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全球各國都市化不斷發展,郊區人口持續往城市集中,聯合國預估到2050年將有68%的人口,即63億人居住在都會區。不久的將來,人類史上即將首度出現城市居民多於鄉村的狀況,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城市有不少位於海岸線,因而面臨水災、風災、地震及其他天災的威脅。
都會區面對的危險,渾沌不明
這些城市的發展固然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然而人口與資產過度集中的結果,也意味著都會區的潛在損失日益可觀。此外,因為某些地區的保險普及度很低,使得經濟損失與保險理賠的差距日趨擴大,許多損失必須由家庭、企業或政府自行承擔,而相關危險因素的資料欠缺或品質欠佳,使得某些都會區所面對的危險狀況渾沌不明,等到天災發生,面對隨之而來的災難,城市當局與民眾經常措手不及。
72條人命,680億美元財損 Sandy颶風的慘痛教訓
2012年十月二十九日Sandy颶風在美國紐澤西州登陸侵襲紐約市造成的災難與損失,是大都市天災風險最好的例子。
Sandy在美國東岸八個州造成七十二人喪命,財物損失680億美元。光在紐約州就有四十八人罹難、三十萬個家庭被摧毀。此外,Sandy也破壞了數十處隧道與地鐵站,一些並未受颶風直接侵襲的鄰近地區居民因而無法上班,850萬人好幾個星期無電可用,紐約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兩天、超過一萬兩千個航班取消、東岸七成的煉油廠關閉,各地的加油站也歇業多日。這次天災不只耗費可觀的重建成本,因為紐約都會區的經濟產能佔美國8%,經濟活動停擺更對全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以風力來看,Sandy其實只是一個略大於平均值的颶風,但當它掃過一個像紐約這樣的國際級城市,卻帶來如此可怕的後果,而且相較於其他城市,紐約的天災曝露狀況其實還算是輕微的。
日本311地震 財損3千億美元,水淹泰國 帶走470億美元
Sandy的例子顯示,聚集越多人口與財物的城市天災損失越慘重。全球各國在經濟上的連結度越來越高,牽一髮動全局的效應越趨顯著,都會區的天災風險管理不容忽視。
據瑞士再保統計,天然巨災每年造成的財物損失平均介於6百億到1千億美元之間,但是一次直擊大都會都市心臟的大型災難,損失就可能超過這個數字。近年來幾個發生在全球人口密集城市的天災所造成的損失,可以證明這種說法絕非危言聳聽。2011年侵襲日本東北的311地震,估計造成二千一百億到三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泰國曼谷水災則創下有史以來淡水水災最嚴重的災損記錄,經濟損失達四百七十億美元。
全球616個,都會區的危險分析
全世界各國的大都市都是經濟活動的中心,但是其中有不少都市高度曝露於天災風險,尤其是沿海地區。當越來越多郊區人口外移到都市,商業投資、資產也跟著往容易發生災害的都市集中,當緊急狀況發生時,這些城市當局如何因應更顯重要。
為了估算都會區民眾所面對的天災危險,瑞士再保利用該公司專屬危險因素資料庫CatNetR,分析全球人口最多的六一六個城市的地震、暴風、暴風浪、海嘯與河水氾濫等五種天災風險,居住在這些城市的人口約十七億,佔地球人口四分之一,掌握50%的GDP,約三十四兆美元。其中有334個城市在亞洲與大洋洲、90個在歐洲、83個在北美洲,非洲與南北洲則各有60個與49個。
這項研究聚焦在罕見的巨災,包括風力高於Sandy的颶風、與日本311威力相當的海嘯,因為據統計,每個城市數百年內總會發生一次類似的事件,這種規模的天災發生時,災難強度大多超過城市當局依地方建築法規或防災措施預估的衝擊,因此防護措施往往經不起考驗,也因而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與經濟損失。
瑞士再保分別以人口指數與經濟指數代表天災對人命與經濟的影響,前者為受巨災影響的人口數,以百萬為單位,後者則為因天災使經濟活動停擺所造成的損失對該國經濟的衝擊。
中國、台灣、菲律賓與日本,天災傷亡,全球最危險
