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來源 類別 發行日期 閱讀權限
~
不放置新聞 --- --- --- ---
>
<
收件人姓名:
收件人Email:
寄件人電話:
新聞 健康醫療百科
中西療法紓壓,情緒不暴走
文/周家仰 | 2014.08.01 (月刊)

董氏基金會在去(2013)年五月至十二月間,針對三千多名上班族進行問卷調查,推估全台約有二百九十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其中21%上班族感到憂鬱的主因就是工作。

這項統計顯示,男性上班族的前三大壓力來源依序為:業務(工作量過多、業績壓力等)、健康(長期外食、沒時間運動等)及時間(工作時數過長、工作時間日夜顛倒等);女性則為「健康」、「業務」及「時間」。

上班族平常工作繁忙,常加班、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有人「日也操、暝也操」,白天上班,晚上上網玩Facebook或手機LINE等通訊軟體,漸漸發覺脖子愈來愈緊,肌肉愈來愈僵硬。如果生理上出現失眠、不明原因頭痛、壓力禿、講話時手腳不自覺抖動、反覆嘴破不易癒合、牙齦出血、皮膚長青春痘、心悸(靜止時心跳每分鐘超過一百下)、消化道腸躁症、腹瀉、胃痛、頻尿、便秘、視覺模糊、甚至骨質疏鬆症等症狀;心理上則出現記憶力減退、專注力降低、情緒管控能力變差,一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發怒,小心「壓力症候群」已經不知不覺找上你!

如何做好情緒管控,進而紓解工作壓力,已成上班族不可不知的課題,本文從專業心理師及中醫的角度,教導上班族如何轉換壓力為進步的動力,並維持身心靈的平衡。

心理師邱永林:改變壓力認知,逆轉壓力造成的傷害

要如何正確面對各種壓力?曾在美國賓州及舊金山執業的心理師邱永林認為,許多人面對壓力常想要戰勝壓力,其實只要改變對壓力的認知,就可逆轉壓力所造成的傷害。

他提出一個壓力的公式:人對壓力的感受=壓力源/活力源。從這個公式看出,一個人在職場上要降低壓力的感受,只有降低壓力源或增加活力源兩個方法。

除非是個人自我期待過高或完美主義作祟,否則外來的壓力源是自我無法掌控的;反觀增加活力源透過自己學習、反覆訓練就能具備。

面對壓力平常就該累積自己的活力源,邱永林以五個英文字母「SMART」來涵蓋活力源,S:Study要不停的學習;M:Meal要吃可讓自己心情愉快的食物,如香蕉、堅果類、牛奶(幫助睡眠)等;A:Attitude多與周遭樂觀的朋友互動,或看激勵人心的傳記或電影,培養樂觀的情緒與氛圍,遇到工作上的困難就能輕鬆面對;R:Relax適當的放鬆心情,才不會造成類似失眠的情況;T:Training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如果沒有辦法做到「三三三」也就是每週運動三次、每次運動三十分鐘、每分鐘心跳130下;也可以每天運動一次,每次十分鐘,每分鐘心跳110下。

一般人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濃度介於三十至六十單位之間,幾年前邱永林曾幫國內某位大學教授做壓力荷爾蒙濃度檢測,濃度竟高達190,幾乎接近最高值200。他建議這名教授按照「SMART」來自我檢視,經過半年的調整,再回來檢測,發現壓力值已降到三十七濃度單位的健康標準。

邱永林指出,壓力若長期找不到宣洩的出口,生理上會出現吃不下、睡不著或笑不出來等「三不」症狀,心理上則會變得消極、憂鬱,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或覺得就算死了,也沒有人會傷心難過,甚至有些人還會高興;只要有這些症狀,代表身心壓力已經亮起紅燈,應儘速就醫。

看心理師,西方人當保養

時至廿一世紀的今天,還是有不少人,甚至是高級知識分子,把心理疾病貼上負面標籤,覺得罹患「憂鬱症」或「躁鬱症」是見不得人的事,因而延誤治療的時機。

「這種諱疾忌醫的觀念有必要導正!」邱永林說,西方人常把去看心理醫師當成「保養」而非治療,每季或半年會找心理師談一談,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變得比較悲觀,部分好萊塢明星還公開炫耀自己的心理師,顯見國人對心理治療的風氣還有進步的空間。

邱永林指出,面對情緒壓力,走上極端的大部分是男性,因為男生從小被教育遇到挫折或事情不順利要學著忍耐;女生則大多先處理情緒,等心情起伏沒有那麼大後,再去處理難解的問題。

爭取關鍵六秒鐘

「避免在情緒不佳時,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其實是可以訓練的!」,邱永林說,大腦是由杏仁核掌管情緒,前額葉(又稱前庭)則負責思考、決策、控制中樞。要做一件事之前,大腦會由杏仁核發動情緒,再經由前額葉思考做這件事的後果,然後才會行動;但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大腦會抄捷徑,由杏仁核直接下指令行動,而沒有經過前額葉的思考。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他建議情緒容易不穩定的人,遇到難解的問題,先深呼吸三次,爭取六秒的時間,讓前額葉發揮思考功能,較不會出現不理性的行為。

其實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自我潛力,只要改變對壓力的認知,就可逆轉壓力會造成的傷害。加拿大著名學者漢斯.沙利耶曾說,「壓力好比調味料,太少人生乏味,太多又很膩。」邱永林說,壓力的英文Stressed,倒過來寫變Desserts(點心),上班族只要以輕鬆的態度面對壓力,在職場上的表現就會比較好。

