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件人姓名: | |
| 收件人Email: | |
| 寄件人電話: | |
欠債不還,錢藏保險,在過去債權人主張強制解約還債時,法院大多主張保險有其專屬性,債務人不得代位解約。不過這起判決,有別於其他法官看法,引發關注。
台北一名張姓婦人因與丈夫(陳男)離婚,訴請分配夫妻剩餘財產,經過漫長訴訟過程後,終獲判取得一千三百四十六萬多元債權,於是張婦便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陳男名下財產,其中也包括陳男名下的數張壽險保單,卻遭到各保險公司拒絕,逼得張婦只好一一狀告各家保險公司。
其中與A保險公司的訴訟,張婦歷經一、二審都敗訴,到最高法院發回更審,高等法院重審後出現逆轉,改判張婦勝訴。
法官認為,陳男名下的其中一張保單,得以強制執行,這也是張婦狀告各家壽險公司中,第一次告贏。
一審債權人敗訴
保價金 非要保人對保險公司債權
由於陳男不只擁有一張保單,所以當張婦取得陳男一千三百多萬債權後,向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陳男名下所有保單,沒想到紛紛遭各家保險公司拒絕,因此張婦決定向這些保險公司,一一提起訴訟。
在先前張婦對陳男提起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訴訟中,法院曾函文A保險公司,要求A公司說明陳男保單狀況,當時A公司回函法院,表示陳男名下保單,至九十四年二月十七日止,擁有保單價值準備金一百五十七餘萬元,至一○三年時,陳男累積已繳保費達三百七十二餘萬元。
但當張婦取得債權,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陳男保單時,A保險公司對法院的回覆卻是,陳男保單沒有可移送或收取的金額。張婦認為,A保險公司顯然在替陳男隱匿財產,因此向法院提起「確認保單價值準備金及解約金存在」的請求。
被告A保險公司認為,保價金是用來計算解約金、保單借款、繳清保險等用途的基準,並非實際存在於保險公司的特定款項,同時也不是要保人對保險公司隨時能行使的債權。只有在滿足死亡、失能、解約等契約上約定條件時,保價金才能轉成保險金或解約金,保險公司才能給付給受益人或要保人。在此之前,保價金並非陳男財產,陳男對保險公司並不存在債權,因此無法辦理扣押。

一審時,地方法院認同A保險公司說法,保價金與解約金並不相同。當執行命令到達時,陳男的保單因未滿足約定條件,保險公司沒有給付義務下,的確沒有可移送或收取的金額可扣押執行。
且執行命令中,已經明訂執行命令效力並不包括目前尚不能領取的保價金與解約金債權,認為張婦的請求為無理由,因此判張婦敗訴。
二審債權人再吃敗戰
他人不得代為行使 終止契約權利
張婦不服,繼續上訴,由於張婦與陳男分配剩餘財產訴訟,當時判決確定(最高法院一○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七號確定判決),認定A保險公司保單屬於陳男財產,因此,張婦認為一審判決及保險公司的聲明異議,違反《民事訴訟法》既判力規定。因此以該判決認定張婦對保險公司有保價金及解約金債權存在為憑證,再次請求「確認保單價值準備金及解約金存在」。
高等法院認為,執行命令核發時,張婦並未取得可對保險公司請求給付的權利,因此張婦逕自要求保險公司應解約的請求於法無據。
高等法院重申,保價金僅是抽象概念,並非是要保人可隨時向保險人請求給付的債權。基於「人身無價」、某些保險兼具法律保障個人生命、健康等切身利益,屬要保人一人的專屬權利,其他人包括執行法院與債權人,都不得代為行使終止保險契約的權利。高院法官認為張婦的請求為無理由,判張婦敗訴。
三審判決大轉彎
保價金得強制執行
張婦不甘心,再上訴到最高法院,這時候事情出現轉機,法官有不一樣的見解。
最高法院認為,保價金原是要保人繳交保費後,用來彰顯要保人保費累積的現金價值,以作為要保人向保險公司借款,或要求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的基準,是要保人在保險契約中享有的權利之一,陳男兩張終身壽險契約便已據此累積保價金,所以「陳男對保險公司沒有保價金債權存在」這樣的說法並不成立。因此,發回高等法院重審。
第四審回到高等法院,這次法官提出兩大理由,要求保險公司終止陳男的保險契約並交出解約金。
究竟是哪兩大理由,讓高院法官認定,陳男對保險公司有保價金的確定債權,張婦可就陳男其中一張已判決有保價金債權的保單,要求強制執行?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7月號(379期)現代保險雜誌,馬上訂購!
|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退休準備平台今上線!9壽險公司力推3大保障型商品由集保結算所、投信投顧公會、證基會及壽險公會共同主辦,並由基富通擔任執行單位的「退休準備平台」,今(... | 財產保險 5種車險詐欺類型
保險意義與功能從理賠開始,然而為了保險金而故意製造假事故,卻不是社會之福,中華民國產物保險核保... | 市場訊息 我國第1季對外出口衰退 最高達15.8%財政部統計,我國第1季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衰退幅度最大,達15.8%,對東協出口衰退10.2%,對日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