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提到退休,你腦海浮現的是「期待」還是「恐懼」?
很多人不敢想退休,是因為不想面對「未知的老後」。但這群五、六年級的高階主管,他們都還在職涯高峰,也還沒到法定退休年紀,對「退休」這個議題,卻非常有想法。
「我退休後的生活,應該不會完全不工作,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沒機會做的事,我覺得這樣的退休生活,挺好的。」六十九年次的友邦人壽行銷長陳祖譽,說自己以前有開咖啡廳的夢想,「說不定退休之後,生活比較悠哉了,就可以試試看。」
五十七年次的友邦人壽通路行銷業務長張志杰,因為是標準的三明治族,想得面向更務實一點,「上有長輩、下有子女,退休前忙於工作,所以退休後,只想好好陪伴家人、趁還走得動的時候,和家人一起旅遊、到處遊山玩水。」
說到旅遊,磊山保經翔雁特許事業部執行長潘淑燕說,自己現在就像在過退休生活,「因為公司沒有退休年齡的限制,而且每年都有獎勵旅遊,現在的我,常常到處旅遊、好像已經開始過退休生活了。」
快樂退休的理想樣貌
你能回答出一個數字嗎?
回答「希望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並不困難,難的是,這些對退休的理想和期待,能不能在「計畫退休的那天」順利達成,而且延續到終老。
有的人退休後,想要放下職場重擔,去做年輕時想做、卻沒辦法做的事情;有的人退休後,想和最愛的人一起遊山玩水,度過晚年。不論快樂退休的理想樣貌是什麼?很現實的問題就是「足夠的錢」。
很多人以為退休一定要存個一千萬元,但事實上,穩定的現金流才能長久。
來自磊山保經的兩位業務主管,連「退休後每個月要領多少錢」都想好了。「我目前的規劃是,每個月至少要有五萬元的被動收入。」磊山保經業務副總經理石碧珍說。
「我希望每月可以有五萬~八萬元,從進入保險業,我就開始準備了。」磊山保經業務協理李淑慧說,自己四十五歲那年,就已經準備好這筆退休的現金流,「我覺得我已經在享受退休生活了!」她開朗的說。
不過,金融保險業的薪資收入,本來就比其他產業高,而這五位來自金融保險業的高階主管,能夠這麼落落大方暢聊自己的退休計畫,難道不是因為收入本來就高嗎?
樂退的成功關鍵
專家異口同聲:「紀律」
其實,「樂退」和收入多寡,並沒有絕對的直接關係。五位專家雖然都有不同的退休計畫,但對於「怎樣成功退休、樂退生活?」倒是有相當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紀律」這件事。
陳祖譽把退休規劃,比喻為「持續運動」。「就像你報名了健身房的課程,你就會逼自己每個禮拜都要去,一方面是錢才不會白繳了,再來你也達成了『規律運動』的習慣。」
而保險,尤其是針對退休需求設計的保單,某方面也具有這樣的功能──「透過保險做退休規劃,可以提升紀律,」陳祖譽說,強迫自己及早準備,而且不能隨便中斷,到退休那一天,持續不中斷的定期投入,就會化成甜美的果實。
然而,幾乎沒有人年紀輕輕就退休,因此,退休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健康風險,因為身體老化而衍生的醫療支出,也會比年輕時更高。「萬一突然生重病,就可能打亂原本的退休計畫,所以,做好醫療保險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張志杰認為,完美的退休計畫,都有可能遇到意料以外的風險,所以保險準備,是一定不能少的。
退休商品五花八門
保險最大的優勢「穩定」
保險作為退休工具之一,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
台灣人普遍保守,把錢放在投資,可能會害怕血本無歸;把錢都存在銀行,也可能因為通膨「錢愈來愈薄」。
「保險就是相對穩定、而且保本的,」李淑慧建議,可以把退休資產分為三大類別,一是積極的投資工具,二是穩健的保險商品,再來就是緊急備用金,「依照每個人的個性和需求,可以自己做適當配置。」
所謂「穩定」,講白話一點就是「幾歲開始,每月/每季/每年,可以領多少錢」。潘淑燕觀察,女性客戶普遍喜歡「時間到了一點一點的領」,而男性客戶則偏好「一次拿回一筆錢」,「我通常會建議,穩定的現金流比較適合拿來當退休金。」
潘淑燕這麼一說,現場男士立刻澄清,「我其實也比較喜歡固定領啦,」張志杰默默回應,惹來現場一陣笑聲。這也難怪,投身金融保險業長達二十五年、曾任壽險公司總經理一職,專家的思維,果然還是不一樣。
退休準備 愈早愈好
專家:四十歲前準備最好
細談到退休的保險商品,「還本型終身壽險」就是其中一種。和投資型壽險不同,還本型終身壽險「有穩定的現金流」,除此之外,「友邦的商品更兼具保戶可以選擇給付週期與金額的彈性」。
市面上的還本型終身壽險,以利變型和傳統型兩種為主,「利變還本型終身壽險,可以解決通膨的問題。」張志杰說。
「比較可以承受風險的客戶,我會告訴他『利變型』有機會拿到更多的退休金,多拿的,就當作bonus;如果是比較保守的客戶,傳統型的還本型終身壽險,就會比較適合,尤其現在各公司的宣告利率有走低的趨勢,固定利率的傳統型更安穩了。」曾在銀行工作十一年、在保險業已有十六年經驗的李淑慧,很瞭解如何用簡單的方式,向客戶解釋保單的差異。
雖然大家都說「退休準備,愈早愈好」,許多退休保險商品,也是零歲就可以投保。但到底幾歲之前,一定要開始準備?
「我認為四十歲已經是上限了,」陳祖譽說,「普遍來講,四十歲這個年齡層,對上(長輩)對下(子女)的責任,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
退休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課題,不論你還沒四十歲,還是已經超過四十歲,從現在開始準備,永遠都不嫌晚。
編輯推薦 | ||
醫療、健康保險 指定體檢過關 仍須負誠實告知義務投保時若被保險公司要求體檢,是否就代表不用主動告知體況?2013年台南一名張姓男子投保繳了14萬元保... |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超前佈署的彩色人生 推出20倍保障外幣終身壽險2020年,一個肉眼無法看見的微小病毒改變了整個經濟體系,也影響了全人類。值得我們深思的是COVID... | 市場訊息 遠雄人壽:透過健康低碳、綠色金融、生態復育 力行環境永遠雄人壽長期關注疾病與健康福祉、超高齡社會及氣候變遷帶來的相關風險與衝擊,持續聚焦風險管理、永續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