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人壽保險
挑好險 小錢買到大保障
文/穆震宇 | 2011.07.01 (月刊)

買保險很貴嗎?為什麼買了一堆保險,最後獲得的保險金卻只有一點點?想要買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身故保障,究竟要花多少錢?

國人偏好具有儲蓄或投資性質的保單,因此常常發生繳了一堆保費,家人領到的保險金卻寥寥可數的情況,也讓人對保險產生花大錢卻派不上用場的印象。事實上,只要選對壽險商品,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保障。

定期壽險 年輕人首選

國寶人壽董事長夏銘賢表示,壽險可分為定期險、終身險及養老險三大類,其中,定期險雖然無法提供終身保障,卻能讓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以較低的保費,買到較高的壽險保額。

夏銘賢以二十五歲男性為例指出,購買十年期定期壽險,每十萬元保額,保費一年不過一七○元,但相同保額、繳費十年的終身壽險,保費一年就要四四八○元,具有生存還本功能的養老險,保費甚至高達八七八○元,幾乎是定期險的五十二倍。

只不過,定期險的保障期間固定,且保險契約到期後,保戶拿不回任何一毛錢,因此國人的接受度普遍不如終身險及養老險來得高。對此,夏銘賢表示,年輕族群的收入有限,與其多繳數十倍的保費買終身險,不如透過定期險拉高壽險保障,再將省下的保費做其他的理財規劃,或許更能達到資金運用的效益。

保險買多少? 雙十原則可參考

至於壽險保障究竟要多少才夠?壽險管理學會理事長鄭濟世認為,不妨以「雙十原則」作為保費與保額的規劃依據,也就是壽險保額至少達到年收入的十倍,但保費支出則以所得的十分之一為限。以目前國民年所得約六十萬台幣來看,六百萬元的壽險保障應是合理的參考指標。但他強調,買保險仍要依個人的繳費能力而定。

對於手頭較無餘裕的社會新鮮人,夏銘賢則是建議以年所得七成的十倍金額,作為規劃壽險保障的標準。以年收入三十萬元的二十五歲男性為例,買一張保障十年期、保額二一○萬元的定期壽險,年繳保費只要三五七○元。

倘若運用雙十原則,以年所得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三萬元作為保費支出的額度,夏銘賢指出,只要撥出其中的七六○○元就能將定期壽險保額拉高到四四七萬元,其餘二萬二四○○元還可以買到保額五十萬元的終身壽險,兩者合計保額已將近五百萬元。

意外不等人 保險保障最即時

儘管保發中心統計的壽險及年金險投保率已高達二一○%,但將壽險保單進行身份證歸戶後,國人的壽險投保率其實只有六十八%,換句話說,仍有三十二%的民眾沒有任何壽險保障。

針對想法仍停留在只要有存款及社會保險即可的民眾,淡江大學保險系教授林麗銖表示,存款金額要達到足以作為家人數年生活費,得靠長時間的累積,但意外與疾病卻不會等人,而買保險的好處就在於,從交付第一筆保費起,保障就開始生效,不需要花時間累積保額。

至於社會保險提供的則是基本保障,林麗銖指出,國民年金的喪葬給付只有八萬六四○○元、農保的喪葬津貼也不過十五萬三千元,至於勞保的死亡給付則是按照月投保金額計算,以最高保額四萬三九○○元為例,死亡給付約一五三萬元,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只能救急,卻不足以支應未來數年的生活開銷。因此,大部分民眾仍有必要透過商業保險加強保障。

財務核保 降低道德危險

然而,就在金管會極力推動提高國人壽險保障的同時,卻又要求同一被保險人累計投保保額超過家庭年收入二十倍,或者累計年繳保費超過年收入三○%,就要進行財務核保,似乎與提高壽險保障的目標背道而馳。

對此,鄭濟世解釋,保險雖然是提供風險保障的重要工具,但保額太高卻有可能引發道德危險,或者產生為詐領保險金而投保的逆選擇。尤其一旦保險公司的核保機制不夠完善,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等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族群,便容易淪為有心人士用來詐保的人頭。

鄭濟世表示,主管機關訂定財務核保的規定,一方面是要避免保戶的保費支出高到影響後續的繳費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降低保險公司的核保風險,讓保險業的經營環境更為健全。

商品、公司、業務員 投保前看仔細

至於買保險時,消費者究竟該注意哪些地方?鄭濟世認為,商品內容與公司的營運狀況都是消費者必須考慮的因素。選到符合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以滿足保戶對於保障的期望,挑一家體質健全的保險公司,則能加強保戶對於將來依約獲得理賠的信心。

林麗銖進一步表示,主管機關對於保險公司的財務及業務狀況,都訂有嚴格的監理指標,且在保險公司的網站上也都必須揭露這些數據,民眾在投保前不妨善用這些資訊做判斷。

此外,林麗銖認為,除了商品內容與公司營運狀況之外,業務員的定著情形及專業能力也很重要,每個人的家庭責任不同,對於保險保障的需求也不一樣,好的業務員應該要針對客戶的狀況做需求分析,並且討論出最適合的保險方案。

費率靠精算 保費高低有原則

多數人都希望買到「俗又大碗」的商品,但鄭濟世提醒,保險商品的費率都有一套嚴謹的精算公式,想要買到兼具身故保障、生存還本及保單分紅的商品,保費勢必貴得嚇人。此外,各公司歷年來對於死亡率、預定利率及營業費用率等成本的控管情形,也會影響保費的高低。

產險費率已全面自由化,未來壽險商品的費率也將朝向自由化發展,鄭濟世認為,良性競爭可以讓壽險保費更合理,但他也提醒,主管機關逐步鬆綁保單費率的同時,也應要求業者的營運資訊更為透明,方便消費者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及風險控管,作為將來買保險的參考依據。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打造安心退休計劃 好利安心呷百二
華南銀行瞄準退休市場,與壽險業者推出不同類型保單來搶攻廣大銀髮族商機,提供民眾更多元化的選擇。 ...
市場訊息
國泰證券:券商周年慶贈百萬好禮 國泰證送汽車
百貨公司周年慶陸續開跑,券商也搶搭一年一度的周年慶列車,順勢在第四季推出客戶優惠活動,希望在年底前衝...
市場訊息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啟動勞保年改 重拾年輕人的信心
根據勞動部統計,近七成勞工退休後打算靠勞保給付與勞工退休金過活,但勞保財務缺口卻年年擴大,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