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你以為開車「鐵包人」就比較安全嗎?保險公司研究告訴你,自行車騎士才是最靈敏又安全的道路駕駛! |
日前北北桃YouBike自行車傷害險正式上路,人們更留意到騎自行車可能面臨的風險,畢竟是人包鐵、而非鐵包人,總覺得四面楚歌好危險。但近來一份英國Chris Knott保險公司發表的研究卻指出,自行車騎士比汽車車主更安全!
Chris Knott保險公司根據理賠數據分析,在所有被保險車主中,有13%汽車每年出險至少一次,相較之下自行車僅6%,汽車車主的出險機率整整高出兩倍。對此,Chris Knott保險公司市場行銷部經理Nick Day認為,自行車騎士其實比汽車車主更留意行車周遭環境,並隨時警惕交通狀況,較能預測道路使用風險。
騎自行車是一種體力鍛鍊,可提高心理敏捷度,讓自行車騎士對危險的偵測能力更敏感。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份研究曾指出,騎自行車可以提升認知技能,自行車騎士對新訊息的反應能力比汽車車主快,根據研究結果,騎自行車比開車更能感知重要且必須留意的道路情景,主持該研究的作者甚至建議,如果汽車駕駛都能改為騎自行車,道路安全應能大幅改善。
然而,根據我國警政署最新調查,去(2017)年自行車(電動、腳踏)肇事造成34人死亡、1萬1,504人受傷,相較2013年,受傷人數增加1,342人,其中電動自行車肇事死亡人數增加1,310人最多;不過整體自行車肇事死亡人數則呈遞減趨勢,2013年時因為自行車肇事死亡人數有62人,去年則降至34人。顯然國內自行車的危機仍不可忽視。
騎自行車還是有自撞、自摔、被撞、撞到他人以及失竊等不能忽視的風險,且各國民眾騎自行車的習慣與道路交通環境不同。歐美國家民眾騎車頭戴安全帽的比例較高、交通也較不壅擠,相較之下台灣人騎自行車沒有戴安全帽的習慣(除了專業騎士或車隊),人口密度又相對高,肇事機率上升。因此,不論是騎腳踏車、騎摩托車或騎電動車,還是要留意自身保險保障是否足夠,並且多留意行車安全。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財經時勢 汪汪也有職災保障!全台292隻執勤犬明年納保,政府全額買單明(2026)年開始,政府部門的執勤犬也要強制投保了!全台292隻警犬、緝毒犬、搜救犬等「汪汪公務員... | 財經時勢 旅居國外返國仍有健保? 民眾大喊不公旅居國外民眾辦理健保退保,返國後卻可復保,這常被人質疑不公平。對此有民眾於公共政策平台提案,建議政府... | 人壽保險 保戶必備App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數位浪潮襲捲日常生活,應用程式(Application, 簡稱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