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依照所得稅法規定,納稅義務人若已經辦理結算申報,但應申報課稅的所得有漏報或短報,將處以所漏稅額2倍以下的罰鍰。另外,納稅義務人有應課所得卻沒有依規定自行辦理結算申報,經稽徵機關調查,除依法核定補徵應納稅額外,應照補徵稅額,處3倍以下的罰鍰。
根據以往的經驗,民眾每年度漏報或錯報稅的比例相當高,以下特別列出9個常見的錯誤,避免因漏報或錯報,而面臨補稅或處罰的困擾。
父母親重複列為撫養
首先,在申報書第1部分的「撫養親屬」欄,最常發生的錯誤是,父母親由不同的子女重複列報為撫養親屬,若發生重複列報,目前國稅局的做法是請重複列報的納稅義務人先行協調出由誰列報。倘若協調不成,則由國稅局介入調查,依扶養事實認定。而當這部分的免稅額減少,民眾就必須進行補稅。因此,建議民眾在報稅之前,先與兄弟姊妹協調好,由哪一位來申報撫養父母,避免重複列報免稅額。
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將父母列為撫養親屬時,包括父母的薪資所得、利息所得,都要在同份申報書上一起列報。所以,實際上不見得撫養父母就一定可以減少負擔,民眾應該試算一下,最後的稅額是增加或者減少,再來決定是否與父母合併申報所得。
軍公教人員的子女不能列報為扶養親屬
如果想要列報其他的撫養親屬,像是自己的甥、姪等,依大法官解釋,納稅義務人必須提出有撫養事實的證明。但是,如果受扶養的甥、姪,其父母是軍公教人員,就不能列報為撫養親屬。原因是軍公教人員的薪資所得原本就免稅,根據法律規定,軍公教人員的子女是不能被列報為撫養親屬的。
誤把給付金額當成給付總額
就薪資所得經常會發生的錯誤是,當收到扣繳憑單之後,有「給付總額」、「扣繳稅款」等項目,「給付總額」減掉「扣繳稅款」之後,等於「給付金額」。可是往往民眾在報稅時,經常把「給付金額」誤當給付總額申報,如此一來便會減少所得總額的累計,而造成事後必須補稅的原因之一。
並非所有股利都可列入儲蓄投資個別扣除額
不是所有的股利都能列報在27萬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自87年1月1日我國實行兩稅合一,股利所得來自兩稅合一實施之前的上市公司(不包括上櫃公司),才能列入27萬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而兩稅合一實施之後,投資人收到的股利則屬於可扣抵稅款的部分,因此並不是所有股利都能列入27萬的額度之內。
另外,如果是借給個別公司所產生的利息部分,也不能列入27萬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沒收到扣繳憑單誤以為不用報稅
報稅前民眾都會收到扣繳憑證或股利憑單,但是沒收到並不代表可以免稅。譬如說財產交易所得,若今年度出售所有的土地房屋,有賺錢的話,在法律規定,就是財產交易所得,買方通常都不會開具扣繳憑單。
另外,像一般出租給學生或個人,也拿不到扣繳憑單,諸如此類沒有拿到扣繳憑單不代表沒有所得。只要有所得,都要列報課稅。
所得類別申報錯誤
民眾申報所得時歸類錯誤也不難發現,例如演講、授課鐘點費等執行業務所得,就不屬於稿費、講演等適用18萬元以下免稅的所得;還有非金融機構利息所得或股利所得,卻誤列在27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中。
另外,夫妻所得分開計稅公式運算錯誤,而產生多繳或漏繳的情形亦時有所聞,不想多繳冤枉錢,透過網路申報由電腦自動試算最好;不習慣用網路,自行計算時記得多驗算,避免多繳。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沒有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列報扣除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證明文件,必須提供如所有權狀、建築物登記簿謄本,而自用住宅也必須有戶籍登記,否則當國稅局審核後發現根本不符合自用住宅的條件,就得補稅。
如果已經列報了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的話,還應該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根據規定,每年扣除數額是以當年實際支付的利息支出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以餘額申報扣除,每年扣除金額不得超過30萬元。
退休(職)金計稅依領取方式而有不同
退休(職)金都免稅?依規定只要是領取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及非屬保險給付的養老金等所得,都有不同的標準。
例如,若是1次領取的話,所得額的計算方式分為:
1.領取總額在15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零。
2.超過15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未達30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部分,以半數為所得額。
3.超過30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金額部分,全數為所得額。
4.退職服務年資的尾數未滿6個月者,以半年計;滿6個月者以1年計。
如果是分期領取,則以全年領取總額,減除65萬元後的餘額為所得額。
兼領一次退職所得及分期退職所得者,必須依照領取1次及分期退職所得的比例分別計算。計算的方式則比照1次領取與分期領取的計算方式。
不過,若領取的是從過去在職時的歷年薪資所得中,自行繳付儲金的部分及其孳息,就不在此限。
有了儲蓄投資免扣證 利息所得不用申報?
