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一個念頭 一輩子承擔
文/黎曉英 | 2004.11.01 (月刊)

今(93)年前三季,台灣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3,248億元,其中傳統型壽險商品約1,107 億元,傳統型年金約971億元,合計約2,078億元,投資型保險則約1,170億元。目前傳統型與投資型商品的占率分別為64%比36%,相較於92年年底的75%比25%,投資型商品再攻下新契約市場大餅的11個百分點。換句話說,今年到第三季為止,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每2.8元就有1元來自投資型商品。

但是投資型商品保費占新契約的36%是指市場的平均數,事實上29家壽險公司當中,投資型商品占率低於36%的仍高達19家,包括國泰與新光兩大壽險公司在內。國泰的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雖高達226億元,僅次於統一安聯的293億元,但仍僅占該公司前三季新契約保費收入的33.9%。而62.5%的業務來自於傳統型年金的新光,投資型商品的保費占率則僅約10.8%。此外,幸福、大都會國際、中央、宏泰、興農、美國、安達以及只賣簡易壽險的中華郵政壽險等8家公司的投資型保險保費收入都掛0;國寶、國華、康健等3家則只是聊備一格,都沒有超過1億元或1成。

但是相對地,少數公司則以投資型商品為絕對主流,而且以銀行為最主要通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統一安聯莫屬,該公司的投資型保險保費收入在9月份單月就增加了31億元,而到第三季為止,該公司295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傳統型商品僅約2億元,亦即來自於投資型商品的保費占率高達99.3%,較去年97.4%更挺進100%「投資型保險專賣店」,國內第一家單一險種保險公司(Monoline Insurance Company)儼然成形。其次則是投資型商品在台灣的「鼻祖」宏利人壽占89.5%,及佳迪福85.7%。

至於南山、ING安泰、保誠等外商系統的大型壽險公司,前三季的投資型商品占率則分別為57.6%、63.3%、67%。本土的富邦、台壽、中壽則分別為45.6%、20.3%、20.9%。

從這個現象看來,國內壽險公司對投資型商品的觀點與策略,仍然相當分歧。

壽險提供的是未來的承諾,因此任何一種壽險商品都有可能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者是保單所承保的危險本身被高估或低估、保險公司對未來社會或經濟環境的評估過於悲觀或樂觀,或因經營者或主管機關欠缺實際經驗,甚至是精算基礎或保單設計的錯誤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幾年前紅極一時的終身醫療險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保險公司多已飽嚐苦果,不再銷售當初大賣特賣的版本。但是已流通在外可能以百萬張計的保單,仍是保險公司必須承擔到所有被保險人都走到人生終點的責任。

台灣推出投資型保單還不到3年,要評論或預測未來的發展恐怕還太早,尤其近年來國內外投資環境瞬息萬變,可能的變數更多。但是不論對保戶或保險公司而言,至少有一件事是公平的,那就是一個念頭,可能需要用一輩子來承擔。

 

 

 

 




編輯推薦
財經時勢
內部教育訓練沒落實? 保險局將要求外部訓練
本文重點:保險局研議「登錄業務員每年應接受6小時外部排定的法令遵循課程」,業...
人壽保險
車禍釀傷亡 強制險理賠
去(九十九)年十二月一輛前往阿里山參加聯誼活動的遊覽車,疑似煞車失靈發生車禍,造成三死八重傷慘...
退休規劃
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退休了,你有養老金焦慮嗎?
當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即表示六十五歲以上屆逢退休或已退休的龐大族群超過四一八萬人,而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