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新聞 財產保險
大陸網購42%是假貨 業者搶推「正品險」
文/楊佳真 | 2015.11.19 (新聞)
大陸雙11購物節剛退燒,據統計,購物節僅登場12分28秒,交易額就衝到100億元人民幣(約台幣500億元),單日創造交易新紀錄912億人民幣(約台幣4,721億元)的高峰,較去(2014)年暴增60%,但卻有「假貨」充斥的嚴重問題。
外國媒體都將重點放在假貨橫行上,《金融時報》以「光棍節,假貨節?」為題,剖析假貨亂象;《華爾街日報》指出,假貨問題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進軍國際的最大挑戰。據統計,大陸去年網購正品率僅58.7%,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將近一半的機率買到假貨,因此,大陸多個知名網路平台陸續與保險業者合作,推出「正品保證險」。
針對不同平台或商品,業者推出頗具爭議的「正品保證險」、「品質保證險」,以及通常會涵蓋在商品內的「退貨運費險」、「物流破損險」等。正品保證險已由平台業者替所有上架商品投保,消費者有假貨疑慮可提出申請,經該品牌鑑定為假貨後,不僅可以向商家退貨,還可獲得保險公司以「原購價3~4倍」作為賠償。
而品質保證險,則由平台上的商家自由替商品投保,商品材質與商家描述有出入時,消費者可申請第三方檢測機構鑑定,檢測費用由平台負擔、快遞費用由消費者負擔,若通過檢驗後商品無法繼續使用,保險公司將以現金賠付商品價格的90%予消費者,最高以1萬元為限;未通過檢驗者,販售的商家須退貨並照價賠償。據了解,簽約保單數已突破3,000萬張。
但這些險種也有不少爭議,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購買到劣質或假冒的商品,可以要求退貨、賠償,這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購物平台不積極打擊假貨,反而以商業保險來增加消費者信心、提振商譽,似乎本末倒置。
【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電子日報】
編輯推薦 | ||
市場動態 台新金控董座吳東亮 寧可做孤臣孽子也要據理力爭?
台灣電視劇流行的是家族紛爭、兄弟鬩牆的戲碼,而且不精采的,觀眾還沒有興趣看。在現實生活中,家族... | 市場訊息 國健署:冠心病是沉默的殺手 3步驟輕鬆掌握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心臟疾病為第二大死因,奪走2萬餘人性命,僅次於惡性腫瘤,... | 市場訊息 保誠人壽:「用行動」守護台灣 提供防疫住院慰問金保誠人壽致力於提倡健康與保障,持續透過數位創新,提供貼近客戶需求的服務。在2020年率先同業提供被保... |