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去(二○一一)年台灣壽險業的初年度保費收入保兆不成,最後小差一哩路,收在九九五一億元,比起前年的一.一六兆減少近一千七百億,衰退幅度達一四.四%。有效契約保費收入也從前年的二.三兆萎縮至不到二.二兆元,衰退四.九%。
壽險奪回六成六市場 年金衰退六成五
分析去年各險種的進帳,可以發現前年戰功彪炳的短年期利變型年金與六年期養老險退燒,是造成去年業績衰退的主因。
前年十一月主管機關規定利變年金解約費用必須收取三年以上且每年至少一%,加上台幣利變型年金宣告利率不具競爭性,導致去年利變型年金新契約保費衰退七成,各種年金險合計衰退六成五,市佔率從去年的四成二銳減為一成七。初年度保費則由前年的近五千億急凍至一七二八億。
去年撐盤的是久無重大表現的傳統型壽險,初年度保費突破五千億,來到五一五一億,相較於前年的四七○二億成長近一成,拿下五成二的市場,其中又以躉繳型養老險貢獻最大。金融海嘯後大幅衰退的投資型壽險略有起色,初年度保費收入一三八九億,較前年的七五七億元成長近八成四,佔率一成四,比前年多出一倍。合計傳統型、投資型與利變型在內的各類人壽保險,佔壽險業初年度保費的六成六,高於前年的四成七。
萬能壽險的表現也很亮眼,初年度保費收入一二一七億元,成長四成八,市佔率由前年的七%增加到一二%。
健康與傷害險保費收入約四一三億元,較前年增加一成一,佔率四%。產險業二○○二年開辦傷害險、二○○八年開辦健康險,到去年年底保費收入合計一四四億元,約為壽險業的三成五。而被視為產險業健康險絆腳石的「不保證續保」規範今年可望解除,未來與壽險業搶食健康險市場的態勢將更明朗。
整體而言去年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有五成六來自傳統型保單,較前年的四成四大幅提高,投資型約一成九高於前年的一成三,來自利變型商品的業務則僅一成三遠低於前年的三成六。
前五大 三家衰退 躉繳貢獻六成六保費
去年在市場上營業的壽險公司共三十家,其中衰退的有十四家,包括龍頭國泰與緊追在後的富邦都衰退超過二成。國泰的新契約保費市場佔率二成六,富邦則為二成二,都低於去年的佔率,兩個蔡家合計拿下大約四成八的市場,低於前年的五成五。中壽成長三七%晉升第三,新光衰退八.二%排名第四。遠雄成長近三成五,從去年的第十名躍進第五。
前十大當中成長率最亮眼的是三商美邦,在市場普遍衰退的情況下逆勢成長五成二,因而從前年的十二名擠身第九。
躉繳件仍是去年壽險業創造新契約保費數字的利器,九九五一億元保費當中有六五八九億為躉繳,相較於前年躉繳件進帳七六四八億元,去年衰退一三.八%。雖然主管機關為鼓勵業者多銷售分期繳保單,力推等價保費,但躉繳佔率仍比去年的六五.八%再墊高到六六.二%,換句話說只有三三.八%的保費來自分期繳保單,帶進三三六二億元的收入,較去年的三九七二億元衰退一五.四%。
前五大壽險公司當中僅中國的分期繳大於躉繳,其他躉繳保費佔率都在近七成到八成以上。
躉繳件的保費一次到位,雖然可以讓當年的成績單立刻耀眼,但卻因為完全沒有續繳保費,導致隔年業績歸零,必須不斷刺激保戶資金動能,若後援不足,在少了續期保費撐場面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很容易快速下修。
前年躉繳保費佔率超過九成的合庫、臺銀與第一金等三家都是具有銀行背景的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分別佔居第六、第八與第十九,去年這三家的躉繳保費佔率仍超過九成,但業績排名分別退到第八、第十與二十二,衰退幅度介於一成四到近二成九之間。安聯前年躉繳保費的佔率也近九成六,去年衰退近六成九,排名從第五掉到十三。
整體來看,去年各公司的躉繳保費佔率普遍降低,前五大僅富邦增加近一成八。排名第六的南山在潤成入主後,商品策略轉向躉繳七年期儲蓄險以及其他短年期商品,躉繳保費佔新契約保費的佔率從前一年的一成五增加到三成六,強烈展示衝高保費收入與排名的企圖。
初年度保費排名十大的公司當中,以傳統壽險為主力的有五家,包括國泰、富邦、新光、南山與三商美邦,其中第二名的富邦與第六名的南山都有超過八成的業務來自養老險、增額壽險等傳統壽險。
今年擠進前三名的中國、第五名的遠雄與第十名的臺銀等三家則以萬能壽險為主力,第八名的合庫則以利變型年金銷售最多。
