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裹著糖衣的毒藥
| 2009.03.01 (月刊)

誘人的投資報酬率常像漂亮的毒蘋果,讓許多人忍不住一口吞下,事後反悔卻已為時晚矣。不只民眾如此,搶賣高利率保單的壽險業者也不例外。

但是類似的戲碼卻仍然不時在各處上演,尤其這一年來,「報酬率高於定存」幾乎變成賣保險最有力的訴求。甚至中央銀行每宣布降息一次,這種保險商品,就如同獲取高於銀行利息的最後機會般,掃過民眾的口袋,大筆大筆的從定存變成保險。難怪從去(97)年以來,銀行通路的火力幾乎讓傳統的保險業務員潰不成軍,今(98)年1月,銀行通路就成功地賣出543億元的保險,占當月份新契約保費收入837億元的6成5,幾為業務員貢獻度的2倍!

銀行賣得高興,壽險業者卻是又愛又怕受傷害地吞下這些裹著糖衣卻可能變成毒藥的業務。

話說回來,從以前到現在,只要碰到降息,因為保費會變貴,自然就會掀起一場停售行情,有些公司在停售前甚至日進數十億元也不稀奇。便宜的保單要停售,業務員搶著賣是理所當然的,金管會主委陳冲日前上「理財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當主持人問到他對停售行情的看法時,也不否認這時候要業務員不賣或要消費者不買,都很不容易。

過去當投資市場很好時,這種偶而出現的停售行情還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環境變差,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無力超越保單預定利率時,高利率便如化掉糖衣的毒藥,開始釋出致命的毒素,戕害保險公司的體質,連帶威脅保戶的完整權益。

現在即使是利率2%的保單,恐怕都已經面臨利差損的考驗,更遑論早期高達8%、9%而且仍然有效的保單。利差損早已壓得不少壽險公司透不過氣來,有些公司不斷被主管要求增資卻力不從心。而一些外商因為總公司不堪如無底洞般的增資需求,已經出售或計畫找買家準備退場。

難怪預定在2011年實施的40號公報被喻為未來的保險海嘯,因為「依最沒有風險的利率計算保單應提存的責任準備金」以及「利差損在當期費用化」的要求,肯定如照妖鏡一般,讓不少壽險公司的財報非常難看。

雖然已經吞進去的毒藥難解,至少不要為了追求業績排名,或覬覦現金流入或高估資金運用能力而繼續吞食。這樣作看似消極,但或許正是亂世中最安全的生存之道。








編輯推薦
人壽保險
壽險業務員 平均做6.16年
隨著國人風險意識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大幅提升,壽險業務員的穩定度也明顯增加,根據壽險公...
市場訊息
新光人壽:樺加沙颱風來襲 新光人壽啟動「新光防颱五保」保戶關懷服務
強烈颱風樺加沙逼近台灣,中央氣象署已於9/21(日) 17: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預計首波影響地區...
人壽保險
真誠服務 善用人脈互利互助
今(二○二一)年五月,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雙北市疫情尤其險峻,相較之下,南台灣疫情雖然沒有北台灣來得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