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產險自律 這次是玩真的?
文/黎曉英 | 2004.11.01 (月刊)

產險公司得自律,因為國內23家公司經營者共同簽署並承諾遵守,若違反有罰則伺候;一向掌握國內大型企業保險規劃的經紀人也得自律,因為保險局也邀請相關負責人喝過咖啡,要求別再惡性殺價……,這些是今(93)年9月1日產險自律規範實施以來備受矚目的焦點,只不過這次推行的自律,是否真能改變國內產險業慣性殺價的生態,仍值得觀察。

續保費率打7折開罰  純屬誤會?

根據產險業自律規範,30億元以下保額的商業火險保單,不得低於危險保費;30億元以上的大型商業火險保單,續保保費不得低於降幅上限規定。如果違反,將處以10萬元到60萬元的罰款,累犯將加倍處分。這項新措施在產險公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典禮上正式對外公布,並有金管會主委龔照勝「違規嚴懲」的背書,次日,類似「殺到7折以下重罰」的斗大標題,便開始出現各大報的財經新聞版面。

若以9月30日定案的京華城商業火險保單千分之1.58的費率與去年的千分之2.7相較來看,降幅直逼4成2;就台北101金融大樓裙樓費率從去年的千分之1.8到今年原本據聞為千分之1,但因恐違反產險公會新實施的「安定市場費率規章」,在101金融大樓發函給所有簽單公司與負責的保險經紀人不准外漏後,經過協商,最後定案的續保費率為千分之1.26,降幅為3成,剛好符合產險公會規範措施的最低標準。無論如何,京華城案看來已逾越罰款界線,但卻不見公會祭出罰責。

不過產險公會理事長石燦明表示其實同業遵守的續保保費的降幅上限並非釘住7成這個單一數字。業者若能提出費率低於去年度7成以下的理由,例如企業加強損害防阻措施的具體成果等,只要新費率不低於前一年度的5折,也不會被罰。但如此一來,是否將成為業者砍費率的藉口?石燦明表示,公會已特別增設「安定火災保險市場小組」、「火險危險保費調查小組」負責監督。而為避免球員兼裁判的情況出現,小組委員由業者輪流擔任,且參與該案的業者都必須迴避。

公平會疑有聯合之嫌 動展開調查

正因為自律規範受到媒體關注,聳動標題三天兩頭見報,終於引來公平會的關注,於是在9月16日公開提出「主動調查與瞭解產險公會自律規範相關事實,是否構成聯合行為影響市場。」對此,石燦明說「誤會一場」。他表示,自律規範的用意在於健全產險市場,杜絕漫天殺價的情況,只不過既然公平會提出質疑,公會也已準備充分的資料提供調查。

自律規範是否可以跟聯合壟斷畫上等號?淡江大學保險經營研究所教授黃秀玲表示,自律規範的目的其實與公平交易法維護交易秩序的宗旨不謀而合。只是數十年來產險業的價格競爭未曾間斷,倘若自律流於口號,價格殺過頭導致產險業喪失清償能力的結果不難想像。問題一旦發生,危害的不僅止於產險業者,對所有企業主來說,支出龐大的保費,在事故發生後卻得不到應有的賠償,結局將是兩敗俱傷。限制降幅正是為了遏止這樣的狀況出現,不該跟一般業者聯合哄抬價格壟斷市場相提並論。

國營事業採購競標  將使產險自律破局?

國營事業自採購法實施以來,保險的招標作業向來以價格低者取勝。問題是採購競標會不會造成產險自律破局?黃秀玲表示,保險是無形商品,不宜適用採購法,在前任理事長王事展任內產險公會及許多學者都已多次提出呼籲。雖然採購法除了規定價格標,還包括「最有利標」,只是「最有利」的標準每個人的定義或有落差,就公務員的心態不難想像,為免遭人非議被扣上圖利特定業者的帽子,不如全部以最低價格衡量。黃秀玲感嘆說,難道非要到真的發生最低價得標的保險公司在事故發生時賠不出來,主管機關才會認真思考保險放入採購法的適當性嗎?

另外就國內最大、總保額高達3,040億元的中油火險保單招標案來看,中國產物以2.65億元得標,姑且不論保額比去年度增加240億元,表面上保費僅比去年度的2.88億元小降不到1成,然而去年中產為爭取中油業務,保費已經殺到市場水準的5成左右,用殺到底的價格做為比較基礎,是否公平?

對此石燦明自信地表示,產險業者已經達成共識,既然參與投標,價格是不是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會自行斟酌,若競標價格上限低於危險保費,結果不會是產險自律破局,而是沒有業者參與投標使得國營事業的保險採購流標。黃秀玲補充,用殺到底的價格做為比較基礎,應回歸到國營事業的特性。因為編列年度預算,必須經過主管機關甚至立法院層層審核,新年度的保費編列無法超出前一年的額度,是否公平實在無法據此下定論。

自律規範是真的  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自律規範加上罰款的配套措施施行之後,真能有效解決市場慣性殺價的風氣?產險業者普遍認為,有罰款,初期當然會有效。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還是能摸索出變通之道。

是不是玩真的?石燦明認為業者已經達成共識,不至於出現上述的說法。從過去經驗來看,美國911事件發生前,因價格惡性競爭,使得國際再保公司在台灣的業務經營連連虧損,長期以來已呈現淡出台灣市場跡象;911事件發生後,全世界再保容量萎縮,再保分出更是困難。產險受再保影響深遠,相信業者已全然了解不能只靠殺低價格,否則違背對價原則使產險公司處於長期虧損狀態,終將喪失清償能力。

而黃秀玲站在專業媒體人及學者的中立角度觀察,企業選擇產險公司,價格成為考量的重要因素是理所當然,然而產險業要思量的是提供低價的背後,是否具備專業的技術與能力,做為協助企業降低損失的後盾,避免落入惡性價格競爭,方是永續經營的必然關鍵。至於產險業是不是玩真的?黃秀玲則說,這將是石燦明接任產險公會理事長後,最嚴厲的挑戰之一。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理財點「金」業大行其道!
走進中山北路上的台新財富管理銀行,彷如「城市中的花園」的設計風格,讓人覺得輕鬆而沒有壓迫感;這...
市場訊息
中信人壽:全新官網領先業界推出多螢服務 滿足行動保戶零時差查詢需求
根據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 2015年5月發布的「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
市場訊息
三商美邦人壽:人口結構老化快 建議提早進行退休準備
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型態已有別於過往的「高齡化社會」,2018年老年人口更進一步達總人口的14%,正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