仔細研究
關於這點,邱顯比坦言,「整個行業要更健全,還需要時間」但投資人仍有可因應之道。邱顯比認為,基金經理人權限太大,本就是一種風險,雖然目前各公司對基金經理人的權限有不同的內規,但基金界有個很好的趨勢,是操作的方式與原則越來越清楚。至少,「基金經理人不是萬能」已是普遍認知,投資人應破除「基金經理人明星」的迷思,先對基金公司的規模、運作模式等有所研究,再看該公司的「整體」基金績效表現是否在水準之上,如此的話,即使有一兩位基金經理人出缺,也不至於影響太大。
邱顯比進一步提醒投資人,碰到人事不安定的基金公司應三思;對基金經理人或投信公司不知如何挑選或不放心時,則可選擇諸如指數型基金、ETF等比較被動的指數型產品,如此跟市場指數較貼近,就比較沒有經理人更換的問題。
基金公司的團隊經營品質雖然較難掌握,基金的績效數字卻不難取得,邱顯比表示,他受託每月公布的基金績效,都是會說話的數字,從中就可看出很多東西。當然,真有心的話,網上也有一些基金相關網站,加上報章雜誌也常報導,銀行或保險公司也都會幫客戶篩選基金,所以投資人大可不用因此卻步。
只是真正進場前,投資人還應考慮,台灣市場時常募集新基金,基金公司不斷地以「創新的行銷方式」推出新基金,但是在基金業的運作真正成熟健全之前,邱顯比建議,投資人不妨先參考已有過去績效紀錄的基金,如果想買的基金已經有存在一段時間的同類型商品,績效又不錯,寧可先買舊基金,以免成為實驗品。
理財第一要務在於保險
無論如何,市場上可投資的基金商品與管道非常多,最重要的還是投資人要投入去研究與參與,才可能從中獲利。但邱顯比提醒投資人,投資之前還有更重要的保險問題應該考量,因為旦夕禍福難料,萬一發生不幸,投資人的人身或產物資產,便可能一夕化為烏有。為免努力的成果消失不見,或投資做到一半就得告吹,「理財的第一塊,應該要先想到保險。」邱顯比說。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永達保經:「永者無懼 達巔峰」年度表揚大會 菁英團隊創造豐碩的成果
不畏台灣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壽險公司合併潮,在台灣深耕邁入第17年的永達保險經紀人, 2016... | 財產保險 UBI趨勢難擋 產險公會將邀業者開發保單今(2016)年初保發中心邀4大產險公司執行的UBI計畫,在業者「看不到收益」的理由下告吹。但金融創... |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第七屆三商美邦人壽盃Teeball全國樂樂棒球錦標賽開始報名由三商美邦人壽與中華民國樂樂棒球推廣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三商美邦人壽盃Teeball全國樂樂棒球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