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對每個行業而言,97年都不算好過。
因為民眾收入減少、房市、車市、進出口量快速萎縮,工廠關廠、歇業等增加,去(97)年產險業的新舊業務都受到衝擊,出現自95年以來的連續第3年負成長。
各險種幾乎全面衰退 健康險初試啼聲收3.3千萬
97年產險業的簽單保費合計約1,080億元,較前一年的1,127億元衰退4.11%。雖然並未寫下降幅新低,但是就保費收入來看,卻掉回大約等同92年的水平,也是首度未能守穩93年以來保持的1,100億元規模。而且除了信用險、天災險與傷害險有微幅成長之外,幾乎全面衰退,因此各險種保費收入的市場占率變化並不大。97年各險種保費收入與占率。
去年產險市場唯一的新鮮事,是有8家公司的健康險從9月起陸續開跑,到年底的保費收入合計約3.3千萬元。產險業銷售的短年期健康險,恰好可以在民眾收入減少,一時無力投保壽險公司的長期健康險之際應應急。難怪有產險業者樂觀期待今年保費可以上看20億元。在產險業的傷害險成長趨緩的情況下,健康險是否能夠接棒演出開辦行情,值得觀察。
新車銷售量急凍 車體險保費大減 強制險費率再度調降 業務雪上加霜
就各險種來看,汽車險業務與汽車數量—尤其是新車銷售量有直接連動關係,97年新車銷售量由96年的31.9萬輛銳減為不到23萬輛,主計處的統計數字甚至顯示當年度自用小客車的掛牌數減少3成,車險保費收入因而由553.97億元衰退到522.18億元,跌幅約5.7%,連續第3年萎縮,占產險市場的比重也由95年的50.06%、96年的49.17%,降到48.34%。不過台壽保、新安東京海上、泰安、旺旺友聯、第一、新光等6家的車險仍占各該公司整體業務的5成以上,其中台壽保的車險比重甚至高達6成8,新安東京海上也有近6成3。
由於車險是產險第一大險種,近6個百分點的衰退,對產險業務影響可觀,過去強攻車商市場的產險公司也被迫必須調整業務來源。
三大類車險以保費單價最高的車體損失險衰退幅度最大,超過12%,保費收入跌破200億元,僅約184億,占整體車險比重則降到3成5。任意責任險則跌破160億元水準,衰退2.4%。汽、機車車主依法必須投保的強制責任險受新車掛牌數量減少及費率調降影響,也小幅衰退,但仍維持180億元以上的規模,其中來自汽車的保費收入約116億元,占6成4,機車約66億元,占3成6。
合計車險業務來自責任險的約67.8%,保汽車的毀損或失竊的則僅35.2%。今年3月1日汽機車強制險的保費將第7次調降,且降幅平均高達7.64%,若車市仍回升乏力,強制車險保費收入恐將進一步萎縮。
另半壁江山也難逃不景氣摧殘 年年立功的傷害險成長力道疲軟
車險這個產險業的半壁江山直接受車市急凍衝擊,其他各險種也同樣分別受到相關行業的影響。
受房市冷清以及公司倒閉、工廠歇業等影響,加上商業火險費率持續調降,產險業第2大險種火險也衰退約2.7%,去年140億元失守。在今年費率全面自由化之後,價格競爭加上景氣復甦不易,對火險業務而言,恐怕將如雪上加霜。
不景氣的殺傷力可畏,就連從91年開辦後就年年立功的傷害險也無法倖免。傷害險雖然仍是產險業第3大且成長率最高的險種,但受民眾收入減少、國外旅遊買氣降低等影響,成長力道已遠較過去幾年疲軟,104.7億元的保費僅較前一年增加3.2%。
過去挾金控通路之便而橫掃傷害險市場的富邦與國泰世紀,去年的傷害險分別有20億元與15億元的進帳,但富邦僅較96年小幅成長1.2%,國泰世紀則仍有近13%的高成長。
今年產險業的傷害險費率可能被主管機關要求必須反應職業類別,因而有調高的趨勢,如果產險公司的傷害險費率喪失與壽險業的相對優勢,傷害險要重現前幾年的高成長率榮景,難度不低。
第4大險種貨物水險(含內陸運輸、貨物運輸、船體及漁船險)去年則是90億元失守,較前一年度減少2.3%,而受出口貿易持續衰退影響,今年仍然很難期待業務回溫。
其他如責任險、工程險、航空險去年表現都不理想。至於以不履約或犯罪為主要承保事故的信用險(含保證保險與信用保險),是極少數在不景氣時可能逆勢成長的險種,但即使如此,97年仍只微幅成長1.7%。
