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說台灣壽險業是「女性打來的天下」,大概一點都不為過。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二○一九年全台共三十九萬名壽險業務員,其中女性就高達二十五.六萬人,是男性十三.四萬人的將近兩倍。換句話說,女性壽險業務員,占比超過六成五。
由女性打下來的江山,卻不一定由女性掌管。翻開台灣二十二家壽險公司的總座與高階主管名單,全都以男性為主,由女性擔任總經理的公司,只有八家。如果再看產險公司,更是男性的天下,女性總經理只有一位。
這群女性總座,如何打破最強玻璃天花板,從小兵打拚成為將領,與其他男性高階主管共同指揮坐鎮,進而統管由男性領導人稱霸的保險天下?
監理鐵娘子施瓊華
「我常和男性混在一起」
保險公司如同各邦諸侯,各自鼎立;巧的是,管理保險業各邦諸侯、守護高達二十七兆元總資產、超過二.二億張保單安全的最高保險監理官──保險局局長,就是女性。
「學生時期,我就經常和男生混在一塊兒,」素有「監理鐵娘子」封號的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講起話來一點都沒有「娘兒味」,非常直接,一針見血,「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主管也大多是男性,我認為和女性相比,男性相對果決、明快。」充滿正義感、勇於面對外界壓力,施瓊華說「我的個性就是這樣。」
在早期,金融保險業對女性就業有諸多限制,例如待遇有別、結婚生子影響升遷,甚至被迫退出職場。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現象,但女性領導人仍屬「少數」,對此,施瓊華有她獨到的觀點。
成功不分性別
施:女性不該自我侷限
「成功是不分性別的,」施瓊華認為,男性果決、明快,但女性心思縝密,不論哪種性別或特質,努力是一定要的,「雖然大家都知道要努力,但女性比較容易自我侷限,反而容易因此退縮。」
相較於被傳統社會賦予「向前衝、拚事業」期許的男性,女性大多接受「相夫教子、顧家庭」的價值觀,比較容易自我侷限、瞻前顧後,「所以身為女性,能夠在男人堆裡面脫穎而出,成為一家保險公司的總經理,一定是她們更努力,不自我侷限。」施瓊華對在場三位保險業女總座,讚不絕口。
不過,保險局反而是女性居多,大概占六十五%,男性三十五%,金管會是公務機關,職員都必須經過高、特考等,「可能是女生比較會念書吧!」對照在場三位女總座、主持人黃秀玲教授、以及保險局局長本人,五位保險業菁英,清一色都是高學歷;施瓊華這一席話,可一點都沒錯。
首位精算師出身女總座
工作態度如同精算嚴謹
保險業人才濟濟,學歷經歷優異的人,不在少數。不過,若說「精算師」是壽險業菁英中的菁英,應該沒有人會反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黃淑芬,就是台灣壽險業第一位精算師出身的女總座。
「在我們公司,男女比例大概各占一半,」黃淑芬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不會因為性別而決定他/她在職場上的表現,「我也遇過男性主管,是很細心謹慎的,也有女性主管個性很陽剛的,」她說。
黃淑芬鮮少在媒體前露面。錄影當天,除了保險局局長施瓊華之外,黃淑芬是唯一一位穿著上身和下身顏色一致「全套褲裝」的來賓;而這身裝扮,和她在網路上僅有的幾張公開照片,沒有太大差異。
「壽險業是處理生老病死的事業,用最嚴謹的態度、最熱忱的心,去面對同仁的付出、股東的支持,是我的責任。」從黃淑芬的言談中,不難看出精算師「謹慎」的特質,「我非常重視公司治理、人才培育、公平待客原則、企業社會責任,」二○一一年加入中國人壽、二○一八年升任總經理的她,談起工作充滿自信,目光炯炯有神。
產險業唯一女總座
「他們私下這樣叫我」
穿著中性,言談謹慎,黃淑芬打的是安全牌;反觀,現場唯一一位產險業代表──新光產物保險公司總經理何英蘭,則是藏不住的女性氣質。