中醫師周宗翰:穴位按壓睡眠充足、運動、清淡飲食

中醫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並不會造成生病。但當情緒影響過度時,身體便會出現不適,這也就是所說的「七情內傷」而致病,甚至「七情能殺人」。

因此要保持生理或心理上的平衡,適度的心情愉快,才會氣血調和,全身通暢。

晚上十一點就寢 幫助肝膽排毒

「充足的睡眠,對我們的臟腑及情緒控制有絕對的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指出,人的器官都有特定的排毒時間,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是膽經跟肝經排毒時間,熟睡之後膽、肝才能進行排毒,也是俗稱的「美容覺」。

周宗翰說,與其熬夜工作或唸書,還不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的肝膽排毒時間睡覺,再利用清晨三至五點這段時間早起,做原本要做的事,如此較不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除了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之外,學習面對壓力、轉換心情、分散注意力、規律運動、清淡飲食都是維持情緒穩定的要件。

此外,周宗翰也推薦幾個紓解壓力的妙方:

一、揉拉全耳:耳朵的形狀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許多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其中,耳垂的穴位多與頭部有關,而耳朵上半部則多為腳部相關穴位。當身體感到有壓力的時候,用手指適度揉拉、按摩整個耳朵,再配合深呼吸,就夠達到釋放壓力的效果。

二、泡溫泉: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循環良好,情緒就不容易失控,但要注意飯後、孕婦應避免泡溫泉,且每次浸泡時間不宜超過十五分鐘。

三、做瑜珈:做瑜珈有助於學習呼吸吐納,對紓壓有不小的幫助,但初學者要循序漸進,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動作,以免造成傷害。

對於用腦過度或長時間看電腦螢幕導致眼睛不適的上班族,除了牢記使用電腦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的要點,還可用手指指尖輕敲頭部,依序從額頭敲到頭頂的百會穴,有紓緩大腦的功效;將手指圈成望眼鏡的形狀,按壓眼部周圍的穴道,及用雙手大拇指腹按壓腦後枕骨附近及風池穴,則有助於改善眼睛疲勞及乾澀。此外,平常用枸杞、菊花各一~二錢,沖泡成五百CC的「枸杞菊花茶」,就是簡便的護眼茶飲。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周宗翰建議不妨利用中午用餐時間出去透透氣,休息時間離開座位起來走一走或是去上個廁所,暫時轉換心情,也是紓解情緒的好方法。

中藥調養,有助改善體質

周宗翰指出,工作壓力太大、思慮過度易勞傷心脾,耗傷陰血,導致食慾不振,體虛疲倦,出現睡眠不佳、倦怠、四肢無力、胃口不好、容易感冒等現象,可服用西洋蔘、龍眼肉、黨參、當歸、茯苓、白朮、山藥、遠志、益智仁等中藥材調養身體,例如歸脾湯可讓思慮更清晰。

長時間看電腦造成頭昏腦脹、頭痛耳鳴的問題,稱為心氣不足,可服用益氣聰明湯,該方劑由黃耆、人參、葛根、蔓荊子、白芍等中藥材組成,改善頭昏耳鳴症狀。

煩躁易怒,屬於陰虛內熱、心神不寧的體質,常見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失眠心悸、頭暈健忘、眼睛疲勞等,可服用天王補心丹或是清心蓮子飲,由人參鬚、麥門冬、天門冬、柏子仁等中藥材組成,以達到安定神志的功效。

至於看電腦有輕微頭暈腦脹、身熱、眼痠的現象,一般用淡竹葉、薄荷、菊花、枸杞、蜂蜜等中藥熬煮當成飲料,有助於清熱滋陰潤燥、紓解不適。

不過,周宗翰強調,使用中藥之前,最好詢問中醫師自己的體質是否合適,不要自行調配藥方服用,以免適得其反。

要避免情緒失控,最重要是清淡飲食,少吃燒烤、油炸及辛辣的食物,例如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這些一般人眼中的美食,都會加重體內的火氣,導致上火,使情緒管控不易。

甘蔗汁、蓮子湯,清心降火

壓力太大容易上火,除了服用中藥之外,周宗翰推薦可多喝甘蔗汁,有解熱、止渴、生津、利尿的功效並可清心火、通脈絡助消化,唯虛寒體質者不宜多喝。

木耳蓮子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白木耳富含膠質、果膠和多醣體,有美白、潤腸通便、潤肺生

津、降低膽固醇的效果;蓮子可健脾胃、清心安神,對於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是很好的選擇,然蓮子心偏苦寒,因此建議選用去心的蓮子。

除了健康飲品,周宗翰提醒,適當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再加上平穩的情緒,都能達到紓壓的目的。

 

 

 




編輯推薦
市場訊息
國泰證券:天蔥國際24日掛牌上櫃 12/3舉辦業績發表會
在台灣擁有Mr.Onion與Grand Mr.Onion兩個高人氣牛排餐廳品牌的天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市場訊息
勞動部:基本工資UP!113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調升 月薪27,470元、時薪183元
勞動部表示,基本工資自113年1月1日起,月薪由新臺幣(以下同)26,400元調整至27,470元,...
市場訊息
富邦人壽:《正向力量‧高貴通訊處》用心照亮每個角落 大寮鄉親好「邦」手
保險不只是一份保障的延續,更是一輩子的情感,能為所愛的人留一份最溫暖、實在的陪伴。一向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