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被稱為「過動兒」,但事實上,過動症的實際症狀,不見得完全都是「好動」。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診斷標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細分為三種型態:
1. 只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症狀的「注意力缺乏」(ADD):粗心犯錯、做事不確實、難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容易心不在焉、無法遵循指示完成工作、時間管理不佳、欠缺組織規劃能力、逃避需要長久投入心思的事、容易分心、忘東忘西。
2. 只有過動和衝動症狀的「過動—衝動」(AD):即使坐著、身體和四肢也不斷扭動、在不合適的場合爬上爬下、多話、無法安靜、無法等待、容易插嘴、搶話、干擾他人。
至於如何區分「好動」和「過動」?醫師表示,「好動」雖然活動量大,但還是可以進行靜態的活動;但「過動」則是在靜態活動時,會出現極度不安的反應。如果要求不能進行大動作(如走路、站立),過動兒會將不安感轉變為小動作(如抖腳、敲手指、玩筆)。
3. 同時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症狀的「綜合型」(ADHD)。
同時有注意力缺失、過動—衝動的症狀,隨著患者的年紀增加,以及環境變化的影響,某些症狀(通常以過動為主)會變得較不明顯,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
過動症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來的症狀也有差異。學齡前的症狀,主要以好動、無法專注、容易跌倒或受傷、常和同儕打架、動作笨拙為主;學齡期的症狀,則為上課坐不住、容易插嘴、搶著說話、做事拖拖拉拉等;等到青少年時期,則有明顯成績跟不上、容易叛逆、愛頂嘴、沉迷網路、人際關係障礙等。
過動症的治療,須以藥物治療及行為輔導(如親職訓練、行為管理、認知行為治療)雙管齊下。醫師強調,11歲之前是過動症的黃金治療期,目前針對過動症的治療藥物,都是非常安全的,不過,藥物並不是萬靈丹,藥物是用來控制並協助症狀改善,必須搭配行為輔導,經過規律且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我對美曝險3.5兆 超越中國晉升第一金管會公布金控公司到今(2016)年3月底海外曝險情況,對美國曝險金額,因投資大增而上升達新台幣3.... | 市場訊息 國泰金控:連五年舉辦氣候變遷青年論壇 培力逾2600名永續青年為發揮金融業核心職能與影響力,國泰金控每年舉辦「氣候變遷青年論壇」,累積超過2600名青年參與。第五... | 市場動態 停售潮之後 業務員的下一步?二○二○年,全球遇上新冠肺炎這尊「瘟神」,相較其他國家疫情持續升溫,台灣算是相對幸運,防疫有成,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