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投資理財
台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業務員講不清楚的商品不要買
文/劉振豐 | 2009.07.01 (月刊)

台灣金控董事長、中華民國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過去長期在財政部、金管會擔任十分吃重的金融監理工作。

對銀行、證券、保險都知之甚詳的張秀蓮,當然也是理財高手,保險、房地產、股票、基金、存款樣樣都有。不只這樣,靠著對國際市場的敏銳度與了解,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她可是毫髮未傷。張秀蓮說「雷曼兄弟傳出倒閉時,我迅速在3天內把手頭上的股票和基金『賣光光』,所以都沒有虧到」。

在保險方面,她是南山人壽的保戶,而現在她所領銜的台灣金控底下也有台銀人壽,她認為業務員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她很反對業務員或理專靠「話術」成交,「客戶上過一次當,下次還會再來嗎?」。而且,每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不一樣,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推同一套。「比較保守的客戶,就應該賣給他類似定存商品啊!雖然投資收益不高,至少不會損及本金。」

張秀蓮說「台銀就絕對不用話術,而且會為客戶設想」,她舉例說「有一次有位客戶到台銀櫃台,說他手頭上有1,000萬元想做投資理財,我們的理專就建議這位客戶先規劃200萬元的商品,以後再慢慢進場,不要一次投資完畢,比較妥當。」

有的金融商品經過財務工程的包裝處理,很複雜、很難懂,買這種東西風險很大。美國的金融監理改革就希望至少做到推出新商品時,董、監事要先看懂才能上市。既然這樣,消費者要怎樣避免買錯商品?張秀蓮說「一個在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任職的朋友說,只要是公司要我們用力去賣的商品,通常銷售佣金都很高,相對的,也就表示客戶買這種商品的風險也比較高」,或許這就是一種判斷的「撇步」。

另外,「最簡單、安全的方法」,張秀蓮說「就是多問、問清楚,問到自己了解為止。例如,問清楚最糟糕的情況下,你最大的虧損會是多少,問清楚保本是怎麼保的、無條件保本還是在甚麼情況下才保本…這一類的問題」,如果業務員或理專避重就輕,那麼你要想一想他是否夠誠信?「如果他答不出來,表示連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賣的是甚麼,你千萬不要買!」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全球人壽:女力崛起 提醒善用保險保障移轉婦科疾病風險
台灣女力崛起,但同時背負著高工時的工作壓力及家庭壓力,往往下班後面臨另一個永遠下不了的班,也因此...
退休規劃
「退休準備平台」買保險 12/30多了一個新商品!
涵蓋投資及保障的「退休準備平台」,12/30開始,也可以投保微型保險了! 2021年底上線的「...
市場訊息
《重要新聞》2024年06月11日
勞動部:補助企業推動工作生活平衡措施 113年度受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