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兩百年歷史的企業,如何在現代世界中與時俱進?這是我最喜歡的問題之一,我總是以同樣的方式回答:『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業務就是關於我們的客戶。通過了解他們的需求、推估世界未來的演進、並專注於為他們建立長期的財富,我們始終警惕自己上緊發條,全心關注所有跟客戶當下、相關、以及最新的訊息』。」施羅德投資集團全球總裁郝睿誠(Peter Harrison)在施羅德台灣30週年紀念酒會上說。
施羅德投資集團的研究已經看到,人工智慧的發展、數位金融的到來,都在在說明著未來的變革只會更快,許多過去甚至是現在的投資做法可能已經不足以因應投資人的需求變化。「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有可能現在的共同基金和ETF會過時了。」郝睿誠毫不諱言。然而,不管未來怎麼變,投資人對「投資成果」的期待是不會變的。郝睿誠認為,唯有從洞察投資人需求出發,致力於為他們量身定做投資策略與解決方案,才能持續站在時代的浪尖上。
在變化快速的環境下,施羅德預期未來投資環境將受到目前經濟型態的影響,也從而帶來來自市場、科技、環境與政治的變革,這些種種都讓投資環境更具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與五大投資趨勢相關的產品,將會形塑資產管理業的新風貌。這五大趨勢包括主動投資、收益策略、波動管理、退休規劃與主題投資。施羅德投資台灣區總裁巫慧燕表示:「已在台灣深耕三十年的施羅德台灣,未來也會依循這股趨勢,替台灣投資人打造更全面化的投資解決方案。」
過去三十年:變動中亦有不變
過去三十年,不管是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整體投資環境備受考驗,在變動中不變的是施羅德始終與在地投資人、客戶夥伴站在一起,堅持做對的事。
1989年這一年,施羅德在台灣設立分公司。臺灣正處解嚴後,人口突破2,000萬,台股邁向萬點,推動金融開放,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年代。受到施羅德集團全力的奧援,以豐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管理的背景,協助台灣企業走向國際募資,發行ECB、GDR,取得QFII資格,成為投資臺灣股市最早、最大的外資專業法人之一。
甚至在2008年金融環境最飄搖時透過合併玉山投信,成立施羅德投信。國內投資型保單投資人與壽險業務人員在歷經金融海嘯後,面對投資虧損,對於投資標的的穩定度要求大為提高。施羅德在此風險思維的轉變下,成為類全委保單的先行者之一,於2010年與壽險夥伴共同推出類全委投資型保單,訴求橫跨股債平衡的多元資產整合操作,輔以波動性控管,解決客戶選擇基金與基金間配置的專業障礙。之後壽險公司與資產管理業者合作的模式風起雲湧,至今全台灣類全委保單規模高達7500億台幣(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2019年4月)。
除此之外,2016年經歷英國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投資市場波動驟升下,施羅德台灣看到國人對不確定性的茫然,因此推出全台灣第一檔「目標到期策略」債券基金。從2016年8月推出後,引領業界風潮至今,統計至今年4月,總體市場規模成長達54倍,總金額來到2200億台幣(資料來源:理柏)。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年前,施羅德集團即落實責任投資,透過公司自身的內部管理及我們的投資標的雙方面持續推動,迄今已連續四年落實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施羅德投資集團近三年每年對全球投資人針對「永續投資」的調查發現,全球投資人愈來愈希望投資能對社會環境帶來改變。郝睿誠認為原因在於:「在經濟長期快速成長後的減速之下,如今更彰顯企業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是否嚴謹的重要性,也因此能區分出市場長期的贏家與輸家。」如今永續投資概念也已經整合至施羅德台灣的投資決策當中,從中篩選出具備ESG精神的公司。
未來可預見的變革
展望未來,施羅德投資團隊亦觀察到,投資環境變化,可望會受到多種經濟型態的變遷、以及其所產生的四種主要變革所影響,而在這些影響下,勢必也會重塑投資的新風貌。
經濟型態的變遷包括: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全球勞動力成長放緩、生產力低迷、人口老化對政府帶來財政壓力、低通膨以及低利環境,但卻預期新興市場能夠帶來更大回報,而中國影響力也會持續攀升等等。這些經濟型態的轉變看似與金融海嘯後的環境大同小異,然而最大差別就在於,未來將不再有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利多。
在這環境下,迎接未來的(也是目前正在發生的),是來自市場、科技、環境、政治的變革。市場方面,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束,銀行的角色式微,特別是融資方式的改變,使得企業債市場隨著私募股權與另類募資的發展而擴大。其次是科技創新,其所帶來的是商業模式以及職業的變化,未來選擇與科技共存共榮的公司,才能創造較佳的投資績效。在環境方面,實體經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對立愈來愈強,為了避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法規相關措施,都會擾動社會與經濟;至於在政治上,緩慢的經濟成長不僅給政府的財政上帶來壓力,人口老化亦增加政府開支,個人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退休與醫療保健責任,而政府為了滿足選民期望將承受更多挑戰,也進一步加劇民粹主義。
而在新的經濟環境與變革下,進一步形塑出未來投資的五大趨勢。施羅德認為,資產公司必須掌握這五大投資趨勢,才能提供投資人更符合需求的產品。
五大投資趨勢
郝睿誠認為,資產管理業不能只是銷售基金、投資管理等「舊的」業務,如何運用新技術定做符合「個別化」需求的投資解決方案,將是下個三十年不斷被強調的課題。簡單的說,我們會先擘劃出未來的五大主題投資趨勢,然後根據投資人的目標需求,由施羅德提供個別化的投資解決方案。
趨勢一、主動投資
低利和低報酬時代下,過去依賴指數追蹤的被動式投資,獲得較高報酬變得不太可能,施羅德藉由「股票主動管理」,目標是替客戶創造超額報酬。主動投資策略讓經理人可排除不具競爭力的個別股票或產業,經濟進入下修周期時,亦透過拉高現金比例、為客戶掌握投資風險。.
