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市場動態
興利、除弊 保險監理跨世紀
| 2012.02.01 (月刊)

二○○八年一場金融海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日本受到重創,擁有十七萬六千多名保戶的大和生命保險公司宣佈倒閉;而全球第一大保險市場─美國,各種組織形態的壽險業更只剩九四六家,較全盛時期一九八八年的二三四三家,足足少了六成。

當時台灣保險業固然受到波及,但是在主管機關的高度監理下,沒有一家保險公司走上破產之途,除由安定基金出面接管國華人壽,其餘資本適足率(RBC)低於二百的公司也在這二年內陸續增資,逐漸步上正軌。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黃天牧就像技高一籌的舵手,引領保險業這艘載有十三兆資產的巨船在大海中航行,不會一味追求速度,而是帶領船員安然度過每一次的狂風巨浪。

處理過去 面對現在 規劃未來

翻開近二十年的台灣金融史,等同是一部降息史。一九九○年,一年期定存利率高達九.五%,金融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保險業也順勢推出預定利率高於定存的保單,但定存利率卻開始逐年下滑。

到了二○○四年,定存利率跌至谷底一%,隔年三月,黃天牧接任保險局局長,與業者共同面對最嚴峻的利差損時期。

負利差使保險業必須尋求更好的獲利標的,相對會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而歐洲債信問題讓全球金融環境面臨二次衰退,投資獲利愈來愈難,匯率風險也愈來愈大。過去二十多年來保險公司累積的高利率保單,把保險業推向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上任即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黃天牧一點也不推諉的表示,過去不論業者或監理機關,都戰戰兢兢的希望把市場做好,但因為無法掌握利率走勢,以至於產生利差損問題。

他認為,每天在工作上都要處理過去、面對現在,以及規劃未來,不能把今天的問題都推給昨天,現在擔任保險局局長工作,就要面對所有該面對的挑戰。

過度監理 保險業經營最大風險?

黃天牧誠懇、不官僚的作風,讓習慣循「以往模式」解決問題的業者都有點「怕」他,因為正直、不徇私,也在業界留下「難溝通」的名聲。

比任何人都瞭解保險業需求的黃天牧,努力推動所有對保戶有益、能解決保險業經營困境、健全業者體質的政策,七年前甫上任就提出要放寬海外投資上限,幫助業者增加投資工具,但嚴格的監理作風也讓他遭受各方挑戰及批評,尤其外在環境愈險峻,業界對於監理單位重除弊、輕興利的反彈聲浪就愈大。

黃天牧表示,他在二○一一年六月應邀參加歐洲保險暨再保險聯盟會議,席間主辦單位對全歐洲保險業做即席問卷調查,希望瞭解保險業認為經營的最大風險為何,結果得到的答案是「保險監理機關的過度監理」,顯然問題並非在於「除弊」或是「興利」,而是業者永遠希望監理愈少愈好。

事實上,只要企業體質好且遵循法規,監理官自然不用扮黑臉,又是裁罰又是接管,成為業者的眼中釘。但這幾年在解除金融業各項管制或開放自由化經營的過程中引發金融風暴,使得監理政策又被重新提出討論,尤其當時保險業所賣的結構債保單並未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更突顯當時監理的有效性。

黃天牧強調,除弊未必不是興利,因為除掉弊端就有更好的基礎能夠創造利基,就像體質強健的人就不容易生病一樣,二者應為互補,不能截然劃分,重點在於監理強度是否合適。

多項興利措施 解決經營困境

其實,去年一年除通過多項業者爭取多年的政策,包括傳統外幣保單不計入海外投資限額、提列外匯變動準備金,也特別融通保險業RBC的計算,有關股票未實現損益,得採「評價日」前半年的「個股日均收盤價」來評價,減輕業者因RBC不足而必須增資的壓力。

也有一些政府視為利多,但業者卻不太買帳的政策,例如鼓勵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以及發行企業年金。

黃天牧表示,保險業者對能創造收益、兼顧安全的投資管道應該都會有興趣,但仍需視國內提供保險業投資的公共建設性質,及未來參與的模式是否符合業者需求。

為了鼓勵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保險局在過去一、二年修改相關法規,對公共建設的投資額度從被投資對象實收資本額的十%提高到二十五%,對於以公共建設為標的證券化商品,投資額度也提高到發行總額的十%。

