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現代看保險
政策不確定 市場不安定
| 2004.10.01 (月刊)

行政院院會於9月15日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未來中央政府將設13個部、4個委員會,而其中財政部的職權包括了金融政策一項,因此引發了財經學者、立法委員及業者對於7月1日才從財政部移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業務如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是否又要重回財政部的臆測。

隨著這個草案而來的,當然是各種不同立場的論點。其中有贊成有反對,有褒也有貶。而政策粗糙、說變就變,造成政府支出成本、行政效率成本與企業遵行成本的浪費,則幾乎是各方共同的批評。

對於未來「金融政策」主管機關,是否果真回歸財政部?金管會是否只負責裁決性、調查性與管制性的工作,官員說法不一,但是行政院長游錫堃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行政院組織法通過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屬於獨立機關,但金融產業政策仍由行政院訂定。」果真如此,運作迄今才剛滿3個月的金管會,恐怕難免一如部分市場人士預期將被大幅削權。

不過受金管會監管的金融業最關心的,恐怕並不在於金融政策到底是財政部或金管會來制定,而在是否能夠有穩定的、確定的政策,否則為遵行多變的政策所付出的成本,必將一再發生,而且很難準確估算。

如同風險管理學中歸納風險的社會成本,大多肇因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包括因為躊躇於不確定而造成的生產力降低。當然,不確定的本身更是風險之所以形成的要件。而整個風險管理的目標,不外乎在於追求讓未來所有的狀況都可以更明確、更易於擬定最有效的因應方案。政府機關或政府政策自然不能是不確定的創造者。

而保險業是為客戶承擔風險的行業,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與明確的政策方針,以做為擬定與執行營運策略的依據。因此不論是負責政策制定或監理的機關本身的穩定度與一貫性,或監理官異動頻率的改善,都有助於減少主管機關與業者之間一再重新對保險專業與市場建立共識所須耗費的時間與人力、物力成本,當然也有助於保險業的健全發展與市場的安定。

我們相信政府的任何政策都是為了讓政府機器的運作更順暢、更有效率,改變也必然在於追求優於現狀的可能。但是對於對政府政策極為敏感且與一般民眾關係密切的金融保險業而言,或許唯有明確而穩定的政策才能讓業者安心經營,建構一個真正安定的市場。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宏泰人壽:關懷高齡族群避免金融剝削 加強高齡投保審查並協助權益維護
為了關懷高齡族群、避免金融剝削,宏泰人壽透過制度與標準化的作業程序,讓高齡長者在投保過程及售後服務受...
財經時勢
令人翻白眼 保險業務惹毛你的十句話!
適當的話術有助於銷售,但說得天花亂墜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娛樂網站《哈哈台Haha Tai》繼原創娛樂短...
市場動態
6月壽險業務員 淨增加不到1%
不少保險公司將增員主力放在畢業季求職潮,但顯然效果不彰,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