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那一天晚上回家看到一封掛號信,寄件人是淡江大學董事會。跟往年一樣,是來自淡江大學創辦人張建邦先生的春節問候,裡面有一封問候信、一份學校歲末聯歡會的交通車時間表,還有一張三千元的支票。
那一晚特別冷,才讀了第一句話「時光易逝,又屆年終,身體可好?時在念中!」就讓我眼眶發熱。信中除了問候,創辦人還讓退休老師知道學校發展近況與願景,並邀請大家返校參加歲末聯歡會,最後提到「隨函奉上春節薄禮乙份(三千元支票一紙),敬請哂納。」。
我從淡江退休轉職兼任老師之後,每年歲末,都會收到這樣的一封信。三年前我因為健康因素,申請退休。如今我已經恢復健康,一句「身體可好?」更令我非常感動。
我因而想到,從高官或高階主管退下的人,每逢過年大概都會有曾經送禮人潮一波波,如今不復有人來的感觸。這樣的感觸,多半來自對「職位等於自己」的誤解,其實送禮者的對象通常是在那個位置上的人,而不是當時剛好在那個位置上的「我」或「你」。如果以為是因為自己本身「值得」,那麼被冷落可能是從絢爛歸於平淡之後,最難以忍受的滋味。
誰都不喜歡自己是那個因為利害關係而被特別對待或重視的人。
有些人也曾經因為經驗過保險業務員在招攬時與被拒絕後截然不同的態度與溫度,而對保險的印象大壞。問題一樣出在,有些業務員的溫度是隨成交的機會變化的,溫度的控鈕是業績,如果誤以為關鍵是「你」或「我」,那麼對業務員的失望就會變成對自己情感的傷害。
一張三千元支票的意義絕非數字可以衡量。我在淡江擔任專職教師二十八年,當時面對的就是主雇關係,然而在我退休後,這張支票卻讓我真正看到前雇主對員工的關懷。會惦記任何被認為已經沒有貢獻或利用價值的人,在這個社會恐怕已經少之又少。
有一天當我年老體衰、沒有固定收入,歲末寒冬來自數十年前服務單位這樣的信函與禮金,不論在精神層面或實質層面,必然都是對一個孤單老人最溫暖的關懷。
在現實利益掛帥的社會,這種沒有附帶任何商業利益考量的愛心與關懷,真是彌足珍貴。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微型電動二輪車 要投保強制車險了台灣民眾最常駕駛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車、機車、腳踏車以外,還有「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輔助自行車」,去年〈... | 市場動態 fu對了,年輕人最愛富邦人壽太陽花運動讓年輕人的意見備受重視,有專家認為根本的關鍵在於「年輕人看不見自己的未來」。
20~... | 市場訊息 華南銀行:力挺中小企業 振興後疫情新商機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華南銀行持續配合政府紓困政策,截至109年6月底中小企業授信戶數已超過2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