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和泰汽車自2017年跨足產險業至今,車險市場前段班並未大洗牌,但業者形容他們都是咬牙苦撐,「搶第一,就是看它敢不敢而已!」 |
和泰搶食車險市場,速度並沒有想像中快,但業者坦言,「各家都受傷!」根據14家本國產險公司去(2018)年車險保費收入,依然是富邦、國泰、新安東京、新光、明台五分天下,不過業者大吐苦水,「餅就是那麼大,各公司只能緊盯業績,盡量不讓數字掉下來。」
2017年1月,和泰汽車接手蘇黎世產險(後更名和泰產險),當時併購消息一出,業界愁雲慘霧一片,擔心占了整個產險一大半的車險市場被整碗捧去。
如今2年多過去,和泰一條龍包辦車輛銷售及車險,儘管資產總額仍是末段班,但觀察近年車險簽單保費,從併購前的2016年8,266萬元,到併購後25.46億元、37.28億元,甚至今年上半年已創23.4億元佳績,已近去年全年7成水準。而2018年14家產險公司共創造887.63億簽單保費,成長率為4.13%,其中和泰成長率達46.44%,是平均值的11倍。
同時,其業務及理賠人力都在緩步增加,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和泰產險5月底內勤人員來到532名、業務293名、理賠57名,都是併購以來新高數字。從市占率分析,2017年和泰在車險的市占約3%,2018增長為4.2%,今年上半年又擴大到5.02%,顯示和泰在積極拓展業務及逐步補充後勤人員,慢慢一點一滴蠶食車險市場。
2年前擔心車險大餅被迅速瓜分的情況還沒發生,但其他產險公司依然倍感威脅,有人直言,「搶第一,就是看它敢不敢而已!」也有人說,「和泰如果所有人力都All In,業界應該無人能及。」
其實,和泰產險若想吃下700億元的車險大餅,目前仍沒有足夠的人力,儘管車險可以不仰賴業務員通路,但後端的核保、理賠等服務仍須到位。而和泰產險總經理詹文全先前受訪時也曾說,一次把整個業務轉過來,對和泰汽車的社會形象不好,這也是保險局所不樂見的事。顯見並未有鯨吞的打算。
各公司除了守住車險占率,迎戰內憂,也得開發新保單,對抗「無人車」外患,才能維持營運細水長流。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防疫雙險理賠黑洞 金管會擬出手援助?依金管會所統計的防疫雙險的理賠金額,截至9月6日已超過800億元,而觀察防疫險持續公布的理賠金額數據... | 醫療、健康保險 胖瘦及腰圍 都會影響核保結果胖瘦除了是個人外在美觀問題,購買保險時也是保險公司重視的資訊。
壽險公司核保部經理表示,投保時... | 市場訊息 健康署:醫師蓋好會教 逆轉民眾代謝症候群 8成腰粗或肥胖民眾 參加計畫後超過5成有改善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