而施羅德持續看好新興市場,且認為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更能彰顯主動投資的價值。因為新興市場重要性大幅增加,工業化、都市化、中產階級興起等,都加速其成長超越成熟國家,但新興市場涵蓋超過60國並與政府政策更為相關,深耕在地的施羅德團隊便能藉由主動投資策略,彈性投資,從中創造超額報酬。
趨勢二、收益需求
根據2018年施羅德全球投資人大調查,發現全球投資人目標是追求年化平均達10.1%的收益率。這個期待偏高,但也可以看出,在低利環境下,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若渴。為了達到投資人的收益目標,施羅德分成股票、債券、匯率、地產等多類型「收益」型商品,追求多元的收益來源;或者是「無參考指標(unconstraint)債券」投資解決方案,囊括各類別、各區域、各評級債券,標的選擇性更多元,在不同週期都能提供持續的總報酬與收益。
趨勢三、波動管理
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郝睿誠補充說,投資人在關注報酬率的同時,也應該同時關注波動管理的能力。而施羅德投資團隊將「風險管理」列為各投資類別的核心,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運用前瞻性的系統分析風險,追求投資的可預測性以及持續性,以期達到長期目標。可以說是先守護資產、進一步爭取報酬。
另外,施羅德知名的「多元資產」投資解決方案,亦強調在追求報酬外、需同樣注重波動管理。金融市場環境大變,以往單純股債配置的規劃已不足以控管投資組合風險,透過將資金投入多元資產類別除了提升潛在報酬,同時也減輕風險。
趨勢四、退休規劃
隨著退休金準備責任從政府和公司轉移到個人身上,傳統單一產品將無法符合投資人實際理財需求。根據施羅德投資集團的研究,假設年報酬率3%(扣除通膨),每月以月薪的15%作退休準備,40年不間斷,才能在退休後固定領取2/3的最終薪資。以目前固定提撥6-12%的薪資做退休準備 (企業6%+自提6%),在低利和低報酬的環境下,距離世界銀行建議的七成所得替代率,仍有大段距離。
而施羅德的「退休」解決方案採用長期投資策略,以因應不同年齡階段的退休準備規劃,從退休前、累積階段的成長型產品,到退休後的收益型產品,施羅德皆能完整提供,並與壽險和銀行夥伴在保單和基金雙平台上建置產品,期望協助台灣投資人以自主的方式提升所得替代率。
趨勢五、主題投資
社會與環境變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快,全球暖化、人口發展、科技革命都在重塑世界,投資人在意自己的投資將如何影響世界。施羅德的「永續投資」、「流動性另類投資」與「私募資產」等主題投資解決方案,就是協助投資人在充滿變革的環境中獲得報酬,同時透過投資為整個社會帶來福祉。
不賣單一產品,而是投資解決方案
「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價值就是解決問題。」郝睿誠進一步表示,施羅德會以更簡單的文字、更透明的方式與客戶溝通投資,而不是談比率或複合成長率等難懂的數字,「讓我們的產品更簡單明瞭、容易親近」。
「單一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台灣投資人的真正需要,唯有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才能解決不同投資人的需求。」巫慧燕指出,施羅德成立至今一貫的堅持,就是理解管理的不只是錢,而是許多家庭與個人生活的穩定和幸褔,施羅德更會持續以投資解決方案幫助投資人做最有效率的財富規劃。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匯豐銀行:外幣優利定存專案優惠 讓您搶『定』先雞 美金定存二個月年息最高2.38%在多變的全球經濟之下,透過多元資產配置策略,選擇美金等具中期升值潛力的貨幣,能為個人投資提供風險緩衝... | 市場訊息 地震基金: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 民眾不可輕忽地震所可能帶來的災損10月24日下午1點11分和12分,宜蘭縣南澳鄉、大同鄉分別發生芮氏規模6.5、5.4,最大震度4級... | 市場訊息 台新金控:台新銀「卡號速取」全新升級 核卡後Richart Life APP立即查深受卡友歡迎的台新「卡號速取」功能,於今日(3/7)迎來全新有感升級!新申辦台新Visa信用卡的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