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老是在外,油膩、蔬果攝取不足,加上龐大的工作壓力,讓不少人深受腹瀉、腹痛等腸胃問題所苦,電視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種益生(probiotics)保健食品的廣告,標榜能增加腸道好菌,具有整腸健胃、幫助消化、保養腸道等功能,不僅如此,部分益生菌產品甚至宣稱可以調節免疫功能,改善過敏症狀,讓不少過敏兒家長趨之若鶩。
到底甚麼是益生菌?功效真有如此神奇?除了益生菌之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維持腸道健康?
腸道好菌 人體健康的關鍵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暘朝指出,一般成人的腸道內大約有四、五百種細菌,其中,腸道好菌可幫助腸道消化吸收、恢復受損的腸道黏膜,並干擾壞菌生長,維持人體健康。當腸道好菌減少、免疫功能低落或腸道黏膜被破壞時,壞菌就會伺機而入,造成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防治中心協同主任暨營養師蔡玲貞也指出,人體有七成五的淋巴系統在腸道附近,是守護人體健康的重要防線,腸道壞菌不僅會製造腸胃問題,更會減緩腸道黏膜代謝,導致腸道老化,間接降低免疫力,使人容易生病,因此,腸道好菌的數量,是決定人體健康的關鍵。
益生菌能改善過敏症狀?
補充益生菌是增加腸道好菌的方法之一。林暘朝指出,被選為益生菌的菌種,食用後必須通過胃酸考驗,並在腸道內繁殖、形成菌叢,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增進人體健康,且不能成為病源微生物。
臨床實驗證實,益生菌對於治療經常性腹瀉、病毒性腸炎、因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腸炎或因癌症治療使腸道黏膜受傷引起的腹瀉等都相當有幫助,且益生菌還能促進維生素B、K合成、減少腸道壞菌生長。
蔡玲貞則指出,益生菌能協助腸道免疫調節、避免病菌從腸道黏膜入侵,但並沒有實驗證明益生菌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等過敏症。
二○○一年芬蘭一份研究將一三二位有過敏家族史的孕婦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在孕婦懷孕期間以及新生兒出生後到兩歲為止,持續補充LGG益生菌,結果發現,補充LGG菌的兒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較對照組減少五十%。但是該研究追蹤六年後卻發現,受試兒童發生過敏性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比率卻增加了二~三倍,因此益生菌能改善過敏症狀的說法顯然有待商榷。
腸胃不適 才需要補充益生菌
由於腸道內本身就有好菌存在,一般人其實不需要特別補充益生菌,蔡玲貞指出,坊間益生菌產品多屬於保健食品,並非醫療用藥,透過調整飲食型態、創造腸道好菌的良好繁殖環境,也能達到相同效果。換句話說,無法維持正常腸道環境的人才需要補充益生菌,例如長時間作息不正常導致免疫力不足、腸道好菌減少,飲食習慣不佳及腸道自然老化且沒有其他疾病的高齡長者。
林暘朝進一步提醒,腸胃不適再補充益生菌即可,且補充前最好先諮詢專科醫生意見,此外,在正常情況下,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就會繁殖增加、落地生根,不需要長時間持續補充。至於常訴求有益腸道健康的優酪乳、養樂多等飲品,林暘朝說當做一般飲品即可,不必太過強調益生菌效用。
蔡玲貞則提醒,由於乳酸菌會釋出酸味,許多優酪乳會添加糖份緩和口感,飲用時應選擇少糖或無糖的優酪乳,以免喝進過多熱量。
維持益菌生環境 腸道健康關鍵
想要維持腸道健康,維持「益菌生」環境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林暘朝指出,天然膳食纖維、蕈菇類、全榖類等食物,能創造有益腸道好菌生長的環境,反之,過多的脂肪、蛋白質如果未被吸收而留在腸道裡,反而會變成壞菌的養分。
蔡玲貞補充表示,蔬果、泡菜、味增、納豆、紅葡萄酒及紅麴等天然發酵食物,也有助於增加腸道好菌,可多攝取,改善腸道環境。
曾榮獲諾貝爾獎的俄國生物學家梅奇尼科夫曾說「衰老始於腸」,腸道不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更是身體健康的關鍵,想要維持腸道健康,最好從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衛福部:正確看待食品添加物 享受安全安心的飲食生活食品添加物之安全性常受到大眾關注,其實食品添加物已有數百年使用歷史,謹慎添加可以提升食品的品質與安全... |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推動北醫石頭湯 您買保障 我捐款依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失智狀況嚴重時則會需要長期照護服務,長照議... | 財經時勢 近千家經代人 憑市場嗅覺比業績高下
曾有保險經代業者感慨地表示,「現在開一家經代人公司實在太容易了,但是要經營得好,卻很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