如果全年所取得包括金融機構的存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的利息及儲蓄性質信託資金等收益(不含郵政存簿儲金及短期票券),合計沒有超過27萬元,可享免納綜所稅的權益。在申報時仍必須列入所得計算,再依免稅額內實際發生的金額扣除。
通常給付單位在給付時須履行扣繳義務,可是如果先被扣繳再等年度終了結算申報退還,因手續繁複,政府特別頒行儲蓄免扣證實施辦法,納稅人可以向稽徵機關申請核發免扣證,每次領取利息收入時,將免扣證交予給付單位登記,只要免扣證上登記的累計金額全年沒有超過27萬元,就不必扣繳稅款,不過仍須依規定填報免扣繳憑單申報。
民眾到銀行領款,領款後若取得儲蓄投資免扣證,常誤以為只要有這個免扣證,利息所得不用申報,在這種情況之下,亦常常造成補稅的原因。
申報後又收到扣繳憑單,怎麼辦?
目前雖已經規定扣繳單位必須在2月10日前將扣繳憑單寄給納稅義務人,但難免因為納稅義務人搬家或戶籍跟通訊地址不同而有所疏漏。
當綜所稅申報後才拿到扣繳憑單,怎麼處理?如果是在結算申報期間,利用人工或二維條碼申報,只要根據後來收到的扣繳憑單資料,再填寫一份申報書或重新列印二維條碼申報書,並註明「第2次申報」,將原先申報的日期及稽徵機關的收件號,填寫在申報書正面空白處,國稅局會自動合併歸戶;如果利用網路申報,只要將正確資料再上傳1次,檔案會自動更正。
如果需要補繳稅款,用現金或繳稅取款委託書補繳即可。
若是補辦的時間已經超過結算申報期間,補申報的方式同申報期間的規定。若需補繳稅款,必須再填寫一份自動補報繳款書,到金融機構繳稅,並依郵匯局1年期的定存利率,按日加計利息。
延遲申報,罰款至少1,500~4,500元
納稅義務人若超過規定的申報期間辦理結算申報,且在收到稽徵機關滯報通知書的15天內補辦,經調查核定其所得額及應納稅額後,將按核定應納稅額另徵10%滯報金,且金額不得少於1,500元。
納稅義務人收到稽徵機關滯報通知書15天內仍未辦理結算申報,稽徵機關將依查得資料或同業利潤標準核定其所得額及應納稅額,按核定應納稅額另徵20%怠報金。金額不得少於4,500元。
留意規定以免遭罰
合法節稅是國民應享的權利,除了合法運用節稅技巧外,申報期間必須留意是否漏報、錯報以及申報時間的相關規定,以免到頭來多花一筆罰金,得不償失。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活動即將截止~2020【保險保障獎】保戶人數認證 讓產壽險保戶的好口碑肯定你! 晉升超人氣保險良醫!由『現代保險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20【保險保障獎】~保戶人數認證 https://bit.ly/2... | 人壽保險 有長期照護需求者超過57萬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形容老人家常能為家裡帶來歡樂是家中的寶,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人類壽... | 市場訊息 中國人壽:中壽服務大使 幫保戶找回愛的一桶金
每一張保單都是壽險公司對保戶及其家人一輩子的承諾。中國人壽秉持公平待客原則、愛與關懷的企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