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找到情緒出口遠離產後憂鬱症
文/葉惠娟 | 2013.01.01 (月刊)

嬰兒出生人數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統計,二○一二年一~十一月出生嬰兒計二十萬八二七九人,較二○一一年同期增加一.八三%,估計全年出生嬰兒可達二十二萬人。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國洋指出,隨著嬰兒出生人數上升,因產後憂鬱症求助的患者也較往年多。

產後憂鬱症 發生率約十五%

產後憂鬱症其實與荷爾蒙急劇變化有關,黃國洋表示,女性懷孕後,荷爾蒙會大量增加,讓子宮成為可以保護胎兒的環境,但是寶寶出生以後,母親的荷爾蒙會在四十八~七十二小時內急速下降,因此產生鬱悶情緒,甚至是憂鬱症。

至於如何分辨產後鬱悶與產後憂鬱症?黃國洋說,五十~八十%的產婦會發生產後鬱悶,症狀包括心情悶悶的、對甚麼事都難以提起興致,有的人還會伴隨失眠。一般而言,只要有家庭支持或向心理衛生人員諮商,產後鬱悶平均兩週半以內就會消失,如果持續超過四週,就有可能是產後憂鬱症。

此外,醫學上對產後憂鬱症的定義通常以「產後一年內病發」為標準,也就是說,寶寶滿一歲之前,媽媽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就符合產後憂鬱症的定義。黃國洋指出,若以產後一年為計算標準,則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為十五%。

月子坐得好 遠離產後憂鬱症威脅

依據中國人習俗,坐月子期間產婦不能吹風、寶寶出生三個月內不能帶出門,而這段期間也是產後憂鬱症的好發期,尤其是剛生產後,因此,坐月子對於預防產後憂鬱症也有一定的幫助。黃國洋指出,國內曾有一篇發表在知名期刊的研究,肯定坐月子對女性的好處,並指出女性坐月子期間得到配偶、婆家或娘家的支持越多,越不會有產後憂鬱症的狀況發生。

至於是否一定要選擇月子中心?黃國洋認為不一定,不過服務品質好的月子中心,的確可以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讓產婦獲得充足的休息,有助於紓解身心承受的壓力。

在專業機構坐月子也有助於提早發現產後憂鬱症。黃國洋說,合格的月子中心或醫院附屬的產後之家通常都有專業護理人員,只要一發現產婦不對勁,就會告知家人並請專科醫師會診。此外,善用月子中心的聯誼廳,可以降低產後憂鬱症發生。媽媽們在這裡互動聊天、彼此支持,精神健康也會提升。

哺乳產婦 治療以心理諮商為主

確診產後憂鬱症後,醫師將會依照病情提供最適的治療建議。

黃國洋指出,除了有自殺、殺嬰念頭的患者會安排入住急性病房之外,產後憂鬱症一般而言不需要住院,且為了避免抗憂鬱藥物透過母乳進入寶寶身體,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以心理諮商為主,輔以運動以及家庭支持的方式治療。

如果非要用藥物治療不可,黃國洋說,為降低對寶寶的影響,會開立最低有效劑量,或建議媽媽降低餵哺母乳的頻率,並提高配方奶的比重。已是兩個孩子爸爸的黃國洋呼籲,產婦的健康有賴另一半支持,太太剛生產完那段期間,先生若能在下班後花點時間幫忙洗奶瓶、消毒奶瓶、換尿布、幫寶寶洗澡,並且多關心太太的情緒等,遠比太太罹患憂鬱症才想辦法補救來得好。

家人支持縮短憂鬱症病程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指出,不論尋求西醫或中醫治療,產婦對於吃藥都會有疑惑與恐懼,就怕用藥影響到寶寶,因此會尋求其他的方式放鬆情緒,例如靜坐、主題式冥想、散步、呼吸練習、精油芳療、音樂紓壓等。

無論接受哪種療法,家人的支持都很重要,蘇禾舉例說,一位心理師意識到自己將面臨憂鬱症風暴,於是主動向先生說明自己未來的狀況以及需要的幫助,還向年幼的孩子說,「未來有一段時間媽媽的情緒將與過去不同,如果看到媽媽一直哭或是不想講話,那不是你的錯,是媽媽的情緒正在感冒、生病。」由於事先做好溝通,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很快走出憂鬱症狀態。

蘇禾強調,憂鬱症患者如果無法從家人獲得足夠的支持,一定要主動就醫或尋找相關的支持團體幫助自己,才不會從自我否定演變為自我傷害,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人壽:中秋返鄉樂團圓「一日平安」守護全家人
中秋節與新春、元宵、清明、端午與中元並列重要傳統民俗節日,是與親愛的家人團聚之日,許多在外地工作、讀...
財產保險
沒有投保或保險效期未滿30天 不能換發牌照、登記或檢驗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制度實施已邁入第8年,經過主管機關檢討實施成效、聽取各方意見後所提出的修正草案...
市場訊息
健保署:要報稅了!輕鬆查詢年度健保費繳費金額
5月報稅季又將到來,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提醒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112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