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保險是甚麼?科班出身、擔任保險監理官至今已滿三十年的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最知道。
回顧去年發生的意外災難,最重大的非太魯號出軌事故莫屬,「若就歷年的意外事故來看,太魯閣號事件導致的死亡人數及理賠金額都算是相當高的一次。」施瓊華說目前產險理賠金額合計約達五.八七億元,其中包括臺鐵旅客運送責任險二億元(該保單給付的最上限)、肇事工程車的強制險一.四七億元、信用卡綜合保險二.三一億元、僱主補償責任險七百萬元及旅行業責任險二百萬元。
除了太魯閣號事故之外,一整年大家共同感受到的就是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保險業也適時推出各種相關商品。防疫保單在二○二○年就問世,施瓊華說保險業相當敏感,疫情一爆發,壽險業就陸續表示對早期排除法定傳染病的醫療險要從寬認定,也提出要取消或縮短法定傳染病的等待期,而產險業者則立即著手研發新的防疫保單。
「目前已經有十五家產險公司推出防疫保險,有個人的也有企業的,各式各樣都有,非常熱鬧。」施瓊華說,企業保的主要是員工確診或遭隔離的薪資補償,或因疫情導致營業中斷的收入損失等,個人部分則是染疫導致的醫療費用或因隔離產生的必要支出,或是喪葬費用等。
一年花13.4萬買壽險
身故給付僅190萬元
近幾年來壽險保費收入都超過三兆元,平均每位國人擁有二.六張壽險保單,但卻是分布在六九%的民眾身上,而且分布得很不平均。「過去我處理申訴時,曾有民眾的保單是用麻布袋裝來的,裡面至少有四、五十張。有人滿手壽險保單,但一張都沒有的也高達三一%。若以傷害險來看,也有四成民眾沒有保。」她歸納主要原因不外乎風險意識不足、經濟能力不夠、年齡太大或健康因素等。
「民眾或許真的有保險保障的需求,但接洽業務員後卻又被引導到理財型的險種。我有個同事勸姐姐買保障型商品,結果買回來的卻是投資型壽險。」施瓊華說為了改善這樣的現象,金管會陸續推動幾項措施,包括針對經濟弱勢者提供的微型保險、中高齡者的小額終老保險,以及針對沒有保險概念或找不到投保管道的民眾,基富通「退休準備平台」的保險專區也建置了「保障型保險商品平台」,希望透過連結各公司的網頁及一些行政措施,讓民眾能更方便的買到更便宜的保障型商品。
主持人: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傳媒創辦人 黃秀玲教授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台北富邦銀行:系統升級即將短暫別離48小時 邀客戶一起為蛻變時刻倒數小別勝新婚,人生中有許多短暫分離的場景都是為了下一次美好相逢。台北富邦銀行為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即將... | 市場訊息 追求美好的三B人生
追求美好的三B人生
文◉王湘梅(公勝保險經紀人公司)
雙B的奔馳,是一種對極致品...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台新智能客服Rose 線上繳費服務新上線經歷新冠疫情爆發,近年民眾習慣逐漸改變,據金管會統計,去(2021)年國人非現金交易金額超過新臺幣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