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醫療、健康保險
懷孕前、後 保險規劃大不同!
文/何楷平 | 現代保險雜誌 | 2018.05.01 (月刊)

今(二○一八)年三月,一名六十二歲吳姓婦女,自然產下一名二千九百多公克健康的男嬰,母子均安,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齡自然產的罕見案例。

現代人晚婚、晚生,新生兒人數年年下滑,高齡婦女增產報國的新聞,不但成為新聞話題,也再度引發各界對少子化、高齡產婦的關注。

每四位準媽媽
就有一位是高齡產婦

最新統計顯示,台灣女性平均在三十一歲生第一胎,距離三十五歲高齡產婦的標準,愈來愈靠近。「我遇到的懷孕媽咪,幾乎都超過三十歲,年紀最大的,甚至都快五十歲了,」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觀察,高齡生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二○○六年,全台高齡產婦占比僅十一%,十年後,占比攀升至二十七%。

現在平均每四個孕婦,就有一位高齡產婦。「生兒育女的風險,主要發生在媽媽和寶寶的身上,」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張瑞幸指出,二十年前的婦女,大多在二十五、二十六歲就生第一胎,普遍沒有高齡生產的問題;但如今高齡產婦的比例愈來愈高,「胎兒早產、罹患唐氏症,或媽媽得到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風險,都會隨著孕婦年齡提高而增加。」張瑞幸說。

也就是說,儘管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孕婦的身體或體能優勢,依然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衰退。


 

孕前的保障規劃
婦嬰險保障媽咪嬰兒

和懷孕有關的保險,分為婦嬰險和婦女險。「婦女險保障的是媽媽本身,婦嬰險則保障媽媽和寶寶,」公勝保險經紀人欣蓬事業部經理吳榆錡指出,兩種保單最大的差異,就是保障對象不同,「不過,如果想要投保婦嬰險,準媽媽的懷孕週數,必須在二十八週內。」

很多準媽媽的疑問是,如果已經有醫療險,還需要投保婦嬰險嗎?事實上,雖然醫療險普遍將懷孕、流產或分娩(生產)的風險納入保障,但僅限特定疾病或醫療行為導致的住院費用,並沒有包括婦女特定疾病、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等。

 

 

延伸閱讀:

產後的保障規劃 小心觸犯三迷思

現代人晚婚 受孕機會小 試管嬰兒也有保險!?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台南首傳登革出血熱死亡 清除孳生源以防疫情過冬
迄今(2014)年12月2日止,全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共13,884例,前3名分別是高雄市13,47...
市場動態
車險到期免煩惱 自動續約將上路
受夠每年汽車保險到期,都要業務員重新報價嗎?金管會最近正研擬開放車險自動續約,讓保戶省去每年投保的麻...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東京2020奧運第一系列金、銀幣 精彩登場!
 2020年奧運將在日本東京舉辦,臺灣銀行獨家引進日本造幣局鑄造並經國際奧委會官方授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