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人生最後要在什麼狀況下謝幕,不是我們可選擇的,也不是我們可預知的。
生活中永遠不乏令人無法置信的突來死訊。死訊傳來總是令人意外,但是除了意外事故所致者,大部分的人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其實都已歷經過長短不一的病痛折磨。
不久前一個朋友因為癌症過世,消息來得突然,但其實他已經治療三年,直到最近終究不敵失控的癌細胞摧殘。而朋友的母親三個月前辭世,享年九十,粉紅色訃聞讓不知情的外人頻說如此高壽真有福氣,卻不知道這位長輩已失智十年,最後幾年都處在生活無法完全自理的臥床狀態。
《現代保險》雜誌最近出版的「分散一生的風險」數位專刊中提到,二○一八年台灣有大約十七萬二千人身故,平均八○.七歲,其中死於癌症者平均六九歲,比國人平均死亡年齡少十一.七歲,而失智病人死亡年齡平均八七.一歲,足足比平均死亡年齡高出六.四年。
罹患癌症跟其他疾病一樣,治療通常是必經之路,只是癌症頑強些、治療困難些、療程冗長些,理所當然的也更燒錢些。若能成功治癒,癌友的健康狀況與壽命其實與一般人無異,至於治療失敗者,辭世前其實大多已積極抗癌數月或數年,屏除病人本身精神與肉體承受的痛苦不說,從經濟負擔來看,除了健保給付之外,各種花費也少不了,但是在種種努力之後,最後還是跨不過平均死亡年齡。
失智病人則通常可以活很久,以二○一八年來看,失智者比癌友足足多活了十八.一年。換句話說,就「可以活幾歲」來看,失智者與一般健康的長輩差異不大,但是雖然活著,病人「活在另一個世界」、需要他人看護、照料、協助的時間,可能長達八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據估計照護費用一年至少七十萬元,若是十五年就要上千萬,即使如此燒錢,很多病人仍然幾乎沒有生活品質或尊嚴可言。
癌症的殺傷力人盡皆知,失智的惡名雖然比不上癌症,但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平均十三人就有一人失智、八十五歲以上每五位就有一位,這股隨著高齡而來的失智狂潮,給每個家庭帶來的困境與衝擊絕對不下於癌症。
我因而自問,如果謝幕的原因可以選擇,而且只能在癌症與失智這兩大疾病中擇一,我會如何選擇?答案清清楚楚在我心中,那你呢?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保單借款沒還 保險公司沒通知不能停效保單借款本息超過保價金,保險公司沒通知就停效合理嗎?評議中心近日公布一則案例,一名陳姓男子投保終身壽... | 財經時勢 上下班發生事故 職災給付有條件一名胡姓勞工下班返回新店住家時發生車禍,向勞保局申請職災給付。但勞保局以胡男繞路為由拒絕給付,胡男透... | 市場動態 另一個千億元的市場 產險業心動
產險業者自90年起獲准經營傷害險後,由於行業性質與經營技術與壽險業者明顯不同,讓原本由壽險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