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調查&排名
1023萬再購商機(上):失扶、長照 保戶再購首選!
文/許伊婷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2.01 (月刊)

聽過一個說法,保險買個安心就好,不會有買夠的那一天,如果真是這樣想,就太不了解人生風險的變化與保險的功能了。

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在職場上打拼,但身上可能一張保單都沒有,或是父母過去買的保單,自己卻從未了解過內容;隨著進入婚姻、生子、買車、買房,開始背負對家庭的責任;四十、五十歲開始思考退休準備,同時也開始面對父母的老化,每個階段變化,風險隨之變動,經濟狀況也會不同,保險就要時時調整。

雖然,再多金錢都無法讓身體恢復到最初健康的狀態,但仍可以盡最大可能不讓生活陷入困境,怕的是,民眾對於「保險有買就好」的錯誤觀念太深,恐會引發另一個「買不夠」的風險。

 

買完保險不檢視 保險變不保險?

除了隨著人生變化,人身的風險也會隨之變動,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會因應時代變化,推出新興險種,譬如長照險、外溢保單等。

買保險就像拼圖一樣,隨著人生各階段的風險,必須時時檢視保險計畫,一旦發現保障缺口就應及時加強、補齊,讓逐漸拼湊完成的保險拼圖,守護全家的人生風險。如果投保後就將保單束之高閣,再也不拿出來檢視,並認為保險有買就好,那麼當隨著人生變化逐一出現的風險,一個一個地暴露於生活中,雖然早早買了保險,卻還是不保險。

台灣人平均手上保單超過九張(包含壽險、年金險、傷害險、健康險),在不考慮保險現階段是否已買足、買對的前提下,有多少人具有「投保之後,還要視狀況不斷調整」的正確觀念?在今年調查的已投對象中,有六十.九%表示未來還會再投保,相較去年有六十四.七%減少三.八%,但仍維持六成的水準,換算全台約有一○二三萬個再購商機。

將調查對象資料交叉分析,「女性」、「二十~二十九歲」、「大台北地區」、「未婚」、「研究所以上」、「學生」是再購機會最大的族群。

 

為什麼買保險? 六成為醫療費用做準備

進入了解「民眾再投保原因」之前,先看看民眾為什麼會投保壽險?回答「為醫療費用做準備」的有六三.九%,回答「為意外事故做準備」有五四.五%,其餘原因勾選率均落在三成以下,包括強迫自己儲蓄(二六.一%)、作為退休養老基金(二四.五%)、為子女儲備教育基金(一二.六%)、不好意思拒絕親友的招攬(一二.一%)、投資理財(一○.七%)……等。民眾買保險比較不會考慮的原因有考慮稅法的優惠及海外資產配置,勾選率分別僅二.二%、○.三%(圖一)。

投保的原因與購買的險種有絕對關係,超過六成受訪者買保險是為了準備醫療費用,反映出國人面對癌症時鐘快轉,各類新型療法、醫材與藥物不斷問世下,想透過保險補強醫療保障的重視,根據本次調查,醫療險是投保率最高的險種,勾選率達六十二.五%,投保比率第二高的則是傷害保險,也與投保第二大原因「為意外事故做準備」呼應(圖二)。

相較去年,勾選比率增加較多的險種,有特定傷病險、失能扶助險、投資型保險及長照險,分別成長七.一%、四.九%、三.四%、二.八%。

其中,特定傷病險、失能扶助險及長期照顧險,均有提供因傷病老殘導致長照費用的功能,顯見民眾對照顧風險的重視已重於過去。

 

延伸閱讀:

1023萬再購商機(下): 失扶、長照 保戶再購首選!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零距離零接觸 遠距醫療服務好
遠距醫療之因應新冠疫情而設,不僅為避免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的接觸感染風險,也為居家隔離或檢疫者...
市場訊息
和泰產險:普悠瑪出軌意外 成立專責理賠小組
台鐵普悠瑪列車(21)日下午行經冬山至蘇新間東正線時發生出軌事故,已造成上百人死傷。因應此次重大災難...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不忍小農哭泣 新光動員挺本土農業 發票換洋蔥
今年國產洋蔥大豐收,但價格便宜卻銷不完,也租不到冷藏設備,眼見梅雨季將來到,可能使洋蔥一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