相較壽險業,產險業的男性更多,在陽剛味十足的產險業,充滿女人味的何英蘭,如何和一群男子漢打交道,實在令人好奇。
「我以前的主管,全都是男性,我很謝謝這一路上,他們對我的照顧……」一開口就先感謝別人,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示弱」;不難推測,何英蘭能夠摘下「台灣產險業唯一女總座」這個位置,絕對不是來硬的,而是「以柔克剛」。
有趣的是,當主持人黃秀玲問起「在同仁眼中的妳們是什麼樣子」這題,何英蘭不小心說溜了嘴,「我知道他們私下都這樣叫我,」「叫妳什麼?」眾人被勾起好奇心,「難道是……武則天?」有人猜測。
何英蘭笑而不答,「只要能達成我訂下的目標,他們愛叫我什麼,我都接受,」她說,自己的座右銘是「成功是留給不停學習成長的人」,不恥下問、正面思考,「重點不是性別,而是工作態度」,外型柔美,但性格卻非常爽朗、堅毅,難怪能在男人稱霸的產險業,站穩總座的位置。
男人特別愛講這件事
「當上主管後我也這樣」
出身外商銀行,四十歲才進入保險業的合作金庫人壽保險公司總經理沈玫君,是現場保險資歷最淺的總經理,引領的合作金庫人壽,也是台灣最年輕的壽險公司。
「整體來看,合作金庫人壽的女性員工,大概占六成五,但如果只看主管階層,男女比例則各約一半,」沈玫君這一席話,似乎間接證實「男性比較容易升遷成為主管」這件事。
「大概是因為男生當過兵,老愛把戰鬥掛在嘴邊,『這場仗一定要贏』、『擬定戰略計畫』,我聽久了,也開始會這樣講。」沈玫君觀察,男性主管傾向看大方向、大格局,對於細節,未必能像女性主管那般謹慎,「但無論如何,學習對象不分性別。」
雖然普遍來說「女生感性,男生理性」,「但隨著職位愈來愈高、責任愈來愈重,感性的部分就要愈來愈少,我常被同事說『太理性、太重視邏輯』了,但到了這個位置,更應該就事論事,避免感情用事。」沈玫君說。
保險業女中豪傑
也是家庭保險的決策者
在台灣保險業,四位稱得上是「女中豪傑」,而回到家裡,她們也是掌管家庭保險的最高決策者。
「家裡所有的保險,都是我安排的。」施瓊華說,在低利環境、保費愈來愈貴的狀況下,要達到保險雙十原則,其實並不容易。「公務員的收入可能不及民間公司總經理的尾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斟酌保費負擔能力,我算過,我的保費超過所得十分之一,但保障要達到所得十倍,有點困難。」
而沈玫君則建議,「在思考保險雙十原則的時候,必須把負債也一併考慮進去,」像是房貸壽險,就是一種轉嫁負債風險的保險商品。
「保險不能買了就放著不管,應該依人生不同階段,定期檢視、調整,」黃淑芬說,剛出社會的時候,因為預算有限,所以先從定期險開始規劃,之後再增加重大傷病險、儲蓄險等。
而身為現場唯一產險代表,何英蘭當然首推產險商品,「住宅火險、車險、第三人責任險,這些都很重要,有車有房,就一定有風險,」至於人身保險,她則首推保障型,「我會把保障型先買足,再去買儲蓄險。」
從四位保險女傑的保險規劃來看,大致包括:「量力而為」、「定期檢視」、「買多不如買對」、「先保障再理財」四大原則。而除了在職場闖出一片天,在個人及家庭的風險規劃上,也頗有洞見。
相信這四位打破玻璃天花板、突破性別框架的保險女傑,能夠繼續為台灣保險業,立下更多新的里程碑。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贏得顧客滿意的行銷策略
世界知名的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過:「企業的任務,在於創造滿... | 財經時勢 網路投保如龜速 開賣2年身分認證仍搞不定網路投保開賣2年,第4波放寬也自今(2016)年3月上路,雖已放寬以要保人、被保人自然人憑證雙插卡即... | 財經時勢 壽險業上月淨值1.98兆元創新高 月底可望破2兆元金管會昨(25)日公布保險業匯兌損益最新統計,雖因避險成本居高不下,使壽險業在今(2020)年1月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