20家公司僅7家產險公司正成長 富邦穩坐龍頭 國泰世紀潛力可觀
97年產險業的衰退幅度由96年的1.34%再擴大為4.11%,20家公司中僅友邦、旺旺友聯、國泰世紀、新光、聯邦、台壽保與三井住友等7家出現成長。
其中,友邦的成長率高達14%,主要應是把同屬AIG集團的環球產險業績併入所致,因而使去年傳出裁員及飽受AIG集團財務負面消息困擾的友邦,仍能由96年的第11晉級第8。這是典型因為合併使業務量增加,市場排名進步的例子。
96年從友聯更名的旺旺友聯,受力霸風暴的影響當年度業務大幅衰退近4成,去年新東家展現強烈企圖心,業務逆勢成長13.6%,唯仍排名第7,未來旺旺友聯再加把勁,仍有機會重回友聯全盛時期前5名的寶座。
新光97年的保費約107.7億元,以2.7%的成長率趕過長期排名在前的明台的100.3億元。明台雖然衰退5.3%並掉到第4名,即使加上今年將合併的三井住友,業績仍然不及新光。但業界普遍認為除了受車市等不景氣影響之外,以利潤為導向的經營策略應該是明台業績和排名衰退的主因。
國泰世紀是產險業公認的可敬的對手,96年以13.62%的高成長率,首度搶下第2名寶座之後,97年繼續高成長6.16%,穩坐第2。過去國泰世紀仰賴國泰人壽的業務大軍成功深入個人險種市場,據本刊【97年最佳產險公司--千大企業調查】(完整報告詳見第238期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顯示國泰世紀在企業市場仍有極大的努力與成長空間,而從業務來源分析該公司已逐步涉入商業險種市場,加上旗下國泰世華銀行的加持,未來繼續挺進爭取第1名寶座的動機與潛力不容小覷。
台壽保其實不是新面孔,雖然有微幅成長但業務表現仍像市場新鮮人。台灣人壽進軍產險市場意願強烈,當年拿下倒閉的國華產險,取名龍平安,去年又更名台壽保,但產險經營難度之高,恐怕出乎台壽經營者的意料之外。
老大哥富邦連續第2年負成長,衰退3.38%,但仍然穩居第1名寶座,占率仍舊超過市場2成,且幾乎在全部主要險種都遙遙領先同業。本刊的【97年最佳產險公司--千大企業調查】顯示富邦除知名度略有降低之外,在形象、服務、專業以及值得推薦都獲得最高評價,龍頭的競爭力雄厚,應非同業短期內所能超越。
而被新買主接手的原太平產險,在更名華山後,不僅一再被金管會要求增資未果,去年衰退幅度更高達33.5%。
本文截稿前 華山產險被勒令停業清理 未來產險業還有一段低潮要撐
因為產險的保險期間大多為一整年,因此續保業務的消長與景氣變化可能會有數個月的時間落差,但不景氣對新業務的影響則很即時。不論政府官員或各界領導人對景氣的預測都不樂觀,短期內不會復甦幾乎是近期台灣社會很難得的共識。
在這種情形下,產險業無可避免地必須做好再撐一陣子才能渡過低潮的準備。
更令同業震撼的是,今年1月17日華山產險遭金管會勒令停業清理,成為繼國華之後第2家停業的產險公司。新年伊始,金管會就斷然勒令病入膏肓的華山產險停業清理,這固然是監理決心的展現與主管機關義務的鐵腕,但這個消息肯定更讓產險業如履薄冰。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身分快遞員」上線 MID數位服務再升級 服務項目多適用條件廣 一機在手搞定保單變更富邦人壽數位行動服務再升級!自首創推出「行動身分識別服務(以下簡稱MID)」後,為提升該服務之即時與... | 市場訊息 富邦金控:開工防疫不鬆懈 實施員工快篩健康回報機制等防疫措施 守護同仁及客戶健康為嚴防Omicron疫情及春節期間潛在群聚感染風險,富邦金控於2月6日實施員工健康回報機制,富邦金控... | 市場訊息 磊山保經:失能險停售風潮 勿盲目搶購 切守「三要二不」原則精挑細選去年底到今年初,壽險圈最熱門話題莫過於「保證給付型」失能扶助險(舊稱「殘扶險」)停售風潮,最近傳出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