但業者對投資公共建設的期待包括保險業是否能擔任獨立董事或監察人,及以政府公債的方式發行公共建設證券化商品,以保證保險業的收益。對於業者的需求,黃天牧表示,會積極協商修改相關法令,努力促成保險資金投入公設。

在企業年金方面,由於開辦的門檻較嚴格,包括二百人以上的企業,以及提供保證收益率,保險業者認為在經營上會有困難,金管會已將業者的難處向勞委會反應,然而,為兼顧勞工退休權益,法令政策未必能夠完全合乎保險業者的期待,因此仍有待主管機關與業者繼續溝通。

此外,黃天牧也肯定保險業在退休議題扮演的重要角色,希望未來能夠與相關主管機關達成共識,讓保險業在未來擔負起勞工經濟安全上的保障。

保險監理三大目標:強化清償能力、資訊對稱、提升民眾信心

面對業界不同的聲音,黃天牧認為保險監理必須朝三方面思考,第一要強化保險業的清償能力,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第二必須解決保戶與保險公司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讓消費者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選擇需要的保險商品,保護消費者權益;第三要強化社會大眾對保險市場的信心,他指出,保險是社會安全網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民眾對保險業產生懷疑,安全機制就會受到影響。

三個座標 權衡保險監理政策

黃天牧在決策時自有度量對錯的標準,他心中有三個用來權衡保險監理政策的座標軸。第一是「長期和短期」,業者往往需要在短期內達成某些營運目標,但有些政策短期有效,長期不見得有益,因此主管機關不能隨業者起舞。

第二是「政府與市場」,他表示,過度監理會加重業者的遵循成本,單靠市場機制則會形成監理不足,無法適度矯正市場行為。如何在業者自律、市場監督、政府干預之間取得均衡,監理者需要權衡。

第三是「國際監理制度與在地發展」之間的考量,日前在保險業者與會計專家等正反意見中,通過保險業提列外匯變動準備金,就是在國際會計準則與本土保險業需求間做出妥協的結果。

新年目標 提升保險局效能

公務單位的行政程序一關接一關,往往給人效率不彰的印象,根據本刊第二七一期「保險局施政滿意度調查」,保險業者對保險局的行政效率打了七十四.八分,居各評鑑項目倒數第二名,評價最差的則是溝通能力,只獲得七十四分。黃天牧表示,新的年度將竭力增進組織效能,以提升業者各項申請的處理效率為目標。

迎接建國一○一年,黃天牧提出五項努力目標,除提升行政效率外,還包括依據保險公司規模進行差異化管理、創新、強化保險業的競爭力、與全球接軌。

黃天牧表示,對於不同風險、財務體質的公司應有不同的監理模式;此外,創新是成長的基礎,建構良好的監理環境,讓業者願意創新,商品審查也朝此方向邁進。

他指出,金融產業除了強調安全、安定之外,也要提升在國際間的競爭力,扶植產業發展;再者,在全球化進程中,把國際監理法規與國內監理法規做調和,也是他要努力的方向。

推動五大願景 健全保險發展

即使保險業者對主管機關怨聲連連,但黃天牧在業界仍有很高的滿意度,根據本刊調查,業界對黃天牧個人的滿意度高達八十二.三九%。

一○一年是個跨世紀的開始,展望未來,黃天牧表示保險監理有五項議題待擘劃推動,包括強化保險業的社會資本功能、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保險需求、掌握氣候變遷對保險業的風險與契機、參與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構、提升保險監理國際化的進程,以健全保險市場穩健發展。








編輯推薦
健康醫療百科
多吃綠色蔬菜 比抗藍光眼鏡更護眼 
使用3C產品已經成為台灣的全民運動,多數民眾認為螢幕會釋出藍光傷眼,業者看準此項商機,紛紛推出抗...
市場訊息
臺灣銀行:Baby鼠彩色精鑄銀幣 歡樂上市!
臺灣銀行自108年12月11日起,於臺灣銀行網站「黃金業務-紀念幣及套裝錢幣訂購」、營業部、各分行(...
市場訊息
<電視座談預告>「室內吸菸」比霾害更傷肺!
​最近幾個月,「紫爆」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彙,民眾卻避之唯恐不及。 其實,紫爆指的是PM2.5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