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金融海嘯期間,投資信心低落,消費金融市場萎靡,大量資金賴在銀行不走,正當銀行業者苦於無法消化濫頭寸時,壽險公司推出的短年期利變年金及六年期養老險頓時成為銀行挪移資金的最佳工具之一。在銀行保險的強力促銷下,二大類定存商品不但適時去化銀行過多的閒置資金,也幫助壽險業在去(二○一○)年前十月寫下新契約保費破一兆元的歷史紀錄。
不過,為了避免壽險公司吸收過多短期保費,造成將來的利率及資金流動風險,金管會在去年九月對短年期利變年金開出第一槍,要求必須收取附加費用,且解約費至少收三年、每年不得低於一%。政策上路後,利變年金的買氣大受影響,去年十一月新契約保費僅九十八.六億元,不到熱銷時期的二成。
即將在今年二月一日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一碼(○.二五%)的六年期躉繳台幣保單,則是第二個遭金管會動刀的商品,而這次調整正是衝著同樣長得很像定存的躉繳型六年期養老險而來。
金管會祭出一連串規範類定存保單的措施,對利變年金及六年期養老險的商品內容分別產生哪些影響?首當其衝的銀行保險如何調整銷售策略?業者又是如何看待主管機關的要求?
利變年金閉鎖期 一年變三年
國內共有三商美邦、國泰、富邦、新光、國寶、遠雄、臺銀、合庫、中國、宏泰等十家公司銷售利變年金。為了符合商品規定,各公司新上架的三年期利變年金,第一保單年度會收取○.九%~一.八%不等的附加費用,也就是說,保戶躉繳一○○萬元保費,第一年必須先被扣九千元~一萬八千元不等的附加費,且投入的保費至少要鎖三年,第四年起才不收解約費用。
各公司三年期利變年金的十二月宣告利率介於一.七五%~二.一一%之間,宣告利率愈高的商品,附加費用相對收得愈多,一加一減之後,年化報酬率約為一.四七%~一.五%。相較之下,銀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一.二二%雖然較低,但提前解約不會損失本金,對有短期資金流動需求的民眾而言,新版利變年金的吸引力相對減弱。
利率調整 六年躉繳養老險變貴
至於市售六年期躉繳養老險,目前內部報酬率最高一.八三%,二月一日起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從一.七五%降為一.五%之後,為了符合資金成本,業者勢必得調降保單的預定利率,保費也將跟者上漲一.四%~二%,連帶影響保戶獲利。
目前國泰、富邦、新光、三商美邦、遠雄、臺銀、全球、英國保誠、中國等九家壽險公司的商品架上都有六年期躉繳養老險,但是對於主管機關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後,如何調整商品內容,各公司大多不願意提前表態,只表示停售商品、調整費率、調整佣金或自行吸收成本,都是可能採行的方案。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教授郝充仁表示,如果保險公司為了業績考量,決定自行吸收六年期躉繳養老險的利率成本,則將來新契約保費收得越多,業者要提存的保費不足準備金也就越多。如此一來,將會導致帳面上的負債增加,影響公司的資本適足率(RBC),甚至可能面臨增資壓力。
商品政策上路 銀保業績重跌
去年金管會在短短三個月內接連對二大類定存商品下重手,一般預料,今年整體壽險業的業績勢必受到影響,除非能夠找出銜接買氣的商品,否則想要再次看到一年上兆元新契約保費的成績,恐怕並不容易。
其中,銀行保險仗著利變年金的高買氣,去年一~九月每月皆創下二位數的新契約保費成長率,單月最高成長幅度甚至達到九十八%。但是在短年期利變年金全面改版後,去年十一月銀行保險的新契約保費立刻比九十八年同期衰退二十%,逼得銀行保險業者不得不思考如何調整商品策略。
六年躉繳養老險 掀停售效應
華銀保代總經理蘇志誠表示,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的政策頒布後,業者看準六年期躉繳養老險將在市場上引發一波停售效應,因此,今年二月一日前主推這類保單,是許多銀行保險業者的共識。
談到二月之後銀行保險的主力商品,蘇志誠認為,只要今年股市、海外基金的投資熱度未明顯增溫,民眾對類定存商品的需求就不會減少,尤其比較過其他投資商品的收益性及穩定度之後,他相信,新版三年期利變年金仍將成為民眾停泊資金的主要工具。
七年期養老險 提前解約有賺頭
至於六年期躉繳養老險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後,保費變貴,消費者是否買帳?一名銀行保代業者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六年期的保費變貴,業者大可改賣七年期養老險,不但費率不變,且只要讓保戶在第六年提前解約時,賺取原本六年期養老險的報酬率,相信這類商品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不過,蘇志誠表示,短年期儲蓄險的同質性太高,銷售時易淪於保費及佣金的比較。為了與市場做出區隔,培養較高的客戶忠誠度,有些銀行保險業者已經開始轉型,把部分銷售重心放在長年期儲蓄險、房貸壽險及健康險等保障性質較高的商品。此外,也有銀行看好今年的市場景氣,打算把銷售力道重新投注在投資型保單上。
學者提醒 商品政策保持彈性
對於主管機關一連串管制類定存商品的措施,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陳森松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目前儲蓄險的預定利率不到二%,可以平攤早期儲蓄險預定利率五~六%的資金成本。此外,壽險業者只要有能力透過其他投資管道創造出更高報酬,銷售短年期儲蓄險仍有獲利空間,金管會應針對投資績效不彰的公司做管制,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郝充仁也認為,景氣已逐步回溫,但銀行利率水準並沒有充份反應目前的經濟狀況,在追求更高報酬的心態下,類定存保單仍有其市場需要,只要不影響保險公司未來的清償能力,主管機關不必把這類商品看成洪水猛獸。
由於責任準備金利率是依據自動調整公式及前一年的公債市場利率變動情形而訂,郝充仁提醒,將來市場利率若回升,主管機關也要適時調高責任準備金利率,以免過度限制保險公司的商品開發能力。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投資型年金開放網路投保 業者看好青壯族商機據金管會統計,去(2019)年在利變年金險帶動下,網路投保保費達40億元新高紀錄。但今年因疫情及宣告... | 市場動態 台灣訊息集錦
【保險訊息】金管會正式開放保險業代操投資型保單業務
金管會4月24日正式發布「投... | 健康醫療百科 這樣吃健康一夏
火傘高張、暑氣逼人的夏天又到了!
炎炎夏日,不但容易讓人出汗,還會讓人覺得疲憊、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