安聯維持專賣投資型保單的一貫策略,去年以投資型年金為主,佔八成一,壽險則佔一成八。在投資型保單銷售潮尚未回溫的情況下,除安聯之外,主攻投資型年金的還有中泰、第一金、蘇黎世,且佔率至少在七成七以上,蘇黎世甚至只賣投資型年金,而以投資型壽險為主的則僅有法國巴黎一家。
仍由安定基金接管中的國華去年保費收入中健康、傷害險佔四成三,康健則佔五成七,是唯二非以壽險或年金為主的公司。
雖然利變年金退燒,仍有合庫、國寶的業務以利變年金為最大宗。
銀行拿走五成七新契約市場 業務員通路升溫
壽險公司的行銷通路包括業務員、銀行保險、直效行銷與保經代等。去年業務員對壽險新契約的貢獻度提高到三九%,銀行保險降到五七%,直效行銷與保經代分別維持一%與三%。
去年來自各通路的業務互有消長,其中業務員通路成長二.六%,銀行保險則衰退二成三,直效行銷也減少八.二%,保經代則衰退六.五%。
去年銀行保險的佔率雖未能保六,但仍是最重要的通路,佔率達五成七,前五大公司僅國泰與新光來自業務員的保費高於銀行通路,且佔率都高於前年。富邦雖擁有前安泰的優質業務員,仍不敵銀行通路的七成四;買下保誠業務體系的中國對銀行的依賴度也有增無減,佔率達六成六。
過去以傳統業務員為主的南山與三商美邦也陸續拓展銀行通路,去年來自銀行的業務分別達到一四%與四十%,高於前年的一一%與三四%。
而合庫與滙豐更以銀行為唯一通路,法國巴黎的銀行保險佔率也高達九成九。臺銀、保誠、中泰、第一金來自銀行的業務都在九成以上。
除了中華郵政與保德信一如過去僅有業務員通路之外,以南山業務員對新契約的貢獻度最高,達八五%,不過在南山拓展銀行通路的策略下,業務員的佔率已較前年降低三個百分點。
以保經代通路為主的則有全球、朝陽、國寶與蘇黎世三家,其中蘇黎世只有經代人通路,朝陽與國寶對經代人的依賴度也在九成上下。
有效契約保住二兆 衰退近五%
去年壽險業的有效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二兆一九八四億元,較前一年度的二兆三一二五億元衰退近五%。有效契約保費收入當中有五四.七%來自過去銷售目前仍在續繳的保費,約一兆二○三三億元,較前一年度的一兆一五○五億增加四.五九%,另外的四五.三%則為當年度銷售的新契約。
有效契約保費比的是長期經營的成果,年資越長、過去分期繳業務的成長越穩定,累積的續期保費越多,自然就佔了排名的優勢。
去年國泰不論在有效契約、新契約、續年度保費都排名第一,年資較淺的富邦續年度保費低於資深的南山,中華郵政既沒有躉繳件,過去業務成長的狀況也較穩定,在續年度保費的排名優於新契約與有效契約。
至於以躉繳件為主的公司,隔年的續期保費勢必受到衝擊,包括法國巴黎、合庫、中泰、第一金等,續期保費的排名都遠較新契約遜色。
再壞一年 壽險業的共同挑戰
在傳統外幣保單不計入壽險海外投資的利多政策下,加上預定利率高於台幣保單,今年以美元為主的外幣保單可能為壽險業帶來銷售熱潮,但是包括全球景氣復甦訊號不明朗、歐債危機尚未解除等利空因素,加上今年七月起短年期保單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將使保費調漲,市場預估業績將衰退三成。
在通路方面,據了解金管會將強化銀行通路以及經代業的管理,業者預估這兩個通路的新契約保費都可能受衝擊。
在去年衰退一成四之後,再壞一年,恐怕是壽險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舉辦「懷舊童趣·幸福We Time相聚」!邀請三明治族家庭一起來辦桌 重溫台式古早味作為三明治族首選的保險公司,保誠人壽透過年度三明治族大調查洞察現代三明治族群的壓力與挑戰,致力於提供... | 市場動態 台灣訊息集錦
【保險訊息】保證給付投資型保單責任準備金提列 選取樣本數時應採移動平均法
有鑑於提... | 市場訊息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星巴克 邀請卡友共享美好咖啡時光國泰世華銀行與星巴克為提供消費者獨一無二的咖啡體驗,共同宣布明(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活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