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文重點:根據調查,若亞馬遜與谷歌未來開拓保險業務,千禧世代有33%的人會選擇亞馬遜、23%選擇谷歌。這兩個平台對他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就習以為常的,因此當這些公司要與消費者建立起保險公司與保戶的關係會非常地順理成章,保險業如臨大敵! |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從線上賣書起家,近來亞馬遜更將觸手伸向「保險業」,目前已自行推出「Amazon Protect」的消費者商品保固服務,近期更有消息指出,亞馬遜攜手其他業者成立醫療保險公司,並有意在英國成立保險比價網站;無獨有偶,谷歌(Google)有最廣的使用者分布,再結合其科技進行分析、精算不是難事,一直對保險業虎視眈眈。當電商、科技公司搶攻保險市場,保險業者應該要有「危機意識」了。
掌握大數據分析、AI等技術,且用戶極為廣泛的亞馬遜與谷歌,近年進軍保險業的企圖愈來愈明顯,業務若拓展至比價平台除了會衝擊傳統保經代、業務員通路或其他比價平台網站,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保險公司經營。國際市場評鑑調查機構J.D. Power日前發布的調查指出,有5分之1的民眾願意向亞馬遜、谷歌購買住宅火險,而這些受訪的民眾有80%手中的保單是向國際大型保險公司投保,而這,就是這些科技大廠搶進保險業的突破口。
其實谷歌早在2016年就已嘗試建立保險比價平台,可惜最後以失敗收場。但J.D. Power財產/傷亡業務主管Tom Super指出,谷歌或亞馬遜不會止步於一次的失敗,而且他們將成為保險業未來的大敵!原因在於消費者對這些平台的使用度以及這些科技大廠的品牌知名度。
近年國外有愈來愈多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或AI技術經營保險的新創公司,如本刊先前曾報導過的Lemonade、Metromile、Trove等都是當紅炸子雞,但根據J.D. Power四月份的一份調查,僅6%的消費者知道這些保險新創業者,相較之下,谷歌與亞馬遜早就有足夠大又名聲響亮的招牌,如果這些業者大舉攻進保險業,除了傳統保險業者之外,創新保險業者也會受影響。
此外,根據此次調查,千禧世代對於向谷歌、亞馬遜買保險有相當大的興趣,其中33%的人會選擇亞馬遜、23%選擇谷歌。專家對此分析,這兩個平台對千禧世代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就習以為常的,因此當這些公司要與消費者建立起保險公司與保戶的關係會非常地順理成章。
但是保險業的優勢在於,經營保險的熟悉度以及當保戶在理賠、保險規劃需要專人服務的時候,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專業服務。專家認為,聊天機器人只能取得基本需求或數據,但是在建立保險公司與保戶長期合作的關係上,還是沒有辦法像業務員一樣深入理解一個人的家庭、生活或工作等,這些「有溫度」的服務仍遠超過數據分析的了解。
延伸閱讀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元大金控:獲英標準協會(BSI)頒發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查驗證書元大金控遵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全球永續性報告第四代指南」(簡稱GRI G4)撰寫「2014年企業社會... |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臺銀金棒 尬球技 為公益出擊
臺灣銀行金棒,攜手國家隊及明星隊頂尖球員,尬球技為公益出擊。該行董事長呂桔誠親率高階主管、同... | 人壽保險 4月壽險新約保費 年減10%
受到銀保通路衰退影響,今(102)年4月壽險新契約保費(FYP)收進809.47億元,較去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