中國沿海附近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例如珠江三角洲、上海等,除了頻繁的風災之外,東亞地區的許多城市更座落在地震帶上,包括東京、台北與馬尼拉。檢視自然災害的曝露情況之後,瑞士再保發現東亞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區域,尤其是中國、台灣、菲律賓與日本。若以可能造成的人命傷亡來看,全球最危險的城市有八個在亞洲,東京-橫濱、珠江三角州與大阪-神戶排名前三大。
水災最奪命,中國拿下前兩名,海嘯最危險三大城,日本包辦
不只東亞地區往海岸發展,全世界許多重要城市也都是沿著海岸或自然水道興建,例如湖、河發展,因此,受水災威脅的人口也遠高於其他天災。瑞士再保的研究指出,616個城市可能受水災影響的人口高達三億七千九百萬人,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地震。而由於只有大約13%的人口,即約二億二千萬人住在沿海的平地,因此海嘯可能造成的人數最少,約一千二百萬人。以個別天災來看,當河水氾濫成災時可能受災的人口最多的前三大都市分別是珠江三角洲、上海與加爾各答;地震是東京-橫濱、雅加達與馬尼拉;暴風是珠江三角洲、東京-橫濱與
馬尼拉;暴風浪是珠江三角洲、大阪-神戶與孟買;海嘯則由日本包辦,依序為東京-橫濱、名古屋與大阪-神戶。
單一都市受災,對全國經濟衝擊,台北、高雄進榜,全球十大最嚴重
天災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很可觀,瑞士再保以天災可能造成的經濟活動停擺天數計算標準化產值,分別觀察各城市損失的絕對數字,與造成一國經濟產值減損的程度。因為若只看損失數字,並無法估計每一個城市發生天災時,對該國經濟的相對衝擊程度。
以絕對數字來看,天災造成高所得國家的經濟損失自然較高,例如天災若發生在東京、洛杉磯,造成的經濟損失絕對數字一定高於雅加達或伊斯坦堡,但若以災損占該國經濟產值的比重排序,則結果就不相同,例如一個小國家只有一個主要城市,那麼萬一這個城市遭天災破壞,勢必會對這個國家的GDP造成重大衝擊,例如位在拉丁美洲的首都城市聖荷西、利馬,一旦遭天災破壞,就可能重創哥斯大黎加或秘魯。
瑞士再保針對616個城市發生天災時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所做排名顯示,前三大分別是馬尼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東京-橫濱。馬尼拉一旦發生重大天災,很可能讓菲律賓一年的GDP銳減1.95%。值得重視的是,十大城市當中台灣的北高二市都名列其中,也是排行中唯一有兩個城市進榜的國家。
若以五大洲來看,研究結果發現,全世界天災風險最高的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台灣、菲律賓與日本。這些國家的都市都聚集非常龐大的人口與十分密集的經濟活動,一旦發生重大天災,可能造成的人命傷亡與對經濟的衝擊都很可觀。
了解城市風險,面對風險第一步
除了人口與經濟活動密集隱含的危機之外,城市拓展或更新計劃若執行不當或建設有缺失,都會加重都會區的天災危險因素,一旦天災發生,復建成本必然暴增,成為公共建設預算的沉重負擔。
城市當局在做城市規劃時不只必須考量社群服務的順暢,更應留意災難發生時如何保持應變的彈性。了解城市所面臨的風險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天災風險做準備的第一步。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整合各家保單資訊 保險區塊鏈共享平臺啟動測試由壽險公會推動,中華電信負責建置的「保險區塊鏈聯盟科技運用共享平臺」4月29日正式啟用平臺測試環境,... | 財經時勢 金管會裁罰大縮水遭質疑 彭金隆:3大堅持絕不動搖金管會昨(22)日舉辦新春記者會,關於主委彭金隆自2024年5月20日上任以來,對金融業的裁罰風格,... |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推出新婚族群MUST BUY「情定誓愛」專案 新婚保障不能少 璀璨鑽石輕鬆拿!剛新婚或即將結婚的民眾,在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決心與摯愛攜手共渡未來,生活多了些溫暖,但也多了些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